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时间,SVB的涟漪效应就来到了加密市场。今晨,因SVB中有部分存款,USDC稳定币发行商Circle突然面临严重挤兑,USDC出现持续性脱锚。同时,Binance、Coinbase等中心化交易平台均宣布关闭USDC的部分兑换服务。截至撰稿时,USDC价格脱锚至0.933美元附近,过去24小时已销毁超27亿枚USDC。面临恐慌和挤兑,USDC会进入死亡螺旋吗?为什么会挤兑?33亿美元SVB储蓄
稳定币发行商Circle今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硅谷银行是Circle的六家银行合作伙伴之一,负责与其他银行共同管理USDC约25%的现金储备。Circle目前正在等待观察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硅谷银行对其储户的影响,但Circle和USDC继续正常运营。
韩国加密交易所Bithumb最大股东Vidente面临退市风险:3月31日消息,韩国科斯达克(KOSDAQ)市场总部今天公布,由于收到该国加密交易所Bithumb最大股东Vidente称其拒绝最近一个营业年度的合并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因此产生退市事由,面临退市风险。至退市异议期满或异议决定退市之日止,Vidente股票将停牌。
据悉,Vidente是Bithumb的单一最大股东,持有Bithumb Korea 10.22% 的股份和Bithumb Holdings 34.22%的股份。[2023/3/31 13:37:49]
据Circle官网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流通中的USDC市值共计约为434亿美元,资金储备共计435亿美元,其中现金储备为111亿美元,占比约为25%,其余334亿美元储备为短期国债投资组合。今天结束时确认,星期四发起的去除余额的指令尚未处理,因此美元稳定币账户储备中仍有大约40亿美元中的33亿美元储备留在SVB。与其他接受SVB银行服务的客户一样,Circle将遵循各州和联邦监管机构提供的指导。什么情况会让Circle进入死亡螺旋
前桥水基金高管:美国地区性银行或面临数万亿美元的挤兑风险:金色财经报道,前桥水基金高管、投资公司Unlimited首席执行官Bob Elliot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FDIC) 关于硅谷银行未来的决定可能会影响美国地区性银行并导致这些银行面临数万亿美元的挤兑风险。Bob Elliot披露数据显示,美国近三分之一的存款都存放在小银行,其中50%的存款都没有保险,而信用社没有保险的存款比例甚至更高,根据美联储的数据,截至2023年2月,美国小型银行拥有6.8万亿美元的资产和6800亿美元股权,硅谷银行倒闭将带来“数千家小银行挤兑的风险”。(Cointelegraph)[2023/3/12 12:58:10]
根据BlockBeats目前收集到的信息,Circle在「SVB事件」中面临的损失应该不大。但从当前市场的恐慌程度来看,USDC仍存在持续脱锚的风险。那么在什么情况下,USDC会出现严重的脱锚呢?BlockBeats对几个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首先,USDC崩盘的前提一定是恐慌情绪的持续。Circle的背书储备大部分为美国国债,如果恐慌持续,Circle的现金储备被耗尽,这将导致Circle不得不立刻出售自己手中的国债,以应对市场的赎回需求。然而不巧的是,全球加息潮使得整个债券市场的收益率都来到了空前的高度,如果此时出售国债,Circle将像SVB一样面临严重的亏损,使其无法有效应对市场赎回。这时,Circle赎回周期变长,再次促涨恐慌情绪,赎回加剧,USDC进入死亡螺旋。其次是价格锚定和流动性层面,无法及时赎回的USDC将通过市场流动性的方法试图逃离。不可否认,就链上流动性而言,USDC是当前稳定币中的老大,各个AMM和借贷协议的LP池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这里要说明的是,因为链上借贷行为大多不以USDC作为抵押品,因此价格上面临清算的风险并不高,导致脱锚的关键因素实际在于AMM上的流动性。现在,我们以Curve、Uniswap作为主要依据看一看可供USDC出逃的流动性有多少。在Curve上,USDC最主要的出逃口径就是3Crv池。目前,该池TVL超4亿美元,其中USDC的占比近50%,价值约2.2亿美元,DAI占比约47%,USDT占比约3%。如果恐慌持续发生,则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1.大部分持有者将DAI视为去中心化庇护所,将USDC兑换为DAI,这时3Crv池上暂时有约2亿美元的流动性保护USDC的锚定。2.部分持有者发现DAI的锚定大部分由USDC背书,选择将USDC兑换为USDT,这时3Crv池里1400万美元的薄弱流动性便会让USDC出现持续甚至是严重的脱锚。
声音 | 投行分析师:Facebook的加密货币将面临“监管飓风”:据coindesk报道,投资银行Canaccord Genuity的分析师Michael Graham周三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他认为Facebook的新加密货币可能会使全世界受益,如果监管机构允许的话。分析师称,Libra网络似乎有利于区块链领域和没有银行账户的个人。然而,Graham也认为,Libra将面临“监管飓风”。在一个层面上,政府应该欣赏Libra可能为全球商业带来的推动力。另一方面,Libra是迄今为止对政府支持的货币的最可信的加密威胁。[2019/6/20]
另外一个链上出逃口径就是USDC兑ETH等资产的AMM池,比如UniswapV3的USDC/ETH池。目前,USDC410亿市值里有超86%都在以太坊主网上,价值约350亿美元,和其他公链相比,以太坊主网仍是USDC出逃的主要口径。
声音 | 宋晓冬:隐私保护和扩容性是区块链面临的两大难题:据网易科技报道,近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教授、绿洲实验室(Oasis Lab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宋晓冬表达了自己对区块链技术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并表示中国区块链的发展前景广阔。
宋晓冬认为,其实目前有很多人对区块链技术存在误解,怀着错误的观念。一部分人误以为区块链技术本身就具有隐私性保护的特性。现在大多数区块链平台并没有隐私保护的能力,智能合约上的数据和签约其实都是公开的。
另一方面是可扩展性,宋晓冬认为“我觉得人们需要意识到,它不仅仅是指具备较高的TPS。为了支持区块链在医疗保健、金融服务等领域得到实际应用,区块链平台还必须为复杂的智能合约提供可扩展性。我们希望在未来可以充分利用到区块链技术。”[2018/12/7]
分析 | EOS背离反弹接近尾声 短线面临方向抉择:EOS在1小时K线图走出了一波MACD的背离反弹,但这个反弹属于时间反弹,力度不大,目前价格逼近MA72,需要选择方向,如果不能突破,恐将再次向下寻找底部。请投资者理性看待市场波动,做好风险控制。[2018/9/8]
而目前UniswapV3上TVL最高的流动性池同样为USDC兑DAI的0.01%和0.05%池,TVL约4亿美元,其次才是USDC兑ETH的流动性池。0.3%加0.05%两个池,TVL约3.35亿美元,其中,两个池内目前共有约11万枚ETH,价值约1.6亿。从整个以太坊主网看,目前TVL为260亿,对稳定币市值的占比也是各公链中最小的。
因此,如果市场恐慌较长持续下去,USDC持有者将在Curve池耗尽后选择AMM作为出逃口径,用USDC兑换ETH等各类蓝筹甚至非蓝筹资产。这时,一方面USDC可能面临价格死亡螺旋,一方面ETH等资产价格也可能出现上涨。更要命的是,中心化交易平台也开始切断USDC的流动性。今晨,Binance暂时关闭了USDC自动转换BUSD的功能,并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由于USDC资产大量流入使自动转换的负担加重,这是Binance采取的常规风险管理程序步骤。随后,Coinbase也做出了同样的声明。要知道,当CEX老大哥们也开始逃避USDC时,其他交易平台做出同样动作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当中心化平台也切断流动性后,USDC的噩梦就真的来临了。USDC崩盘会发生什么?
很显然,Circle在SVB一事中的亏损并不多,USDC此次脱锚是恐慌或蓄意造成的挤兑,但如果Circle真的因此出售自己以国债为主的投资组合,便会将一时的恐慌挤兑转变为真的资产亏空。Circle此时要做的,就是关闭赎回,宣布融资等外部资金支持,然后等待市场恢复信心。当然,如上文所述,在等待信心恢复的这个过程中,USDC的严重脱锚是难以避免的。最要担心的还不光是USDC的脱锚问题,而是整个稳定币生态的挤兑风险。想一想,USDT的大部分储蓄同样是国债,倘若Circle最终因为巨大脱锚压力出售手中的国债而导致亏损,难道这场大火就不会蔓延到USDT身上吗?其次便是DAI、FRAX等主要以USDC进行背书的去中心化稳定币。BlockBeats曾在《加密全民战争,「去USDC化」稳定币的捍卫之路》中指出了当前稳定币生态严重中心化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中心化稳定币USDC的广泛应用。如果USDC真的出现严重脱锚,那么不出1日,DAI、FRAX等稳定币的背书将大打折扣,同样面临着挤兑风险。而稳定币市场的崩盘,意味着整个加密行业5年以上的倒退,因为就目前来说,AMM、借贷、衍生品等DeFi应用,甚至是NFT和NFTfi都早已离不开稳定币的支持,CeFi则更是如此。稳定币崩塌,散户没有了入金口径,行业内没有了流动性,整个加密生态都陷入休克状态。当然,现实情况并不一定会这么悲观,我们已经发现,像LQTY这样「老牌算稳」的治理Token价格正出现上涨。没错,曾经因Luna被「证伪」的算法稳定币又回来了,在这一刻,算稳成为了最去中心化甚至是「最安全」的稳定币。如果这个逻辑被市场认可,则Liquity、Tribe等古老的算稳项目将暂时成为加密用户的避难所。当然,这些都只是单纯的设想,我们仍然希望USDC能熬过此劫。接下来,Circle会怎么做呢?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