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趋势的形成不是凭想象,利润的积累不是靠运气!也许会有犯错,也许会有过失,但这些都是交易中的风险所造成,而风险只能去防控,并不能去避免,因为没了风险就等于没了利润,因此只有明白把控风险,才是懂得掌握利润。
对风险的认识
投资只关乎一件事:应对未来。没有人能够确切地预知未来,所以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应对风险是投资中一个根本的要素。
1、理解风险
风险是永久性损失的概率。损失风险主要归因于心理过于积极,以及由此导致的价格过高。损失风险是人们在要求预期收益以及设定投资将价格时最关心的风险。
Kine Protocol上线USDT跨链兑换:据官方消息,已持有美国MSB金融监管牌照的Kine Protocol被行情网站收录,据公开数据显示,Kine Protocol同时提供(ERC20)以太,(TRC20)波场,(BEP20)币安等公链跨链转币无需进行KYC认证,一切操作链上可查。[2023/8/2 16:14:03]
风险意味着可能发生的事多于确定发生的事件。理解风险的关键是:风险很大程度上市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即使是在事件发生之后,也难以对风险有明确的认识。
平心而论,我认为投资表现是一系列事件–地缘Z治的、宏观经济的、公司层面的、技术的、心理的–与当前投资组合相碰撞的结果。未来有多种可能性,但结果却只有一个。收益本身–尤其是短期收益–不能说明投资决策的质量。投资风险很大程度上事先是观察不到的–除了那些有非凡洞察力的人。
数据:1亿枚USDC从未知地址转至Huobi:金色财经报道,Whale Alert数据显示,0x17开头未知地址分两笔将共计1亿枚USDC(每笔50,000,000枚)转至Huobi。[2023/1/6 10:58:52]
最重要的是,大多数人将风险承担视为一种赚钱途径。承担更高的风险通常会产生更高的收益。市场必须设法证明实际情况似乎就是这样。否则人们就不会进行高风险投资。但是,市场不可能永远以这样的方式运作,否则高风险投资的风险就是不复存在了。一旦风险承担不起作用,它就完全不起作用,直到这时人们才会想起风险究竟是怎么回事。
BlockFi:公司是独立于FTX的商业实体,产品“功能齐全”:金色财经报道,在币安宣布计划收购加密货币公司FTX之后,加密贷款公司BlockFi表示,其所有产品都“功能齐全”。
FTX一直在经历原生代币FTT的急剧下降,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信贷紧缩导致加密货币市场上几家贷款公司破产后,FTX宣布有意收购BlockFi。在Three Arrows Capital破产后,BlockFi同意与FTX达成潜在收购协议,FTX为BlockFi提供了4亿美元的信贷额度。
BlockFi创始人Flori Marquez在推特上表示,该公司目前是独立于FTX的商业实体,“至少到2023年将保持独立实体的状态。”(the block)[2022/11/9 12:34:58]
2、识别风险
风险意味着即将发生的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利结果发生时损失概率的不确定。
高风险主要伴随高价出现。在高价时不知规避反而蜂拥而上是风险的主要来源。认为风险已经消失的看法是最危险源头之一,也是促成泡沫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的钟摆到最高点时,认识风险很低以及投资一定能获利的信念令人群激动不已,以致他们丧失了对损失应有的警惕、担忧及恐惧,只对错失机会的风险耿耿于怀。
市场不是一个供投资者操作的静态场所,它受投资者自身行为的控制和影响。不断提高的自信应带来更多的担忧,正像不断增加的恐惧和风险规避共同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增加风险溢价一样。这种现象称之为“风险的反常性”。
最大的投资风险存在于最不容易被觉察到的地方。在所有人都相信某种东西有风险的时候,他们不愿购买的意愿通常把价格降低到完全没有风险的地步,广泛的否定意见可以将风险最小化,因为价格里所有的乐观因素都被消除了。
当人人都相信某种东西没有风险的时候,价格通常被疯抬至蕴藏巨大风险的地步。
3、控制风险
杰出的投资者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拥有与创造收益的能力同样杰出的风险控制能力。
过去没有出现不利环境不代表不需要风险控制,即使结果显示当时可以不必进行风险控制。重要的是意识到,即使没有发生损失,风险也有可能存在。因此没有损失并不一定意味着投资组合是安全的。风险控制在繁荣期是观察不到的,但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由盛转衰是轻易而举的。
在市场平稳或上涨时,我们无从得知投资组合的风险有多大。这就是沃伦.巴菲特所观察到的,除非潮水退去,否则我们无从分辨游泳者谁穿着衣服,谁又在裸泳。
风险控制是规避损失的最佳方法,反之,风险规避则有可能会连同收益一起规避。
寄语:感谢观看,我是华森!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关注我的专栏,日常更新一些自己的操作思路及操作技巧!如果你对行情迷茫把握不准,欢迎找到华森一同交流币圈走势,不求做引路人,只愿做一盏灯,照亮你前行的路,币圈不再迷茫!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