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点:比特币矿业委员会的季度数据报告从数据来分析中国矿工迁移的影响比特币矿业委员会发布了调查获得的关于比特币采矿能源消耗和电力组合的调查结果,这个结果是积极的,并且有望打造一个更加绿色的比特币网络。
比特币矿业委员会在TwitterSpaces举行的第一次在线会议上,迈克尔·塞勒(MichaelSaylor)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真正的目标:传播有关比特币挖矿能源消耗的信息并教育公众,从而与负面的、误导性的媒体报道作斗争。并且他们承诺发布季度报告,回顾近期全球矿业的格局。近日,比特币矿业委员会的第一份季度报告已经对外公布。迈克尔·塞勒(MichaelSaylor)在YouTube上进行了有超过12000人在线观看的直播,并向我们展示了他们调查的所有数据信息。
数据汇总报告
在直播开始时,Saylor解释说,他们收集了23家自愿报名参与调查的矿业公司的数据。这些公司中包括了理事会的一些创始成员,占比特币全球挖矿算力的32%。老实说,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样本。该调查包括与采矿有关的能源相关问题,例如:估计他们的哈希率。估计他们的能源消耗。使用的可持续能源的百分比——公司获得的可再生能源、核能和碳信用额。随后委员会汇总了获得的所有数据,并匿名的将其提交给委员会内部和外部的能源专家,以便计算结果并将其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数据报告总结
彭博分析师:比特币现货ETF获得批准会在“四到六个月内”:金色财经报道,彭博高级ETF分析师Eric Balchunas发推称,Galaxy首席执行官Mike Novogratz在今天上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据贝莱德和景顺内部“消息人士”透露,比特币现货ETF获得批准会在“四到六个月内”,而不是“是否会批准”的问题。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将像猫和狗一样争夺市场份额”,这也是cathy Wood在ETF IQ上提出的观点,也就是说,所有这些ETF基本上都会做同样的事情(持有比特币),所以营销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营销很重要,而且可能会过度。[2023/8/9 21:32:59]
该报告以一个非常震撼的总结开始,并能直接否定反对者的一些最流行的怀疑性观点。报告总结指出:“比特币挖矿消耗的能源可以忽略不计,并且这些能源正在迅速的变得更加高效,可以为任何挖矿的国家或行业的可持续能源组合提供动力。”调查显示,与世界能源总消耗相比,比特币挖矿的用电量微不足道。准确地说,比特币挖矿消耗的能源大约只占全球能源的0.117%,约为189TW/h。与中国的39,361TW/h相差甚远。更重要的是,由于效率低下,整个哈希率可能仅消耗世界浪费能源的0.4%。比特币实际上可以帮助电网提高效率,同时创造财富。
比特币重新站上50000美元/枚,跌幅收窄至3.1%:行情显示,比特币重新站上50000美元/枚,跌幅收窄至3.1%,此前一度跌超8%。[2021/4/23 20:52:17]
比特币采矿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当然,这并不能改变比特币挖矿要比某些小国家要消耗更多能源的事实,但这仅意味着这些国家的能源消耗在全球范围内与比特币一样的微不足道。此外,该研究还证明比特币使用化石燃料能源的论点是错误的。结果显示,56%的电力开采来自于可再生能源,且这样的占比远高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或行业。实际上,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这种能源是最便宜的。这也是矿工总是寻求转向可再生能源以获得更高利润的原因。
比特币挖矿可持续能源使用能源更加趋向绿色
BMC研究的另一个观点是如今已经与几个月前我们所处的情况的不同。正如我们所预测的那样,矿工离开中国深刻地影响了比特币挖矿行业的格局。事实上,在比较2021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时,我们可以看到比特币网络效率(15%)和可持续能源使用率(52%)的明显提高。可持续能源使用率的提高是由于矿工开始使用更便宜、更清洁的能源。根据Saylor的说法,比特币网络效率的太高与矿工开始使用新型的、更好的设备替换过时的挖矿设备有关。数据显示比特币网络正在朝着更环保、更高效的挖矿方法发展。很显然中国的算力还没有完全迁移完毕,新的算力聚集地区正在推动对矿工更具有吸引力的举措,因此可以预见的是这种趋势在未来会持续下去。
全球性投资公司Jefferies正出售黄金买入比特币:12月19日消息,杰富瑞(Jefferies)的一位高管表示,这家市值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公司正在从其投资组合中削减一些黄金,以买入比特币。该公司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管理着510亿美元的资产。(dailyhodl)[2020/12/19 15:47:41]
2021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比特币挖矿指标研究报告的局限性和不足
尽管报告的结果是积极的,但不得不提及它在几个方面的不足之处。首先是当前比特币哈希率的状态。前文提到中国矿工尚未完成迁移,尽管趋势似乎是积极的,但它仍然是研究的盲点。虽然我们可以预期他们会跟随其他矿工寻找更清洁的替代品,但在他们安定下来之前我们无法真正确定下来。未参与到本次调查的哈希率也是如此。32%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样本,但超过三分之二的全球矿工没有参加调查,这意味着大部分结果只是估计的。中国矿工迁移的大事件回顾
5月21日,中国国务院呼吁禁止采矿。5月25日,内蒙古地区提出了8项逐步淘汰加密货币挖矿行业的措施,措施于6月1日生效。中国的其他地区也纷纷效仿,例如新疆和四川,在几周内实施了类似的禁令。这些措施导致了许多人所说的矿业大迁移。在整个迁移过程中,比特币在短期内经历了巨大的阻力,并且这些措施可能会导致比特币的长期去中心化和弹性。从数据的角度回顾中国禁挖令的影响
观点:如果不能提供比特币没有的独特属性,那么所有山寨PoW代币都会消亡:加密货币分析师Panda发推称:“说一个不受欢迎的观点:如果不能提供比特币不具备的独特属性,那么除了比特币之外,所有的PoW都将消亡。这就是为什么莱特币正在升级其协议,包括支持匿名。”[2020/8/23]
1.我国政府对挖矿业的禁止政策直接影响了比特币网络的总算力。自从这些措施首次曝光以来,哈希率便急剧下降。
比特币的哈希率在6月份下降了40%,这成为比特币历史上最大的跌幅之一。虽然有矿工在继续挖矿,但是哈希率的下降使得试图攻击比特币网络的成本降低。然而,比特币有吸引矿工重返挖矿的激励措施。首先,由于比特币的价格下跌幅度小于其哈希率,因此尽管挖矿收入仍然相对较高,但它的挖矿竞争力较低。这使得对于比特币的挖矿更有利可图,从而吸引更多的矿工。此外,比特币的挖矿难度刚刚下降了创纪录的28%。因为网络难度会动态调整,旨在使比特币挖矿变得更容易,降低挖矿成本,从而使其对于新老矿工重返挖矿更具有吸引力。2.比特币矿工似乎一直在抛售自5月中旬以来,矿工地址中的比特币数量已大幅下降。在春季略有增加之后,挖矿储量似乎已达到峰值——214万枚。
声音 | 奥地利经济学家Fernando Ulrich:比特币没有内在价值:近日,奥地利经济学家Fernando Ulrich表示,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内在价值(IV)指的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一家企业的“真实的经济价值”。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通常是使用现金流量贴现法(DCF)来进行根本性的分析,通过此种方法算出。在这个角度来讲,比特币没有内在价值。[2018/9/11]
从那以后,矿工们的比特币持有量减少了10万枚,即峰值的5%。虽然用百分比表示会让人感觉很少,但足以对短期比特币的价格造成抛售的压力。资金流出矿工地址的趋势也体现在矿工流出量和净流出量上。顾名思义,矿工流出是跟踪离开矿工地址的比特币数量,而净流出量则是减去流入的数量后的数值。
自从中国政府开始采取措施以来,矿工在两天时间内有超过9万枚比特币离开他们的地址。净流出量记录了两次3万枚比特币的急剧下降,这意味着离开矿工地址的比特币比他们从奖励或囤币的总数量多3万枚。矿工流出持续增高和负数的净流出量强烈表明矿工地址在整个挖矿迁移过程中一直在出售。3.比特币挖矿更加去中心化和弹性矿池聚合不同矿工之间的算力,为他们提供更高的区块奖励和更可预测收入的几率。虽然矿池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在提高其哈希率,但在中国拥有大量存在的矿池受到迁移的负面影响。
对中国矿工的影响体现在币安和火币矿池每天挖矿的区块数量急剧下降,分别下降了35%和63%。与此同时,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被标记为“未知”的独立矿池和未被识别的独立矿工从每天0.03个区块显着增加到超过10个。这些数据表明比特币挖矿变得更加去中心化,对中国矿工的依赖程度降低。高达65%的算力曾来自中国,这给比特币网络带来了长期的风险,导致国外加密社区一直担心中国政府可能对比特币施加力量。在挖矿迁移之后,随着哈希率以更加去中心化和全球化的方式重新分配,这种风险已显着降低。最终,这使比特币处于比年初更具弹性和去中心化。4.奖励:矿工对市场的影响比以前小尽管矿工对于确保区块链的安全性仍然至关重要,但他们对比特币交易量的重要性已经急剧下降。矿工的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百分比已从2013年的20%下降到2021年的3%。
这主要是由于每四年减半一次,矿工获得的奖励减少。交易费用却一直较低,这意味着矿工通常90%以上的收入都依赖于区块奖励。结果是挖矿奖励占链上交易总量的百分比进一步下降。
总体而言,这表明整个迁移期间,矿工的抛售压力可能没有最初想象的那么强劲。自从中国政府打击加密货币挖矿以来,可能造成了一些抛售压力,但与每天数十亿的链上交易量相比,这相对较小。随着矿工占总交易量的比重不断减少,此类事件不太可能影响市场。总结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对比特币矿业委员会的季度报告持有保留的态度。虽然BMC是以一直极其认真的态度,并且已经表明了他们想要促进比特币使用绿色能源挖矿的远大目标。但是这份报告却不具有广泛性,因为无法对全球的矿工进行调查。尽管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矿工迁移可能在未来短期内造成不利影响,但它正在为比特币建立一个更加去中心化和更有弹性的未来。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