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凯龙:Libra如何走出困境_LIB:数字货币

Libra最近连连遭受重挫,正经历至暗时刻。计划于本月14日在瑞士举行首次Libra正式会议,创始会员将在会上正式签署成立该理事会的章程。不料多家重要创始会员临阵逃脱,继上周五PayPal宣布退出Libra之后,Visa、万事达、eBay和Stripe等其他5家大公司也已确认退出。

多家退出后的Libra联盟它们退出的根本原因:全球监管的一致反对导致Libra实施的不确定性遽然增大,特别是这几家退出企业本身都是金融或者金融科技公司,备受金融监管压力,因此选择退出Libra联盟。Libra回应,正式会议将照常进行,Facebook表示没有放弃努力,其首席执行长扎克伯格计划于本月23日出席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听证会,尝试再次说服立法者和监管机构相信其数字货币计划不会威胁到现有的金融体系。Libra到了最困难的时刻。如今内部军心涣散,士气低迷。如果监管反对的态度坚持不变,大公司退出的负面影响将逐渐扩撒,犹如多米诺骨牌连锁倒下一般,将会导致有更多会员公司因不堪重压而选择放弃,引发Libra计划的崩盘。失败的Libra将会严重打击数字货币行业的前景,比特币价格也会受到重大负面影响。毕竟2019年上半年的比特币牛市,和Libra引起热潮与关注紧密相关。连连碰壁,说明在现有的金融体系和监管环境下,Libra的处境艰难。Libra是时候深刻反思了,调整策略,也许还有一线机会。以史为鉴,向比特币学习

蔡凯龙:比特币此次价格上涨与美国联邦法院的判决无关: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蔡凯龙刊文称,很多人把这次比特币的价格突破,归功于日前美国联邦法院对比特币的判决,该判决将比特定义为“货币”,认为比特币得到了官方认可的合法“身份证”,因此币价大涨。这是个美丽的误会。该判决的背景是针对一个非法比特币平台交易商Larry Dean Harmon的无牌照经营汇款并的刑事指控。其实这个法官的判决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因为比特币被州法认定为货币压根不是什么新鲜事。事实上,比特币在全美大部分州,都被州法认定为货币。总之,除非美联储宣布比特币为货币,谁说都没多大用。法官除了解释现有的法律外,是不可能超越自己司法权限,代替行政监管部门和立法部门改变对比特币的定性。可以说比特币此次大涨,更多是在黄金和以太坊带动下的补涨行情,跟美国法官对比特币的讲话没有丝毫关系。(财经网)[2020/7/29]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研究已经发展壮大的数字货币项目,也许能给Libra一些启发。

生态、技术和合规是任何一个成功数字货币具备的三个最重要的特征。生态指的是数字货币的参与者之间形成的相辅相成、自我平衡发展的社群体系。衡量生态主要看用户数、应用场景、交易量、社区活跃度以及生态的管理运营机制。技术指的是数字货币底层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其主要指标是技术开发者的人数、项目更新速度、数字货币本身的参数,比如交易速度、容量等。合规指的是监管对推行该数字货币的态度,具体反映为各国监管是否允许数字货币的交易和流通,是否出台相应的监管规范措施。生态、技术和合规之间也相互影响。成熟的技术水平是生态完善的基础。良好的生态有助于监管的认可。而监管的态度,反过来会影响生态和技术的发展。以比特币为例,11年前,天才中本聪推出比特币,在当时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比特币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固定的产出速度和总量,用算力衡量的挖矿机制,以及完全去中心化的管理方式,都让人耳目一新。一开始只有少数技术极客参与,后来社群逐渐扩大繁荣,吸引了如今数以千万计的用户,参与到支付、投资、收藏和交易的多个场景中。

声音 | 蔡凯龙:数字货币只有合规,才会有未来:7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前火币集团首席战略官蔡凯龙在财新网发表专栏文章《与时俱进:数字货币的监管》,文章表示,从各个国家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可以总结出,目前全球对数字货币的监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挑战:一是,对于数字货币的货币功能,如何防止其成为违法犯罪工具。二是,对于数字货币的证券属性,如何规范其发行、交易、托管,以保证投资者权益。三是,全球协作防止监管套利。四是,是否推出主权数字货币,以及如何推出。数字货币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监管犹如带着套马索的西部牛仔,在数字货币这匹野马后面紧追不舍。监管决定了数字货币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货币只有合规,才会有未来。[2019/7/18]

而监管对于比特币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忽视和抵制,到如今的相对重视和接受。在美国,比特币已经被正式认定为商品,其衍生品也已被允许在官方交易所交易。在日本,比特币是和法币具有同等地位的支付手段。监管认可比特币的原因,除了比特币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外,最重要的是比特币是一个完全公开、透明、去中心化的体系。它很难被操纵,不代表任何人和公司的利益。假设有朝一日神秘的创始人中本聪现身,他都可以拒绝参加美国国会召集比特币听证会,因为在完全去中心化的比特币体系里,连缔造者也无法左右比特币的发展。反观Libra,其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为了实现数十亿人同时使用的目标,Libra在技术上采用了具有极高的交易吞吐量和低延迟的编程语言(MOVE)和特有的共识机制(LibraBFT)。虽然这些技术还处于早期实验阶段,但凭借Facebook的技术实力和人才储备,Libra在技术上实现预定目标应该不成问题。而成为问题的是合规,原因恰恰在于Libra潜在的庞大生态。Libra最令人瞩目的是它所描绘出的未来愿景:通过100个大牌公司的联盟,创造出一个全球非主权数字稳定币,让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都能轻易地进行支付和结算。其潜在用户之多、使用范围之广,别说在数字货币行业前所未有,即便在现有金融世界,也未曾出现过任何一个国家和金融机构达到过这个目标。唯一能和Libra愿景媲美的,也许只有美元。物极必反,正因为计划如此宏伟,才遭受各国监管的联合抵制。金融行业关系到所有人的钱袋子,一直是监管非常严格的行业。其中法币的发币权尤为重要,它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如今一个全球垄断、口碑欠佳的互联网公司联合一些大公司,想发行全球通用的无主权数字稳定币,这无疑将撼动全球金融体系,抢各国央行的饭碗。监管的怀疑、不信任和抵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相比之下,比特币在生态、技术和监管上均衡发展齐头并进,而Libra严重偏科,在生态科目上考满分,在技术上优良,可是在合规方面却得零分。脱离困境三大举措

声音 | 蔡凯龙:越是在金融界有远见的权威人物,越是不看好比特币: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蔡凯龙今日发文表示,数字货币有多大的泡沫,这是学术界目前最关心且最富有争议性的话题,越是在金融界有远见的权威人物,越是不看好比特币,都认为其是一无是处的投机泡沫,或者是一个局。有些学者用成熟的计量模型直接检验比特币市场;有些学者在研究比特币本身的价值后,认为比特币本身一文不值,所以泡沫一定会破裂,比特币价格必然会崩溃;然而有些学者认为比特币本身的确有一定的价值,其价值还有待发现,比特币价格不会全部归零。如果比特币在泡沫的争论中顽强的存在了10年,20年,甚至更久,那讨论它是否有泡沫就是没有意义的事。[2019/7/4]

Libra脱离目前困境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生态和技术的优势,取得监管的理解和信任,减少合规的阻力。应该考虑以下3个措施:首先,Facebook和Libra脱钩,尽量淡化Facebook的中心地位--以退为进Facebook在Libra联盟的创立初期,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于Facebook拥有26亿用户,在全球社交领域占领绝对垄断地位,近来又频出用户信息使用不当的事件,各国尤其是美国和欧盟早就对Facebook心怀不满。Facebook力推Libra,无疑将撼动全球金融体系,触动各国监管最敏感的神经。美国的参议员谢罗德·布朗公开向Libra成员喊话:“Facebook太大、太强大,金融公司帮助它垄断我们的经济基础设施是不合理的!”并暗示参与该项目可能会导致监管部门加大对成员企业的审查力度。显然,Facebook树大招风,已经成为Libra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声音 | 蔡凯龙:加密交易所将两极分化 一方会越来越合规:近日,前火币首席战略官蔡凯龙表示,加密交易所未来的发展就是强者恒强,两极分化。一极往合规化走,例如Coinbase,各个方面受限制,但可能拿到牌照,能够跟传统金融机构对接,在监管明确后,会有更多隐藏大玩家入场,强者恒强。一极往不合规走,做币币交易也可以做得很好。[2019/4/29]

获得监管的信任需要长时期的沟通,但是如果沟通无法产生预期效果,那就只能通过技术和机制的设置来改变。而区块链因为其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特点,被美誉为“创造出信任机器”。Libra应该参考比特币的成功,特别是比特币如何通过完全去中心化的特征,一步步获得监管的认可的经验。Facebook应尽快和Libra脱钩,让完全独立运作的Calibra公司参与联盟的事务,同时发动联盟的成员齐心协力,而不像现在以Facebook为核心,单匹马,孤军作战。监管更加容易接受一个和Facebook脱钩的Libra。从Facebook的角度看,和Libra隔离,也有助于公司长远发展以及保护股东利益。毕竟,把整个公司品牌绑定在Libra项目上在现在看来过于孤注一掷,最近Libra的动向和消息都能引起Facebook股价的波动和股东的关注,Facebook是时候采用适当措施隔离风险,对自身和Libra都有帮助。其次,稳扎稳打,先实现短期目标--步步为营Libra的失误,在于生态还没真正成型,技术还没落地,就开始舆论造势,宣传其宏伟计划,成为全球关注焦点。这样做反而过早地引起监管的注意,因此Libra不得不耗费大量的宝贵精力应付监管的咨询和听证会。这一点可以参考摩根大通发行的用于机构间交易结算的JPM币和Ripple发行的用于跨境支付的Ripple币,它们都是低调进行的,先做再说,等有一定基础,再公布成果。在这个基础上,当和监管沟通的时候,它们已经有了活生生的例子,比起天上飘的白皮书和PPT,更具说服力。识时务者为俊杰,先获得各国监管的同意再启动Libra难度太大。Libra应该调整一下短期目标,一步步来,毕竟一口吃不下一个大胖子。如果现阶段全球性做不到,那就限制使用范围,做到区域性,比如先以对数字货币最为开放的日本作为突破口。如果完全开放的生态暂时无法实现,那就先实现限制性的生态,让规定特定授权用户才能使用。如果跨境支付涉及太多外汇管制和金融安全,那就先从比较容易的平台内部支付开始做起。如果有必要,让libra运行在创造出金融沙盒环境,让监管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这些举措,关键是要让Libra最擅长的生态和技术有用武之地,让用户真正能从Libra中尝到普惠金融的成果,才能倒逼监管去调整和适应。监管的信任是主动争取来的,甚至需要创造条件去倒逼,而不是一味的乞求。

声音 | 前火币首席战略官蔡凯龙:平台币和IEO的关系就像股票和期货:前火币首席战略官蔡凯龙在访谈上谈及IEO时表示,IEO就是一种用交易所的信用背书的ICO。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对比说明平台币和IEO的关系,你可以把平台币看作是股票,把IEO币看作是股指期货。也就是说交易所把自己的信用注入到它所选取的这些项目中去,这些项目在上线的那一天,波动一定会非常大,因为除了项目本身的性质,它还受这个交易所实力和信用的影响。平台币的波动是股票的波动,而项目币则是期货的波动。[2019/4/29]

总之,Libra的愿景是宏大的,但实现这个愿景是个漫长的、动态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只能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Libra实现宏伟目标的唯一路径。最后,快速扩充技术型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区块链公司成为会员--舍鱼而取熊掌。Libra期望能完全合规,因此在选择创始会员企业的时候,做了大量的平衡,在互联网公司和区块链公司外,共有7家金融和支付公司作为创始会员。然而事实证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既然7家中有6家金融和支付企业都已经退出联盟,这只“鱼”已经得不到了,那就应该放开招收技术型互联网公司特别是区块链公司。这些公司相对没有太重的合规负担,有较强的执行力和创造力,有利于迅速打破目前的僵局。据报道,已经有1500家企业申请成为Libra成员,其中不乏大牌互联网企业和知名数字货币交易所,相信Libra应该能从中挑选合适的会员企业来共创大业。

事到如今,扎克伯格的一腔热血,被泼了一大盆冷水,印证了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既然高举高打的策略不再奏效,Libra急需审时度势,利用自己在生态和技术上的优势,克服合规上的短板,重新调整上路。Libra的愿景是“打造出为数十亿人服务的全球货币和金融基础设施”。虽然实现目标任重道远,但其描绘的全球真正的普惠金融景象实在让人激动不已。衷心祝愿Libra能够早日成功。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31ms0-1:1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