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白话区块链,作者:孙副社长,星球日报经授权发布。
相信很多读者还记得,早年的中学课本里有一篇名叫《变色龙》的文章。一个俄国警官在大街上遇到了一起突发案件:有个行人的手指头被狗咬了,到处起诉声冤,警官刚要公事公办,突然被路人告知:这是一位将军家的狗。但是警官手下的巡警却觉得它长得不像,于是,这条狗的身份就在“野狗→军犬→野狗→军犬”之间几番切换,而警官的执法态度也在“狗的错→行人的错→狗的错→行人的错”之间不断纠结。然而,人性的特点就是这么有趣,说别人那点儿事时滔滔不绝,换成自己马上缄口不言。具体到今天的区块链领域就是这样,在年初市场火爆时,所有的人都在讨论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应用将会如何改变世界,而底层的公链又是多么前途无量。不料随着行业的变冷,尤其是以太坊价格的暴跌,对DApp和底层公链的质疑在这几个月又开始陡然抬头,认为这东西注定没什么用。最逗的是,这两波截然相反的言论,有一些居然还是出自同一群人之口,在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时,也为处于迷茫之中的区块链从业群体增添了一份困惑:底层公链和它之上的DApp,真的有能力改变世界吗?它们现在又走到了哪一步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底层公链的生态情况,或者具体点儿说,是这些底层公链上的DApp和流量,究竟发展到什么进度,未来又会面临着怎样的发展态势。出乎意料:绝对猜不到DApp最多的公链是谁
虽然主流底层公链上的DApp分布情况,跟大家所预期的结果大致相同。然而,这其中依然出现了一件极其出人意料的事情——“DApp最多公链”这一头衔的归属问题。之前,笔者随机调查了多位区块链投资者与从业者,向他们做了一个小调查:“在您看来,哪条或是哪几条链上分布的DApp最多?”不出所料,提到次数最多的是以太坊和EOS。但是,从DAppRadar、Tokenview以及各项目方官网上进行查阅时却发现,出炉的结果与大家所想象的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Rose Chen:链上ChainUP WaaS联盟 打造区块链底层金融设施:1月7日下午5点,58学院AMA《打造区块链底层金融设施》邀请到了链上ChainUP WaaS联盟合伙人Rose Chen做客直播间。Rose Chen表示,链上ChainUP WaaS联盟旨在打造区块链底层金融设施,目前已有超过500家企业加入链上ChainUP WaaS联盟,企业成员业务涵盖钱包、交易所、OTC、资管、量化、矿池、媒体、项目方等,这些联盟成员将资金托管在链上ChainUP WaaS系统中,不仅可以保障资金安全,还可以在内部进行无摩擦的价值转移,实现多方合作和资源共享。链上ChainUP WaaS联盟体系正在形成一个0成本、即时的区块链底层清结算网络,也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参与者,最终赋能每一位联盟企业成员,打造行业上下游协同效应,共建区块链安全产业生态。[2021/1/7 16:40:06]
目前,对以太坊上的DApp数量,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各个数据公布方都是在自说自话。DAppRadar自己公开的官方数据是899个,但也有媒体称有1500多个,星云链网站称“星云链的DApp超出以太坊2倍还多”,由此推测以太坊上DApp的数量约在3000个左右。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结果应该出乎意料的。EOS和以太坊还是存在差距的,在DApp生态方面位列公链的第一阵营,或者应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任何公链都无法撼动以太坊“公链之王”的地位。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在不了解性能究竟如何的情况下,DApp开发者对底层公链的选择主要出于以下“三步走”印象预期:1.首先,一级市场。底层公链通常会通过ICO等利益捆绑的方式,让N多的投资者来注意到自己。2.其次,抬升C端币价。通过刚需拉动和人为拉盘的方式,让资产市值膨胀N多倍,引起投资者乃至全行业的重点关注。大部分的公链项目,其实都是把钱花在了这一步。3.最后,建立B端生态。在吸引到足够的流量和关注之后,DApp开发者一般是出于“涨这么猛,一定有其独特之处”或是“流量这么多,我们也可以蹭一下”的心态,纷纷跑到这个公链上建立DApp应用,从而使得公链上的生态逐渐繁荣。所以我们看到,在过去的几年间,公链代币的价格最高涨幅大致呈现出ETH>NEO>QUTM>ONT一样,建立在它们之上的Dapp,大致也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排列的,除了以下几个特例:1.星云链通过开启“星云激励计划”,在自己的底层公链上收获了大量的DApp,这一计划类似于一场程序员版的“薅羊毛”运动,也就是DApp的开发者每往星云链主网上提交一个有效的DApp,就会获得若干NAS代币的奖励。因此,虽然星云链涨幅平平,但如果以DApp数量论的话,其DApp的生态仍然比较繁荣。2.EOS出色的项目基本面以及营销策略,使得业界对这个项目充满了十足的信心,尤其是在过去半年间,EOS在各路媒体上各种霸屏,让很多开发者希望尝试一下这个被称作“区块链3.0”的项目。因此,即便EOS涨幅并不出众,但其DApp数量仍然能够紧跟在号称“千倍币”的NEO身后。3.波场虽然有过惊人的涨幅和出色的营销,但大概是由于价格操纵痕迹过重,目前似乎尚未获得众多DApp开发者的普遍认可,因此生态繁荣度相对为中上等。同一起跑线下,谁能拥有更繁荣生态?
长铗:从底层创新,必然要进化到上层应用的创新:火币于10月27日~10月28日正式举办“无限未来——2020年区块链大航海时代”行业峰会暨火币集团七周年线上峰会。在峰会“鸿蒙初开,区块链世界的崛起和先行者的眺望”主题板块中,巴比特创始人长铗发表了主题演讲。长铗表示,过去比较重视技术创新,津津乐道于共识机制创新、跨链、分片技术、加密技术、隐私计算等。尤其是共识机制创新,从POW到DPoS到POA,再到各种BFT。但是最近讲共识机制创新的少了,谈论DeFi等产品创新的多了。这是行业发展的正常逻辑,从底层创新,必然要进化到上层应用的创新。[2020/10/27]
毫无疑问,对于DApp的开发者来说,现在对底层公链的选择,更像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一种探索。因为行业刚刚起步,大家很难快速地体验所有的底层公链,甚至没法和其他公链的用户交流彼此之间的使用感受,从而对公链来进行比较。至于白皮书上的内容,只能当做参考,有些功能现在并未实现,而未来能否实现也是个未知数。在这样的情况下,公链代币的价格,是一个并不准确,但却是为数不多可供参考的指标。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势必会得到缓解,等到那时,未来哪几条公链,可以聚集最多的DApp,从而在生态繁荣方面占据一席之地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其实分析一下DApp的开发者们想要什么就可以了。对于开发者而言,他们的目标,无非是通过比较低的成本,来让自己开发出来的DApp获得比较高的估值,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其中,“低成本”需要底层公链在技术方面提供友好的开发环境;“高估值”则需要这些公链在市场方面有着足够的流量,这就是在其他条件对等的情况下,决定一条公链上DApp数量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并不是DApp的开发者。就算是开发者,也未必能特别全面透彻地体验到公链中的每个功能,因此也不太能够感同身受地了解到各条公链对于开发者们的吸引力。况且,绝大多数的公链实际上也是在逐渐完善和变化当中,没人能够预测它们的性能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从这点来看,公链“开发环境是否友好”,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X因素。比如,前一段时间,有一些基于量子链的DApp项目居然会通过发行ERC-20代币的方式转投以太坊,以及EOS主网上线之后的开发成本竟然如此之高等,这都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所以,公链技术未来的走向预测,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至于白皮书中宣称的那些什么高TPS之类的性能,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值得参考。大家可以翻翻新闻,有几个项目兑现了最初的承诺?最值得参考的也许是项目方的数字资产账户,通过资产数量,来大致地预判一下项目方还有没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来招募人才、持续开发。
蚂蚁链开放底层技术“三件套”,已保护逾50个场景隐私安全:,9月18日,阿里巴巴线上云栖大会在杭州举办,会上蚂蚁链宣布对外开放隐私安全“三件套”,分别是数据安全计算硬件、3D合约安全服务、数据隐私计算服务。“三件套”分别着眼于底层硬件环境、智能合约安全和行业协作网络,覆盖了从区块链环境部署到应用网络的完整安全部署。这些技术已经为蚂蚁链落地的50+场景提供了安全保障。(华夏时报)[2020/9/20]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把分析的重点倾向于另一个元素即“市场流量”上,从而比较粗糙地估算一下开发者更偏向于在哪条公链上进行开发。考虑到现在越来越多的钱包通过嵌入“DApp商店”的功能,成为众多DApp的入口。所以,这里主要从公链钱包的持币地址数量来预测这条链对于开发者的吸引力。那么,各大公链主网当下的持币地址数量如何呢?请看下图:
1.这里数据的口径,指的是持有本币的地址数量。事实上,若算上持有基于本币主链全资产代币的地址的话,以太坊的地址数量可以达到4300万之多,NEO可以到178万。2.波场虽然对外宣称有100多万地址,但这是用以太坊浏览器所查出的地址数量,它实际上是波场以ERC-20形式存在的代币的地址数,并非主网的地址数。从上面的图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目前的开发者来说,如果仅仅从流量的方面考虑,那些营销做得比较成功、能够聚拢起更多活跃钱包地址的底层公链,仍然会是他们开发的最优选择。由此来看,如果所有区块链都去模仿星云链,开启“开发者薅羊毛”模式,那么像以太坊、NEO这样的主流公链,会持续吸引更多的开发者;而ZIL和ICON这样的小众公链,其用户始终会比较少。这样一来,通用型公链行业将会变成一个马太效应极强的领域。当然,前提是彼此之间的技术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别。至少在开发过程中,技术上不能出大的纰漏。否则,如果像EOS那样“今天开户花钱,明天内存涨价,后天主网震颤”的话,即便是有再多的铁粉,也会经不起折腾流失走的。此处我们仅讨论能够承载一般应用的通用型公链,像那种针对特定行业的专用型公链,如IOTA、比原链、瑞波网络等,由于相关资料和数据太少,不在讨论范围之内。现在的DApp其实只有两种
现场 | 崔志如:区块链作为软件集成技术奠定了价值互联网的底层基石:金色财经现场报道,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区块链分会秘书长崔志如在公益链启动仪式上表示:数字经济时代将所有个人、政府、社会、商业等产生的数据价值化,形成未来的价值互联网,数据成为基础生产要素,区块链作为软件集成技术奠定了价值互联网的底层基石,成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及数字化治理的数字经济生态的广义的基础设施。区块链对于数字经济时代的应用还包括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以及非营利组织管理学等等众多学科的支撑,才能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可以自组织自运行的公益区块链生态体系,这才是区块链的天然属性。[2019/12/4]
毫无疑问,就当下的市场容量而言,这几千个DApp,是处于一个高度过剩的状态。毕竟生活中基本上没几个人会觉得我们现在对去中心化应用有什么需求,那这么多的DApp被开发出来,它们都是用来做什么的?在这方面,我们对ETH和EOS主链上的DApp进行了梳理,具体如下:
由于目前在EOS上布局的DApp数量实在太少,因此基于“样本容量越大越有代表性”的原则,我们这里选择以ETH上的DApp作为研究对象。从上图可以看出,跟大多数人的判断一样,ETH上的区块链应用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游戏”。虽说上图中还有“”“高风险”“加密收藏品”以及“其他”这样的标签,但这只不过是开发者在提交DApp时,按照自己的理解填写的。事实上,随机点上几个DApp的链接就会发现,这些应用基本都是“游戏”。所以,目前在公开渠道上所能接触到的那些DApp,基本分为两类:“游戏”和“去中心化交易所”。毫无疑问,这样的区块链应用,100%会引发外界的不屑。请大家设想一下,假设你是一条底层公链的负责人,然后某天XX银行行长来找你谈合作,问你们链上有什么DApp时,你好意思跟人家说“一堆小游戏”么?这种东西在合作方面前完全拿不出手。那么,目前DApp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它为什么看上去可有可无呢?你只看到了现在的凋零,却看不到未来的繁荣
现场 | 曾良:未来商业应用一定要依靠底层建设:金色财经现场报道,1月8日,“创新再出发|海南GFIS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峰会”在海口召开。在“传统资本遇见新经济“圆桌讨论环节,IDC国际数字资产慈善基金会主席曾良表示,现在区块链的基础设施还没有成熟,而未来的商业应用非常依靠底层建设,所以我们比较关注这个方面。当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我们又迎来机会。对于2019年来说,我们不会特别激进,但是会相对关注区块链初创企业多一点,对于传统股市可能会更保守。[2019/1/8]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公链和DApp的发展,距离盖棺定论的时间点,还差十万八千里。公链和DApp现在的问题是什么?现在很多人天天看着那一堆性能拙劣的底层公链和不着调的DApp,就开始满腹牢骚,吐槽道:“DApp纯属垃圾,区块链是泡沫,是局!”如果在经济研究行业,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菜鸟做法”,死死盯着“已落地的项目”不放,殊不知人家还有“在建项目”和“待建项目”的存在,所以他们只能感知到他们所能看到的,而无法感知他们无法看到的。事实上,现在的区块链技术与DApp,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这个行业当下的参与者,主要是那些程序员们,而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世界,除了编程就是投资,那人家只能做出“游戏”和“交易所”,不是很正常的事么?你如果想让区块链能够落地实体经济,那除了懂区块链的程序员之外,一定要有懂实体经济的人进来。比如说Mobike的创始人原来是汽车领域的资深媒体人,ofo的创始人则是骑行爱好者,他们或多或少对交通领域都是有一些了解的。如果你对行业痛点没有深刻的理解,仅凭自己在那闭门造车,那你的产品注定就是一场自嗨。从这点来看,人们实在是无需因为现在那些看上去不务正业的DApp,而一天到晚说丧气话,因为你所了解到的,只是已经落地的项目,而那些“在建的项目”,也就是以解决各种实体经济问题为目标的第二批DApp,实际上已经在路上了。不出意外,在未来一两年,应该就会有一些项目落地。总体来说,覆盖的领域还是挺多的,从版权、医疗、能源、制造……可以说是各行各业无奇不有。好不好用尚且不说,但等它们落地之后,DApp所处的行业将会更加多元化,而“区块链只能用来做游戏”的论调,届时也就不攻自破了。然而,严格来讲,这批类似于“在建项目”的第二批DApp,虽然在舆论上有助于给区块链解围,但它们其实也不能真正地大规模投运,从而起到赋能实体经济的作用,原因很简单:这些项目很多都是由没有实体经验的年轻人发起的,虽然勇气可嘉,但由于创始人自身经验和阅历的限制,导致项目背后缺乏对产业经济逻辑的深刻洞察,失败的可能性很大。那么,究竟有谁,能够研发出真正好用的DApp呢?这个问题的关键,其实就在“待建项目”上,而这批项目的执行者们,目前正在批量进入区块链领域。我们都知道,2018年下半年的区块链行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在C端散户灰心离场之时,B端的实体经济企业却开始大规模批量入局,或布局、或研究,由于他们在所处领域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所以能够更好地将区块链与实体经济进行结合,这样真正好用的、有意义的DApp才有机会出现。毕竟,“互联网+”真正的杀手级应用,也是在实体经济从业者大规模入局,互联网从业人数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开始爆发的。
公链与DApp生态之思考:缺陷的另一面是机遇
从这点来看,正如历史上所有的操作程序和应用程序一样,底层公链和DApp的繁荣,实际上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唯一的悬念就是:谁会是这场盛宴的分享者。事实上,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就可以发现:太阳底下并无新事,虽然说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这些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成就了无数英雄豪杰,但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抓住这些机遇,为什么?因为这些现在看来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技术,在刚刚诞生之时,完全看不出有什么改造世界的潜力。如果让当时的普通人看到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也就是庞大而耗能的“埃尼阿克”时,估计也会发出“用这玩意都不如我们村老张头打算盘来得省事”的刻薄讥讽。
在这方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若将现在的DApp与App对标,它的始祖实际上就是老版诺基亚的“贪食蛇”。没错,也是游戏。那个东西可是要比现在的DApp简陋多了。现在的DApp你多少还能在手机上Killtime一下,最早的APP,也就是各类手游,那真心是“烂泥不上墙”。如果让当时的评论家去预测App的未来的话,他们一定会在体验之后,发出尖酸的嗤笑:“体验垃圾、没前途、负分滚粗。”
但是后来呢?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目睹了故事的结局,这里就不多说了。总而言之,时代的机遇就这么一个接一个在人们眼前飘过,真正抓住机遇的人却寥寥无几。所以说,究竟是人的问题还是技术的问题?个人认为:都有。缺陷的另一面是发展的空间,风险的另一面是时代的机遇。对于不靠谱的人来说,什么样的机会都会被他说成“局”;而对于靠谱的人来说,在众口一致的“局”中也能找到机会。所以,一件事情,究竟是机会还是局,在对它进行公开评论之前,我们都不妨先考虑一个问题:你自己究竟靠不靠谱?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