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31日讯最近“区块链”火了。自中央局集体学习会议“点名”区块链技术后,“区块链”概念就成为投资圈热议的话题。“分布式数据储存”、“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这些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专业词汇一时间成为投资者挂在嘴上热词。发展“区块链”技术是好事,但是打着“区块链”的旗号炒作坑人的事情不可不防。在股市,一时间冒出了500多家上市公司宣称公司直接或间接与区块链相关。不少观点宣称,区块链技术已经与农业、金融业等多项产业进行产业融合,正在改变人们生活。而区块链概念股也迎来了涨停潮。在币圈更是迎来了狂热的兴奋,比特币的价格从7000多美元拉升突破10000美元,其它虚拟货币价格也随之大幅上涨。殊不知,区块链技术当前应用的真相是,目前没有一个绝对的应用场景的落地,没有一个离开区块链技术就不行的应用诞生。区块链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事情,也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是需要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未来才有可能实现的事情。试问一下,500家与区块链有关的上市公司造不出区块链技术真正落地的应用场景,个人投资者你追买它的股票,最后的结果难道不是沦为割肉的对象?A股市场上,炒概念股哪一次不是让散户损失惨重、惨淡离场。再说“炒币”那些事,发展区块链技术并不是等同于允许卖卖虚拟货币。在中国,虚拟货币的买卖仍然是禁止的。有报告指出,80%的虚拟数字货币在区块链技术设计上的相似度为90%。这说明资方在发行虚拟数字货币时,并没有着眼技术上创新应用,而是互相抄袭,其目的仅仅是为了圈钱、取资金。君不见ICO乱象就在眼前吗。要让区块链技术行稳致远更需要冷静客观地看待这项技术,沉下心来发展研究这项技术。需要指出地是,是技术就会有缺陷,是软件就会有漏洞。发展区块链技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它的安全性如何保障?为了让区块链技术更加可信,“智能合约”做出“不得修改”的规则,这是一把双刃剑,这造成了区块链一旦出现错误就不能“打补丁”修复。因软件漏洞而遭受损失的事情非常常见。2017年,BOA公司就曾因为软件的漏洞造成了5000万美元的损失,而各个数字货币的交易所也都遭遇过因软件的漏洞被黑客攻击造成损失。“区块链”技术在未来应用过程中,如何防范黑客攻击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这需要做好技术的门槛,制定区块链技术的行业标准。未来发展区块链技术的运用,需要脚踏实地的一个个攻克技术难关、发展技术。多一份脚踏实地、远离投资炒作。
经济日报:应加大在区块链等领域的投入,为在线经济发展提供支撑:6月12日,经济日报刊文“在线经济促进新业态快速发展”。文章表示,依托5G、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线经济驱动“数字经济”“内容经济”“非接触经济”快速发展。应进一步加大在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地理位置、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投入,加强大数据中心、互联网交换中心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促进公共数据采集以及重点领域数据面向社会和企业开放共享,为在线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信息基础设施支撑。[2020/6/12]
声音 | 经济日报:警惕虚拟货币交易死灰复燃:1月3日,经济日报刊文《警惕虚拟货币交易死灰复燃》。文章称,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证监局日前联合发布防范虚拟货币交易活动风险提示。经调查,当前部分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正在面向境内居民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甚至通过数字货币抵押推出“零息借贷”“双币理财”等项目。北京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严重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2017年9月份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扰乱经济金融秩序。”这位负责人表示,投资者需准确认识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的本质属性。所谓“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等违法犯罪活动。[2020/1/3]
声音 | 经济日报:区块链技术可大幅提升福费廷业务的处理效率:经济日报今日刊发文章《商业银行这样探路“区块链+”》。文章提到,区块链技术可应用在福费廷业务上。第一,资产持有行可以在线与信用证开证行、包买银行达成三方共识,完成债权让渡,提升了业务的处理效率。第二,在债权让渡、单据凭证等智能合约的帮助下,能够支持多方就数据一致性的理解,有效增强交易主体互信,降低信用风险。第三,交易撮合功能可提高机构之间的询报价和交易达成效率。第四,通过区块链技术共享账本可实现交易平等、信息透明及协同共赢。第五,支持API接口接入方式、Web页面访问多模式,接入平台方便快捷。[2019/12/5]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