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建议大家无论如何留一点比特币在手,因为它未来还会再创奇迹。说起比特币创造的奇迹,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从上线以来到现在为止,11年的时间里涨幅至少超过百万倍。在这个过程中,它经历了无数次的起死回生。这每一次的轮回,比特币的价格都波动得相当剧烈,这种波动幅度超过所有其它的投资品。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很多传统金融界的人士就认为比特币不是一种投资品而是投机品。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在我看来,只要能把握住熊市定投、牛市卖出的节奏,就能借每一次牛熊交替实现财富收益。然而这样的故事不太可能永远讲下去,因为随着比特币体量越来越大,它每一次上涨所需要的资金量必然越来越大,而当比特币完全出圈,走入传统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甚至是各国央行的资产配置时,恐怕暴涨暴跌的故事就会终结。到那时比特币还会涨跌,但它的幅度恐怕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动辄跌幅超80%,涨幅超10倍。那么比特币未来一旦不再剧烈波动后,它的涨跌幅度大概会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看看与它体量相当的投资品在历史上的涨跌幅度。在这次比特币一路上涨的过程中,它的市值已经超过了脸书和腾讯等一系列高科技公司。那我们就看看脸书和腾讯的股价在历史上的涨跌幅度。脸书自上市以来比较大的跌幅一共发生过两次:一次是2018年7月,一次是2020年1月。这两次的跌幅分别是40%和30%。腾讯自上市以来比较大的一次跌幅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那一次腾讯的股价由最高7.8港币跌至最低2.4港币,跌幅达69%。而在那之后,腾讯的股价即便暴跌其跌幅也很少大于40%。所以,体量比比特币小但是很接近的这两个股票资产,它们的跌幅大概就在30%-70%之间。如果我们看得更长远些,未来当比特币的体量达到黄金的市值时,它的波动幅度大概会多大呢?那我们就看看黄金在历史上的跌幅,在近代黄金比较大的牛市有两次,一次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与美元脱钩,另一次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这两次大牛市后的熊市中,第一次黄金从最高750美元跌到了最低300美元左右,跌幅达47%;第二次黄金从最高1920美元跌到了最低1050美元,跌幅达45%。这两次的跌幅都不超过50%。从上面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大类资产它们的跌幅在近几十年中大多数都只在40%左右。我相信未来比特币的体量大到那个地步时,它在熊市中的跌幅恐怕也只在40%左右,而在牛市中的走势将变成缓慢的慢牛,而难以再出现过去那样在一年内涨幅10倍甚至更多的情况。由于本次比特币行情的最大推手就是机构,因此比特币的一步步出圈进入传统金融机构现在就在发生。本轮牛市会走多久?传统金融机构介入的速度和力度最终会有多大?我们现在还未知,起码要等明年甚至更晚当这一轮牛市结束才能看出来。但是我估计比特币还能走出暴涨暴跌的行情最后的机会就在这一轮或者在4年后的下一轮,因此我们能利用牛熊交替实现财富暴增的机会已经所剩无几,要么本次,要么至多还有下一次。所以未来,拥有一枚比特币不仅会是一般普通投资者的奢望,而且靠它产生财富奇迹的故事将永远成为历史。
MultiCoin Capital联合创始人:元宇宙的核心是让用户拥有自己的社交图谱:金色财经报道,Multicoin Capital联合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Kyle Samani在推特上发文阐述元宇宙,他表示:元宇宙中有一个理论,即控制社交图谱的公司将对元宇宙阐述最强的影响力,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从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络中获取社交图谱数据。
?对于Kyle Samani提出的这种“用户拥有自己社交图谱”的想法,a16z合伙人Chris Dixon表示认同,他表示Web 3可以提供的核心公共服务之一就是让用户可以“随身携带自己的社交网络”,这其实就是电子邮件的工作方式,社交服务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运作。[2021/11/12 6:47:42]
调查:近三分之一尼日利亚人在2020年使用或拥有加密资产:统计公司Statista发布的数据显示,尼日利亚是人均比特币和加密货币采用率最高的国家,近三分之一的调查受访者表示,他们在2020年使用或拥有加密资产。此外,许多尼日利亚人正在探索用于国际汇款的加密资产。(Cointelegraph)[2021/2/18 17:26:55]
Bakkt计划到2022年拥有1800万用户:洲际交易所旗下加密平台Bakkt表示,2021年计划拥有900万用户,预计到2022年将拥有1800万用户。此后这一数字预计将进一步增长到2023年的2300万和2024年的2700万。此外,根据他们的预测,到2025年,当他们拥有3000万活跃用户时,他们的总收入减去基于交易的费用应该会超过5亿美元,而营业收入可能会达到1.96亿美元。此前消息,Bakkt已同意与空白支票公司VPC合并上市,且知情人士透露,两家公司合并后实体的估值将超过20亿美元。(Cryptonews)[2021/1/12 15:55:46]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