2022年中国数字人行业洞察报告_数字人:DEFI

作为真实世界在虚拟世界的映射,数字人被视为虚拟世界的核心资产和元宇宙发展基础。事实上,数字人并非2021年元宇宙风潮下的新鲜产物,最早的数字人形象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然而受制于技术应用水平,早期数字人形象主要由手绘制成,制作周期长且成本高。近年来,CG、语音合成、深度学习算法、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进步,大大缩短数字人制作流程,推动数字人在文娱、电商、金融等领域实现落地应用。

发展环境

概念及分类

数字人指的是基于CG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出的数字化虚拟人物。就交互能力而言,数字人包括交互型与非交互型两类,其中交互型数字人在真人驱动或智能系统驱动下,具备类人动作及感知能力,可实现与真实世界的交互。就应用场景区分,数字人又可被划分为身份型与服务型两类,前者囊括虚拟化身及虚拟IP/偶像,是真实世界人物向虚拟世界“进阶”的产物,“人设”属性较为明显,而后者主要为企业端或个人端用户提供办公、陪伴等拟人化服务,实现部分人力资源的替代。

Etherscan拟引入用于区块链分析的“高级过滤器”,可监控Blur平台的NFT借贷活动:金色财经报道,以太坊区块链浏览器Etherscan计划引入一个高级过滤工具,允许用户更好地定制和优化搜索结果。目前处于测试阶段的“高级过滤器(Advanced Filter)”工具支持用户通过使用一组以太坊公共数据标准来提取数据见解并进行重点分析,使用过滤器,用户还可以根据交易类型、功能名称、持续时间、金额和资产进出地址等特定条件轻松缩小搜索结果范围,继而能专注于研究、监控或调查最相关的需求、交易、地址和活动。据悉,Etherscan的高级过滤工具还可以监控Blur等平台的NFT借贷活动,包括借贷交易、NFT借贷中使用的藏品系列,以及NFT支持的贷款需求等。不过现阶段该过滤器因处于测试阶段会有一些限制,例如没有提供隐藏声誉不佳的代币的选项,也没有可用的忽略列表(ignore list)。[2023/6/5 21:15:20]

政策环境:政策加码,驱动数字人进入发展快车道

DeFi TVL已缩水超1200亿美元,较2021年11月峰值下跌75%:金色财经报道,据区块链分析公司Glassnode数据显示,随着加密货币市场走低,锁定在DeFi的总价值已大幅下降。在2021年11月的市场达到1600亿美元的峰值后,DeFi总锁仓TVL已经下降了超过1203亿美元(跌幅达75%),也造成DeFi抵押品价值下降到397亿美元,回到了2021年2月的水平。此外,从2020年7月到2021年5月,DeFi协议占据了所有gas fee消费的25%至30%,但目前已下降到只有14%。[2022/12/17 21:50:58]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密集出台系列政策,引导数字经济的有序发展。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环节,数字人及其背后的支撑性技术同样得到政策多次覆盖。2021年,国家将虚拟数字技术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以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应用创新,加速数字人的场景化应用落地。随着国家顶层战略规划出台,各级地方政府也在工作报告及产业规划中频繁提及虚拟数字技术及数字人,旨在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BTC盈利地址数创1个月高点:10月28日消息,Glassnode数据显示,目前BTC盈利地址数 (7d MA) 为24,777,335.780,创1个月高点。[2022/10/29 11:54:06]

技术环境: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提升数字人制作效率

数字人的核心制作流程包括建模、驱动及渲染三大环节。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一方面缩短各环节制作周期、降低成本,推动数字人制作走向智能化;另一方面也赋予数字人“以假乱真”的类人外观、感知及交互能力,为数字人落地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1)建模技术:相机阵列扫描重建技术实现突破,其扫描精度可达亚毫秒级,满足多场合下对数字人进行扫描重建的需求;2)驱动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及其应用逐渐成熟,实现数字人多角度动作捕捉与追踪,其捕捉精度也得以持续完善;3)渲染技术:硬件能力与算法的突破,大幅提升渲染速度与效果,拉近虚拟与真实人物的距离。

比特币全网未确认交易数量为8926笔:金色财经报道,据BTC.com数据显示,目前比特币全网未确认交易数量为8926笔,全网算力为207.70 EH/s,24小时交易速率为2.38交易/s,目前全网难度为28.35 T,预测下次难度上调0.94%至28.62 T,距离调整还剩10天6小时。[2022/8/22 12:39:07]

发展现状

产业图谱:数字人产业图谱由基础层、平台层及应用层构成

超过80%质押以太坊的投资者目前处于亏损状态:金色财经报道,Watcher.Guru在社交媒体上称,超过80%质押以太坊的投资者目前处于亏损状态。[2022/7/3 1:47:39]

1)基础层:基础层为数字人的制作提供必要的基础软硬件支撑,硬件包括芯片、传感器、光学器件及显示设备等,软件包括建模软件及渲染引擎。其中,显示设备是数字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桥梁,也是数字人在真实世界的呈现载体,既包括电视、手机、投影等2D屏幕,又涵盖裸眼立体VR/AR等3D硬件设备。

2)平台层:平台层包含建模、动作捕捉及渲染等硬件系统、解决方案平台及AI能力平台三大类,主要为数字人的开发制作提供相应的技术能力。建模系统和动作捕捉系统通过基础层的传感器、光学器件等硬件获取真实世界及人物的数据信息,基于软件算法实现对数字人的建模及动作捕捉,最终经由渲染系统进行数字人云端渲染;解决方案平台主要提供整体的数字人解决方案;AI能力平台基于自身人工智能技术,赋予数字人进行智能感知与交互的能力。

3)应用层:应用层是数字人与各场景结合形成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在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数字人应用场景持续得到拓展与深化。目前,文娱及服务为数字人应用渗透率较高的两大领域,虚拟偶像、电商主播、数字员工等多元类型数字人在各领域释放其应用价值。

发展趋势

痛点与机遇并存,数字人应用价值有望持续得到释放

尽管数字人已实现了场景化应用,但整体而言,我国数字人行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大规模的商业化落地应用仍面临以下桎梏:我国数字人产业链各环节相对独立,暂未跑出覆盖全产业链的数字人企业,企业间协同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交互型数字人在情绪感知、语义理解方面有所欠缺,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相对困难。然而,痛点往往意味着机遇。对数字人企业而言,打通产业链各环节、修炼技术“内功”,是打造竞争优势、强化竞争壁垒的关键。目前,以百度、阿里等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及聚焦于数字人解决方案的各类企业逐渐开启全产业链布局,深耕技术服务能力。在各厂商的发力下,数字人的制作运营效率有望持续优化,其应用价值也将不断得到释放。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数字人在B端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更好地适应细分场景的各类需求,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有利武器。

AIGC丰富数字人内容,助力行业规模拓展

AIGC即AI-generatedcontent,有望创新数字人内容生产流程。传统数字人内容生产以人工为主,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人的纵深化结合,数字人生产各环节均有望实现自动化,为数字人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提供必要条件。AIGC赋能下,叠加政策利好,中国数字人行业规模或持续增长。根据量子位预测,到2030年,我国数字人行业规模将达到2,703亿元,其中虚拟IP与虚拟化身两类身份型数字人发展潜力更大,有望向电商、直播、营销等领域进一步渗透。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15ms0-0:95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