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围绕着Swarm的三重迷雾_BZZ:ARM

众人翘首以盼的天王级以太坊子项目Swarm,就要在6月13日主网软上线了。对于许多区块链项目而言,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有关项目的大部分具体信息基本都早已公之于众,毕竟手中所掌握的信息是投资人决定投资与否的重要条件,然而Swarm却有所不同,这个项目一直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神秘,人们好似已经看透了它,但走近一看却会发现,它其实依然包裹着层层面纱,等待着被最终揭示。在等待Swarm正式上线之前,对于这些围绕着它的重重迷雾,我们有必要重新对其进行审视,从中寻找一些可能存在的蛛丝马迹。

一重迷雾:支票兑换

除了官方进行的私募外,大众目前想要获取BZZ只有两个途径,其一是近期即将在CoinList上开始进行的BZZ公开售卖,其二就是Swarm开展的测试网百万BZZ空投活动“蜜蜂崛起”。由于CoinList上的BZZ售卖活动对部分地区做出了种种限制,这些地区的人想要参与其中实非易事,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测试网挖矿抢空投便成为了目前获取BZZ的唯一选择。然而此次测试网挖矿并不能直接得到BZZ,而是会先获取支票,只有与35个所谓“蜂后节点”进行交互的支票,最终才能够用来兑换成BZZ。面对这前所未有的空投机制,人们自然会产生许多疑问。这35个蜂后节点究竟都是谁?从官方对空投机制的介绍可知,35个蜂后节点是在空投的最后时刻随机确定的,任何人都无法获知哪些节点会成为蜂后节点。然而具体而言,这些蜂后节点究竟是如何随机确定的,人们究竟会在什么时间点了解到哪些节点是蜂后节点,有关这些问题目前依然无法得到明确解答。

现场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周平解读区块链技术:金色财经现场报道,今日下午,在北京召开的区块链应用技术高峰论坛暨区块链应用技术专项赛颁奖典礼上,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软件工程评估中心主任周平在《区块链及其标准化》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国际标准化情况和《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 术语》标准 ISO 22739。他提到区块链是通过加密,将经验证和校验的区块链接,形成的分布式账本; Token是利用加密技术控制产生的资产的表现形式,该资产也通过加密技术校验所有权转移或状态变化等。[2018/9/6]

可以兑换BZZ的有效支票一共有多少?由于Swarm空前的热度,测试网上Bee节点的数量增长迅速,远远超越了团队的预期。目前全网Bee节点数量已经达到30万个,而其中只有35个可信任节点会被选为蜂后节点,可想而知,与这些蜂后节点交互的支票数量占总支票数量的比例不会太高,目前没有人能够预测最终究竟会产生多少可以兑换BZZ的有效支票。一张有效支票到底可以兑换多少BZZ?根据官方公示的信息,一张qBZZ支票的价值取决于其最终的数量。本次活动空投的BZZ总量不变,为100万枚,因此假设最终团队收集到50万张qBZZ支票,那么一张qBZZ支票的价值就是100万BZZ/50万=2BZZ。如果某用户共运行3个节点,每个节点收获50张qBZZ支票,那么该用户最终获得的BZZ数量即为3*50*2=300BZZ。在无法获知最终qBZZ支票具体数量的当下,每张qBZZ支票的价值依然无法确定。二重迷雾:挖矿机制

尹振涛解读数字货币政策:对数字货币的监管还可以更严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对数字货币的定位不明确,各国对数字货币的监管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各国的监管差异体现了背后的经济博弈;从效果上看,当前国内监管做的还不够,在某些领域,我们还可以更严一点;禁止ICO不应是阻碍区块链发展的借口;数字货币交易被禁止,风险仍留在国内;未来各国的监管会渐趋一致。[2018/3/22]

对于Swarm的挖矿机制,目前所有人都还蒙在鼓里。恐怕除了将其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的团队以外,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说出其具体机制。目前网络上主流的说法是,作为分布式存储类项目,Swarm的挖矿机制或许类似Filecoin,即挖矿前需要质押BZZ,至于其具体的质押方式、质押数量的多少等,更是不得而知。

真融宝吴雅楠解读区块链:风险与机遇共存:21日讯,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谈到区块链的重要性和关键地位,他表示,区块链是互联网金融的底层技术架构,互联网金融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同时,吴雅楠指出,人行在三年多以前,就组织关于数字货币的研讨会,随后成立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从投资角度而言,他表示,个人投资者要特别关注虚拟货币作为资产的巨大波动性,主要是技术应用没有专注于数字货币在零售支付方面的应用,而跑到虚拟资产交易方面需要更加慎重;对于机构投资来说,应该着眼于以产业为背景,能够用区块链改变传统产业痛点的、并且能建立生态的共链。[2018/3/2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东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对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技术运用,这将导致我们的金融体系回归金融的本质。目前互联网金融更多地带有金融科技的色彩,而监管科技的广泛运用更是有望将互联网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根本解决,而未来信息在网络上的无障碍流动也必将导致人类生产方式的改变。[2018/3/10]

如果Swarm的挖矿机制最终确定需要进行质押,那么所有早先部署了节点,等待着主网上线便马上开始挖矿的矿工们就会面临另一个难题——“如何确保自己拥有可以用来质押的代币”。除了CoinList上的公开售卖额度以外,目前能够公开获取BZZ的渠道便是空投,而对于能否抢到空投、抢到空投的多少等问题,又会绕回到“一重迷雾:支票兑换”中去。此外,团队究竟为何要将Swarm的挖矿机制藏掖到如此程度,其目的难免令人感到疑惑。三重迷雾:代币分配

从公开的资料可以获知,BZZ总量为6250万枚,其具体分配比例如下:

早期私募:42%公开售卖:8%Swarm基金会:7%团队:20%生态:23%由此可见,BZZ总6250万枚已经全部得到分配,然而这一分配比例会令人滋生出许多疑问。留给矿工去挖的BZZ究竟有多少?无论是早期私募、公开售卖,还是流入基金会和团队的BZZ,都不可能是分配给矿工们挖矿的BZZ,因此似乎只有所谓“生态”这部分BZZ有成为“矿”的可能性。然而生态所占的23%中,10%会用作DApp补助金,3%会用于捐赠,再除去用于空投的100万BZZ或许也包含在生态占比中,还剩下不到总量10%的BZZ可能会被用来挖矿。甚至有更离奇的传言,称主网上线后矿工挖的并非BZZ,而是ETH,BZZ仅仅用于挖矿前的质押。主网上线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各种猜测的声音也不断涌现。BZZ未来是否会增发?另一种比较主流的猜测便是,BZZ在未来会进行增发,届时矿工可以去挖这些增发出来的BZZ。不过一旦涉及到代币增发,就会为人们带来一连串新的问题,比如具体的增发机制、增发的数量、增发对代币价值造成的冲击等。总之,关于是否增发、如何增发、增发对各方的影响等,这一切似乎都并不明晰,当前阶段,依然无法看清BZZ代币分配机制的具体样貌。除了以上三重迷雾外,有关Swarm这个天王级项目令人不解之处或许还有很多,相信在主网上线之时,团队会将这重重迷雾一一拨开,让我们得以最终窥见Swarm的全貌。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0ms0-0:99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