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写到在短期和中期时间段,比特币及以太坊表现得越来越像风险资产,它和美股的走势越来越联动。
为什么我如此关注它们短期和中期的属性呢?这个根本原因还在于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需要尽可能利用它的这种短中期属性最大、最快地实现我们的财富增长甚至财富自由。
对普通人而言我认为大概从35岁开始,财富的重要性就开始与日俱增,而到了60岁之后,我们只要有个健康的身体和基本生活费就够了,那时财富的重要性就与日剧减。
在35岁到60岁之间,我们上要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中要承担起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下要承担起养育子女的责任。这些都需要钱,需要大量的钱。有足够的钱,我们可以让父母免受病痛的折磨,让家人过上舒适的生活,让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
V神:区块链是为了将不同的人群聚集在一起,以便能够更加信任彼此:金色财经报道,4 月 25 日 reState 基金会举办了一场虚拟会议,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与 Isha 基金会创始人讨论技术与人类意识的交叉点。
V 神表示,区块链是为了将不同的人群聚集在一起,以便能够更加信任彼此,在许多不同类型的项目中跨越更远的距离进行协作。新兴技术实际上使人们更容易识别复杂的身份并在共同点上相互联系。最终,每种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社会技术,虽然新兴技术不会解决用户的所有问题,但该领域的协议和分歧有可能分别带来已实现的合作和学习机会。我认为这些是我认识的以太坊和相关社区中很多人真正关心的想法。[2023/4/25 14:26:09]
因此,对我们来说,财富最好还是在35岁之前或者最晚35-45岁这段时间快速积累才有意义。
美联储卡什卡利:我们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8月11日消息,美联储卡什卡利:我们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经济衰退的风险不会阻止我们采取必要的行动,我们将把通胀率降至2%。(金十)[2022/8/11 12:16:40]
而环顾所有的市场,除了加密货币几乎没有其它市场具备这个条件:这个市场有清晰的牛熊周期,每个周期有剧烈的波动。因此它非常适合工薪族,只要我们抓住两个或者三个周期的波动,就能快速实现我们在任何其它领域无法实现的财富增值。而以目前的数据看,两个周期大概就是8年,三个周期就是12年,这对我们来说是能够承受的时间成本。
马斯克将参加推特本周全体会议:6月14日消息,据报道,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将参加推特本周的全体会议。[2022/6/14 4:24:26]
当然,在圈内还有很小一部分人不是这样的:他们无惧牛熊,对比特币永远买入,一直拿在手里。这当然也没有错,我完全理解这种策略的用意,更认同加密货币的未来是无限光明的,所以在我的投资策略中我一直说留个20%左右永远不卖。
但对那剩下的80%呢?也无惧周期永远不卖吗?我认为这实际上会白白错过太多机会,对普通人来说时间成本有点大,而且资金利用的效率也不够高。
对于那剩下的80%我们如何尽可能利用它让我们的财富实现迅速增值,这就要看比特币、以太坊短期和中期的走势规律了。如果这个规律不掌握好,我们就不可能利用它,就会错过牛熊周期内的波动给我们带来的机遇。
就以本轮牛市来说,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现在决定市场走向的根本力量是机构投资者,而是依然用2017年以前那些牛熊周期中的规律来判断市场走向,我们就很可能一直会坚持在本轮牛市比特币极有可能达到10万美元而错过定抛的机会。
大概在去年上半年,我也认为本轮牛市比特币很有可能达到10万美元。因为根据过往的历史经验,比特币从上一轮的峰值1.9万美元,涨到10万美元,这不过是5倍的涨幅,对比特币来说,是历史上很常见的事。
但后来随着机构投资者大量热钱的加入,比特币的走势越来越和美股联动,间接地就使得比特币在某种程度上受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了。如果忽略这个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就与市场脱节了,只是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中。但市场是无情的,它只依自己的规律前行。
对这一根本性变化,我记得在2020年早期的文章中我曾经提到过,不过那时还只是我的猜想。当时我认为随着比特币、以太坊价格的逐步高涨,散户的机会将越来越小,可能就只剩下本轮牛市或者最多下一轮牛市散户有机会进场。
而在那以后,加密货币将和其它投资市场一样,成为机构投资者的工具。对于曾经参与其中的散户最终结局只有两个:实现阶层跃升成为这个领域未来的机构投资者;错过千载难逢的机遇被甩出市场,一切过往不过是南柯一梦。
而要实现阶层跃升,仅仅有定投够吗?对2017年之后才进入市场的散户而言,那是绝对不够的,还需要定抛才能帮我们锁住牛市的利润,在下一轮熊市定投中获得更多的筹码。
因此,如何掌握定投和定抛的节奏关键就在于把握比特币、以太坊短期和中期的走势规律及表现出的资产属性。这是指导我们一切方针策略的根本。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