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饼干,ChainCatcher
受访者:Russell,OrbiterFinance合伙人
以太坊是DeFi的起源地以及中心枢纽,但随着DeFi协议爆发式的增长,以太坊也越来越拥挤,未来的新兴协议的发展很可能出现在以太坊第二层扩容网络中。因此,用户在不同的L2平台之间转移资金的需求越来越高。在上线不到1年的时间里,OrbiterFinance通过主打Rollup网络资产跨链,已经成为目前最主流的跨链桥之一。
目前,OrbiterFinance支持超过10条Rollup网络,几乎可以满足所有OptimisticRollups和ZkRollup网络的跨链需求,并可以实现例如Loopring至ImmutableX这种高自由度的跨链。同时,Orbiter瞄准Layer2数据赛道,在今年8月推出一款提供Layer2网络与应用数据的产品,用户可以在该平台查看项目的每日活跃地址数量、累计地址数量、锁仓金额等,同时也可以根据数据趋势发掘新兴的优质项目。
根据该产品数据,OrbiterFinance目前在Arbitrum网络的累计交易地址数量已经达到7.9万个,近30日活跃地址数量近1.3万个,在Optimism网络的累计交易地址达到4万个,近30日活跃地址数量约6000个,其中累计交易地址在两个网络所有DApp中均排名第10左右。
相比其它跨链桥,OrbiterFinance的主要差异化特点在于Maker机制,其相当于一个基于智能合约的中间人,其客户端部署在多个网络。用户将加密资产转移到Maker,并告知其想要在某个目标网络的收到这笔钱。Maker在收到指令后会在目标网络将加密资产转移到用户指定的地址。目前,OrbiterFinance所有流动性都是团队自身提供,不过未来将面向所有用户开放提供流动性的功能,测试网预计会在10月底上线。
Twitter官方发文:Twitter 2.0是对公众对话的持续承诺:金色财经报道,Twitter 公司官方博客发文《Twitter 2.0:我们对公众对话的持续承诺》,文章指出,过去几周Twitter 正在接受公开测试,这种公开透明的创新方法是健康的,能够更快地行动并实时收集用户反馈。此外,Twitter 公司澄清其相关内容政策没有改变并始终致力于为每个人提供安全、包容、娱乐和信息丰富的体验。[2022/12/1 21:14:38]
近期,ChainCatcher跟OrbiterFinance合伙人Russell聊了聊跨链桥的相关话题,包括为什么Orbiter选择专注于Layer2跨链,并对OrbiterFinance的业务逻辑、未来的代币计划等方面展开讨论。
1、ChainCatcher:请简单介绍一下OrbiterFinance的发展历史。
OrbiterFinance:OrbiterFinance是2021年4月份启动的项目。去年11月29号,我们上线了alpha版本的产品,alpha版本的所有功能都是完善的。今年7月中旬,我们推出正式版的Orbiter,重新设计UI和UE,新增查看历史记录这些功能,现在Orbiter是支持最多L2环境的跨链桥。
2、ChainCatcher:相比多数跨链桥,OrbiterFinance专注于Layer2网络跨链的初衷是什么?
OrbiterFinance:首先我们非常认可Layer2的发展前景,Vitalik曾在EthereumResearch论坛发过一篇帖子《在目标端使用智能合约跨链RollupDEX》,其中讲述了他对RollupBridge的设计理念,Orbiter将该理念落实,并加入了一些优化的功能。
Coinbase:我们配合了SEC对司法部指控的不法行为的调查,但SEC没有与我们进行对话:金色财经报道,Coinbase首席法务官 Paul Grewal在其官网上回应美国SEC对Coinbase的指控,Paul Grewal表示,在SEC指控的九种资产中,有七种是在Coinbase的平台上列出的。这些资产中没有一个是证券。Coinbase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在将每一种数字资产在我们的交易所上市之前,都会对其进行分析和审查,SEC自己也审查过这一流程。这个过程包括分析该资产是否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证券,同时也考虑到该资产的监管合规和信息安全方面。明确地说,我们审查的大多数资产最终都没有在Coinbase上市。
我们配合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司法部今天指控的不法行为的调查,但SEC没有就我们平台上的七种资产与我们进行对话,而是直接跳到了诉讼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使人们注意到一个重要问题:美国没有一个明确或可行的数字资产证券监管框架。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不是以包容和透明的方式制定量身定做的规则,而是依靠这些类型的一次性执法行动,试图将所有的数字资产纳入其管辖范围,甚至那些不是证券的资产。[2022/7/23 2:32:49]
Layer2的跨链桥是基于以太坊网络之内的基础设施,很多方面都围绕以太坊或Rollup来建设,包括安全机制、解决方案等。
3、ChainCatcher:请具体谈谈OrbiterFinance的整体运行逻辑,比如怎么利用MDC,、EBC,、SPV等智能合约实现安全和便宜的资产跨链?另外可以讲解一下核心部件Sender和Maker的具体机制吗?
OrbiterFinance:我先讲一下用户使用OrbiterFinance跨链的流程。举一个例子,用户想从zkSync将ETH跨链到Arbitrum,当他在Orbiter网页前端操作之后,ETH会从zkSync的Sender的EOA地址转入同网络的Maker的EOA地址中,当Maker收到ETH后,会在目标网络将代币发送到Sender的地址。
沈南鹏对话李小加: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四大技术不是独立存在的:在第五届香港金融科技周上,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与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在被问到技术是否会变成企业真正重要的竞争优势、以及当前人们提到新兴市场的A、B、C、D四大技术(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云计算和Data-数据)哪一个能真正改写金融业的基本面这两个问题时,沈南鹏回答说:AI、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这四种技术趋势,它们不是独立存在的,事实上这些技术是紧密相连的。为什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但只在过去五到十年里获得了应用方面的加速落地,并形成方案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因为我们现在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而云计算的发展使之成为可能。
所以,我认为不同的技术之间实际上都有一些相互联系,其中任何一个技术都有可能通向另一个技术,最终在现实生活里得到实际应用。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实际上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比如港交所的优异成绩得益于李小加等管理团队的领导。如果关注兴起的产业或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中的金融机构,就会发现领导者恰恰都思想开明,他们拥抱技术,不同凡响。[2020/11/9 12:06:08]
OrbiterFinance的跨链机制
Orbiter会给Maker提供一个客户端,或者Maker自己部署一个客户端,用于自动化实现该流程。比如识别用户跨链的金额、币种、网络状态等等。这属于“正确”的跨链流程,也就是说用户在目标网络收到应得的加密资产。
但在这个过程中,Maker是存在作恶可能的,他可能会将用户的资产扣留,不在目标网络给用户发送资产。所以,OrbiterFinance采用了一套去中心化机制防止Maker作恶,来保障跨链安全性,这体现在3种智能合约:MDC是Maker存款合约,存放Maker的保证金,为Sender处理仲裁。EBC是事件绑定合约,用于制定保证金规则和一些收费标准。SPV是简单支付验证合约,用于证明用户在Orbiter支持的网络上存在跨链交易笔数。
声音 | 澳本聪:此前提及的保税信使是一位辩护律师 因此不能共享相关对话:Kleiman v Wright一案的最新文件显示,澳本聪试图要求律师客户从他以前参与的十几家公司中获得超过11,000个文档的特权。其还声称,此前提及的“保税信使”(Bonded Courier)是一位辩护律师,因此相关对话是保密的。(bitcoinist)[2020/2/4]
此外,为了防止Maker作恶,OrbiterFinance采用超额保证金的方案。Maker需要提供两部分资金,一部分是用于流动性的资金,另一部分是超额保证金。如果Maker不诚实导致Sender没有如期在目标网络收到token,Sender的所有损失会从超额保证金里支出。并且Sender还会得到一笔赔偿,这笔赔偿也是来自于Maker的超额保证金。
OrbiterFinance的仲裁机制
这一切是通过Orbiter的仲裁机制来实现的。当Sender认为交易存在争议,他可以在Orbiter平台申请仲裁。进入仲裁流程之后,将全部由智能合约来执行接下来的流程,这也是Orbiter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跨链桥的原因。
4、ChainCatcher:这么看来Maker的机制确实具有创新性,社区中很多小伙伴都在期待体验Maker的功能,因为注入流动性后可以赚取收益。那么可以透漏一下Maker预计开放的时间吗?
OrbiterFinance:团队近期正在完善智能合约,我们预计Maker系统会在10月底上线测试网,然后会提交代码审计,再上线正式版。这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5、ChainCatcher:请谈谈目前OrbiterFinance协议的运营数据。团队对这些成绩是否满意?你们观察业务表现的核心数据是什么?
声音 | 环球时报:美国凭libra获得优势中国监管机构有必要进行更多对话:6月25日,《环球时报》英文版针对Facebook加密货币Libra,发表题为“全球数字货币竞争时代,中国不能缺席”的评论文章。文章指出,Facebook发行数字货币Libra后,便拥有了为全球27亿人发行货币的铸币权,成为数字经济中独立的“央行”。为缓解由此而来的监管压力,Facebook可能会与美国监管机构达成协议。协议一旦达成,Libra将成为美元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实际代表。美国凭借Libra在数字经济竞争中获得显著的先发优势,他国政府将很难阻止Libra在数字经济中的渗透。中国也不例外。
《环球时报》认为,中国必须参与这一轮数字经济竞争。“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竞争时代的到来,中国产业和监管机构都有必要就数字货币进行更多对话,理解甚至是鼓励数字货币。否则,中国有可能会在新的金融格局中落后。”[2019/6/26]
OrbiterFinance:在DeFi世界中人们习惯于用锁仓量来评价协议是否优质。但我们认为TVL这个指标对跨链桥来说可能不太适用。我们团队内部更注重将交易笔数tx作为指标,同时跨链的交易量也比较重要。
对于跨链桥,流动性提供者锁定资产是为了赚取收益,如果能使用少量资产来赚取较多的收益,肯定更符合流动性提供者的预期。比如用户将两笔同样的资金存入不同的跨链桥协议,能产生更多收益的协议更具有资金效率。如果用户将大资金锁定在跨链桥,却无法获得目标收益率,那么这些资金对于跨链桥也毫无价值,甚至还会引来黑客攻击,所以TVL对于跨链桥来说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指标。
相比之下,交易笔数tx能够反应跨链桥的活跃用户情况,活跃用户会频繁使用协议,并为流动性提供者创造收益。
6、ChainCatcher:从技术、运营的层面来看,OrbiterFinance正在面临哪些挑战?
OrbiterFinance:首先来说是安全性,每个跨链桥协议都在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安全的跨链体验,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挑战。另一方面是,由于以太坊合并、Rollup技术发展等等以太坊生态的进化,Orbiter在技术和解决方案上也要跟上跟上时代的步伐,时刻保持先进性。尤其是Rollup的发展方面,该技术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比如StarkNet,该网络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区块链,有很多特殊性,它技术每天都在更新迭代。因此,OrbiterFinance也需要随时调整解决方案与之匹配。另外,如果以太坊采用了账户抽象,我们也需要再次评估解决方案,确保跨链的安全性。
运营方面,虽然目前市场上专注于Layer2的跨链桥协议不算多,但很多传统的L1跨链桥协议也开始涉足这方面。目前Layer2的跨链需求本身就不是很多,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一方面在Layer2存量市场扩大更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是帮助Layer2生态引入更多的用户,想一想如何能帮助L1的用户更方便快捷的进入L2,这也是我们最近正在做的事情。
7、ChainCatcher:绝大部分的跨链桥都有自己的代币,OrbiterFinance会发行代币吗?团队倾向于哪种代币经济学方案?
OrbiterFinance:跨链桥的原生代币确实可以提供一些使用场景和附加功能,未来我们可能会发行代币,但目前还没有讨论具体方案,短期内不会推出原生代币。
对于代币经济学的话,由于我们团队属于比较保守的类型,更倾向于参考那些成熟的DeFi协议或者其他跨链桥的的代币方案,其实我们更希望将精力放在打磨产品这方面。
8、ChainCatcher:团队是出于哪些考虑推出OrbiterL2Data?不同身份的使用者可以利用这个功能来做点什么?
OrbiterFinance:我们认为用户是需要针对L2数据的产品。他们需要一个地方去发掘新的Dapp和协议,来支撑自己的一些角色,而现在市场上针对L2的数据产品并不是很多,是有一些空间。
其次,衡量L2上的协议是否优秀,有一些新的数据维度可能更有效果,它更像传统的互联网产品,像DAU,我们在DeFi世界谈论的并不多,但是我们认为在L2上它很重要。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新的维度带给用户,这将是双赢。
9、ChainCatcher:DeFi被称为金融乐高,可组合性是DeFi最基本的特性。随着Layer2的发展,越来越多的DeFi采用了Layer2方案,DeFi的可组合性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协议之间如果采用了不同的Layer2方案之后如何实现互操作?
OrbiterFinance:DeFi的可组合性在L2上将会变更有效,也更有趣。TPS是这个乐高的基础,而以太坊2.0和L2能保证这一点。而多Rollup并行确实会让协议之间的互操作性变得困难,Orbiter很有兴趣去解决这个问题。其实,cross-rollup桥本身也是解决互操作性的一种尝试,这是Orbiter已经在做的。
10、ChainCatcher:OrbiterFinance在GitcoinGrants活动中曾得到近万名支持者的捐赠,同时Orbiter的Discord社区非常火热,成员都在进行有意义的讨论和提议,你们在运营方面有什么秘籍吗?
OrbiterFinance:哈哈哈,说实话,我们没有特别的技巧。Orbiter是一个技术驱动型的团队,大部分成员都是工程师。运营方面其实是我们的短板。我们当前阶段是以产品为核心,收集并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尤其对于加密用户来说,Layer2跨链桥是刚需,我们将产品做好自然可以吸引更多用户。我们的社群和推特是我们最主要的宣传平台。总之,我们的信念就是做好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以及跟随生态的发展和趋势。
11、ChainCatcher:可否谈一下Vitalik赠与Orbiter团队ETH的故事?
OrbiterFinance:去年12月的时候,Vitalik在Gitcoin上发布了一个设计crossL2桥的bounty,我们参加了这个bounty,并从中获胜,Vitalik给了我们16个ETH作为奖励。我们也通过这个bounty和Vitalik有了直接的交流,他也问了很多关于Orbiter的事情,很感谢他能认可Orbiter,这对Orbiter是个很大的鼓励。
12、ChainCatcher:加密市场进入熊市,很多公司开始裁员与缩减开支。OrbiterFinance打算如何应对熊市?熊市是否会影响用户的跨链需求度继而影响业务发展?
OrbiterFinance:熊市对所有加密协议来说确实有影响,比如跨链桥的业务量下降。但对Orbiter团队来说,并没有太多影响,所有产品计划都按部就班地往前推进。
此外,Orbiter的营收也足以覆盖团队的所有开支,不会涉及到裁员。我们会继续按照产品路线图开发。可能会因Layer2和以太坊的变化做出调整,但调整的原因绝不会是熊市,而是选择更好的技术方案或者满足用户的需求。
13、ChainCatcher:仅在2022年第一季度,被黑客攻击的跨链桥损失超10亿美元,跨链桥似乎成为黑客的提款机,为什么跨链桥如此脆弱?你们在安全方面有哪些特别的考量?
OrbiterFinance:跨链桥被攻击的大部分原因在于黑客注意到跨链桥合约里锁定了大量用户资产,然后黑客通过制造假签名,或者虚假赎回凭证等手段进行攻击。但Orbiter协议中不涉及锁定资产,也不会进行铸币、映射等操作,跨链过程实际上相当于在同个网络的两个地址之间转账。另一方面,由于OrbiterFinance专注于Layer2,也受益于Rollup的安全性。
14、ChainCatcher:现阶段越来越多的跨链协议不仅限于提供资产跨链服务,也开始尝试跨链消息传递功能。OrbiterFinance对于跨链的扩展功能有什么看法与计划?
OrbiterFinance:消息传递确实是跨链桥将要扩展的方向,Orbiter也会考虑,但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和以太坊的发展情况。我们还在进行内部探讨,比如Layer2的多个网络之间的消息传递功能。
15、ChainCatcher:根据L2beat的数据显示,今年Layer2的锁仓量上涨超过4倍,Layer2的项目迎来爆发,你们认为未来Layer2在多大程度夺取以太坊市场?
OrbiterFinance:这是肯定的,在以太坊合并之后,其定位和生态结构会发生改变。我倾向于将目前的以太坊比喻为一座大型城市,其中的居民都在Layer1中生活。随着居民越来越多,大家都感觉到资源紧缺,体验不佳。居民可以将一些基础类的操作放到Layer2执行,Layer1只保留一些重要架构数据。Layer1变得像是地基一样支撑整个超大城市,而民生方面的事务都放到Layer2上。在我看来,这是未来必然发生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