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Placeholder,并由巴比特编译。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的是:支撑一个加密货币网络资本的初始分发是怎样的?
在最近Placeholder和USV团队进行的一次对话中,FredWilson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所经历的组织在逐渐走向错误的方向,这通常可以追溯到初始的原罪。而对于加密货币来说,我们经常观察到的一种原罪是,内部投资者拥有太多所谓公开、平等网络的份额。
虽然“公平分配”是一种规范性的认识,但它其实来源与我们所认知的加密货币内部的一种共识:创造人人都有机会获得金融主权的公平竞技场。如果只为了让一小撮人暴富,让他们拿走大部分的利益,我们就会严重破坏这种技术的再分配效应。事实上,这些人即使拿相对来说少一点的收益也可以获得不错的回报,但他们本能地尽可能多地多拿份额,并用“事情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或所谓“很多信托责任”来为自己辩护。
报告:与2021年相比2022年法国成年人了解加密货币的比例大幅增加:金色财经报道,ResearchAndMarkets发布的报告显示,在英国,截至 2022 年 3 月,只有一小部分受访者声称拥有加密货币,同时也表明在加密货币所有权方面存在巨大的性别差距。在拥有加密货币的人中,大多数人更喜欢拥有比特币,其次是比特币现金。与计划在 2021 年投资加密货币的加密货币好奇受访者的比例相比,德国加密货币所有者的比例仅高出几个百分点。
此外,在已经投资或交易加密货币的受访者中,近一半打算在未来 6 个月内增加投资。在对加密货币感兴趣的受访者方面,德国的性别差距很小,与男性相比,超过一半的女性受访者对加密货币感兴趣。虽然一小部分法国受访者已经投资了 NFT 或加密货币,但比特币仍然是那些已经投资和打算在未来投资的人中的流行货币。
此外,与 2021 年相比,2022 年法国成年人了解加密货币的比例大幅增加。截至 2022 年 4 月,比特币成为瑞士首选的加密货币,超过一半的加密货币投资者有兴趣购买和持有加密货币。[2023/5/8 14:48:41]
我们正在努力建立无许可的、开放的技术。大部分过程是开放的,但其实这个过程中最封闭、最神秘的部分是早期融资。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监管和社会规范的驱动,但更可怕的是,内部投资者可能会不成比例地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倾斜,他们同时将细节隐藏在公众视线之外。早期投资者越急躁的希望获利,他们就会变得越大胆、越为所欲为,以至于他们的所作所为会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美SEC主席:将帮助更多政府官员了解加密货币:8月4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Gary Gensler接受了CNBC财经节目Squawk Box的连线采访,期间他表示,我们需要监管规则,中本聪的发明(比特币)如果想要发挥潜力,就需要纳入公共政策框架。
比特币、以及其他数百种代币属于投资资产类别,他们所在的交易平台目前并未受到监管约束,投资者在这些平台上交易,应该像纽约证券交易所一样受到监管。我与参议员和众议院议员进行了精彩的一对一讨论,之前也在一些小组会议上和他们讨论过加密货币,并致力于让政府官员更多地了解加密货币。[2021/8/4 1:34:49]
在这种不透明的面纱下,过去曾导致财富和权力分配失衡的相同规范和结构正在发挥作用。如果我们不公开解决在加密货币网络初始融资阶段所发生的事情,那么我们必然会重复同样的过去的社会错误。
声音 | 立陶宛银行:央行“父母控制”已过时 应更深入了解加密资产领域:在12月10日发布的有关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分析中,立陶宛银行表示,在加密资产方面,中央银行的“父母控制”已经过时,因此不应阻止中央银行进入该领域以了解它。银行应参与数字资产领域,以获取此快速发展资产类别的经验。(Cointelegraph)[2019/12/11]
哪里有资本的积累,哪里就有权力的积累。
参与资本初始创建和分配最密切的两群人是企业家和早期投资者。创业者想要做点什么的话,除非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来独立支持自己和团队,否则他们会求助于早期阶段的投资者,后者会提供风险资本,为他们的创业旅程提供资金。虽然加密货币经常妖魔化这一过程,但它可能是一个健康和有益的过程,该过程允许那些没有任何财富积累的企业家对一个想法承担风险,如果它成功了,后者将获得高额的回报,但如果它失败了,企业家也可以在合同的保障下正常生活。
现场 | Wilmerhale诉讼及调查合伙人:SEC需要相关人员了解加密知识:金色财经现场报道,旧金山时间1月18日,在niTROn SUMMIT 2019区块链峰会有关“美国未来的加密货币展望”的圆桌讨论上,Wilmerhale诉讼及调查合伙人Micheal Mugmon表示,2017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开始监管举措。当时由于联邦安全的原因叫停了某些ICO。一直以来,SEC的执法是针对防止的,另外,如果涉及房地产和钻石的产业的时候,SEC就会介入以保护投资人。总体来说,现在美国的执法机构做的相关监管并不多,而且跟以前做的事情也差不都。SEC需要有相关人员了解相关知识,将会继续保护投资者的投资商。想要驱动改变,一定需要一些法律规定支持。[2019/1/19]
但在另一个世界,这种关系会变得非常不健康,特别是当一个机会主义投资者意识到投资者和企业家之间的信息分布不对称,加上企业家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初次创业者要非常小心。我们在足够多的交易中见过这种情况,要知道在加密货币领域,早期的掠夺行为应该出现的更为普遍。
89%的主流借记卡和信用卡用户了解加密货币 半数以上已购买:全球支付服务商Wordcore今年3月和4月对47个国家超过1万名客户进行的调查显示,约89%的VISA、万事达卡和银联卡用户了解加密货币。53%的用户过去12个月内至少有一次购买加密货币,其中21%用信用卡购买,36%用借记卡购买、43%以其他方式购买。过去12个月并未购买加密货币的上述受访者之中,60%的用户认为有风险,35%称资金不足,还有5%称,发现加密货币交易违法。上述调查中,来自日本、美国、韩国、欧盟、中国、拉美、加拿大、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受访者分别占36%、25%、18%、8%。[2018/4/23]
这种不对称的优势给了早期投资者们“主场优势”,只要他们能够更早的让企业家同意相关的法律协议,最后网络运行后的风险会因为这个原罪而变得永远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作为一个企业家,保护自己的一个很好的渠道是其他已经通过融资的企业家。询问其它投资者的声誉,他们后悔的事情,他们认为公平的事情等等。如果你正在考虑一位主要投资者,你应该能够与该投资者投资组合中的任何网络进行交谈,以获得该投资者的推荐信——推荐信不需要是单方面的。此外,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多拿一份投资意向书。这是保护你自己作为一个企业家的一些简单步骤。
如果我们想要进行结构性的社会变革,那么企业家和投资者就需要共同努力来实现我们所希望的变革。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默认的方式就是一直以来的做事方式。虽然加密货币是一个向资本开放的技术,但如何重新分配加密货币将取决于我们所容忍和认可的社会规范。
对于Placeholder来说,我们的目标是在加密货币进行完全稀释的基础上拥有1-5%的网络所有权,而Placeholder最大的仓位也仅仅是加密货币所有权完全稀释后的7%。有些人可能会说,这个数字仍然太高了,但与私募投资者所拥有10-20%股权的公司相比,这个数字仍然相差甚远。这一数字很合适加密货币,由于加密货币网络是一类新兴的经济体,它们使用协议代替公司或政府,专注于有限的服务集,并从一开始就具备全球规模。我们假设,加密货币与公司相比,其规模、承诺和多样化的利益相关者需要更均匀地分配所有权,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当资本进行首次分配时,Placeholder主张“内部投资者分25%,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获得75%“。所谓内部投资者,我们指的是核心团队、上市前的投资者和顾问——所有人都冒着风险,即投资可能会归零,他们的劳动力和资本可能会损失。对一些内部投资者来说,25%听起来似乎太多了。例如,大零币将20%的区块奖励分配给非挖矿网络捐款,比特币爱好者长期以来一直抱怨这一做法,但与更常见的向内部投资者发放40-50%的奖励相比,25%是比较低的。
但是Plancehodler的做法也许并不是完美的。我们并不总是能达到这个目标,当我们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时,通常是基于对长尾通胀的预期,并将其作为一种重新分配和长期增长的策略。此外,当治理权移交给代币持有者时,计划的供应分配可以进行相应的改变。
观察持币分布的另一种方法是分析外来者相对于内部投资者所获得的代币倍数。对我们来说,我们认为在今天可行的范围内,这将有助于社会走向更公平的方向,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得到内部投资者的2-4倍。内部投资者在数量上代表的群体要小得多,因此需要为未经许可的公众获得网络代币的更多占比。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内部投资者被分配20-33%的完全稀释的网络代币来让网络起步是比较合理的。在这种内部配置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创业者得到投资者2倍数量的代币;因为团队比投资者更重要,也应该得到同样的重视。未经许可的公众将获得初始分布式供应的67-80%。
有些人会说,就像比特币一样,根本不应该有私募。根据项目的目标,这可能确实是一些网络和企业家的可行选择。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实验,并有可能在公开市场上支持它们。
作为一名企业家,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你要决定你所创建的网络的最公平分配,然后找到符合这些价值观的投资者。如果你喜欢更集中的所有权方式,那就去找那些有类似偏好的投资者。如果你想让世界的资本分布的更加均衡,那你就不要害怕向潜在投资者明确你的想法,我们Placeholder将很乐意与你交谈。一旦你完成了网络的创始和初始发行,你的网络机制设计将给你带来塑造力量和资源积累的第二次机会。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