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金钗到499+
几位女神选择进入区块链行业的原因都不大相同:徐坤有过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15-16年区块链概念股风生水起,一周内狂涨了18个点,成功引起了这位金融女神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埋下了与行业的深刻渊源;Mandy来自科技创投媒体36Kr,很早就对区块链有关注,但那时仅把区块链看作金融延申的一部分,直到17年的1CO热潮使她萌生了建立一个Team,一个公司专注报道区块链的念头;小龟的理由最为简单粗暴,13年底比特币暴涨至8000人民币,吸引了她的目光;晓萌同样来自新闻专业,非常幸运的是,14年底作为巴比特记者为了写稿取材,第一次入手就买到了2000人民币以下的BTC,令在场的各位都羡慕不已。
数据:标记为币安的地址发送1.4亿枚USDT到另一地址:金色财经报道,WhaleAlert监测数据显示,北京时间9月13日14:00:24,140212770枚USDT从标记为币安的波场地址发送到TAzsQ9Gx8eqFNFSKbeXrbi45CuVPHzA8wr。[2022/9/13 13:26:27]
作为行业内杰出的女性代表,嘉宾们回忆起这些年行业变化,几个有趣的数据见证了女性从业者的崛起。晓萌首先分享到,在18年北美区块链大会中有4%的女性从业者上台演讲,而在去年的乌镇区块链大会上,女性从业者分享比例上升到了10%+,由此可见行业中越来越多优秀的女性从业者脱颖而出。小龟则举了一个更生动的例子,她回忆道刚入圈时币看曾做过“评选币圈12金钗”的活动,而到现在499Block的女性社区都早已爆满,从12到499,女性从业者的数量至少呈几十倍的增长!而梦蝶认为,除了大量的新鲜血液涌入,她也感受到身边有些从业者正渐渐离场,但这是大浪淘沙的过程,甩开了为了短时利益的投机者,留下来的从业者无论男女,都能更加聚焦于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徐坤分享了最近进行招聘的感悟,以前会觉得整个行业的女生都很漂亮,现在则感受到更多优秀,有实力,有优质资源的人才选择进入行业。这似乎宣告着行业的质变期正在到来,如同OKEx一般的头部企业,也在不断梳理业务的内在逻辑,以吸引更优秀的伙伴加入。
报告:2020年4月到2022年4月加密货币、区块链、NFT的招聘信息增加了804%:金色财经报道,一份报告显示,从 2020 年 4 月到 2022 年 4 月,加密货币、区块链、NFT 的招聘信息增加了 804%。全球就业门户网站 Indeed 的报告还显示,市场需求加速增长,到 2022 年增长 315%。? 2022 年 4 月的招聘信息是 2019 年的 15 倍,凸显了大流行在这种持续增长中的作用。 报告显示,Covid-19 大流行已经快速追踪了印度跨职能技术的采用,因此对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尤其是在加密货币、NFT 和区块链等新领域的专业知识。
数据还显示,加密职位似乎是整个技术职位招聘中占比最大的职位之一,从 2019 年至 2020 年的 41.22% 增加到 2021 年至 2022 年的 67.48%。[2022/6/22 4:44:00]
专属极客宅男的行业?大错特错,性别不重要!
EIP-1559暂定于7月14日部署到以太坊主网上:半小时前,EthHub联合创始人Anthony?Sassano发推称:“EIP-1559暂定于2021年7月14日部署到以太坊主网上。”[2021/4/24 20:53:16]
当提问到“区块链职场中,男女各有什么优势?对女性友好吗?”时,几位女神纷纷表示:没有多少不同,并且差别会越来越弱。Mandy提到男性的逻辑思维较女性更严谨,小龟则认为女性在行业内的社交成本会更低,但这些特征在别的行业也都存在,
男女性别差异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淡。晓萌认为区块链行业的基因就非常小众,从极客宅男群体里发展而来,但他们都非常崇尚自由、平等、开放,因此对女性的包容性更强。
徐坤则表示女性领导者的作用正在彰显,“这可能是真正的女性的独立化体现,另外从易经的角度,未来女性更出色的概率会比现在高很多,比如摩拜单车的创始人就是女性。”另外她还提到,性别对于职业的限定会越来越弱,比如现在也有很多男性在从事彩妆,美妆行业,大家也不会觉得很奇怪。
对于想加入行业的年轻女性有什么建议?
Mandy:“选择之后做什么,比选择本身更重要,我们所学的专业与从事的职业不一定是强相关的,因此只要从事你想做的事,并足够专注,付出的努力够多一定会有回报。另外选择一个专业的好公司作为起点也很重要,能为你提供更多专业知识和上升空间。”
小龟:“需要有一点冒险精神,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常怀感恩之心,不要忘记帮助过你的人;最后最重要的是,不要对新的事物,你不理解的东西轻易说不。”
晓萌:“第一点,找准自己的兴趣所在,兴趣能给你很强的支撑力和自我驱动力;第二点,珍惜自己的羽毛,比如幸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尽量积累沉淀,不要轻易去消耗他。”
徐坤:“首先,要抛开自己,站在他人的角度看行业,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对行业的认知;再是审视自己的能力是否OK,再不断补足自己的短板。”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