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第一原理-ODAILY_ETH:香港稳定币

本文来自:NEST爱好者作者:九章天问

区块链技术构建了一个去中心化世界,想象一下:一个完整的价值网络,不依赖于任何个体,不舍昼夜,合约、AI和众生都能频繁的互动,价值在他们之间流转,不仅没有中间人,甚至连操作都不需要,它们自动到达该去的地方,只需要你敲一行代码。“在互联网上,我甚至不知道对面是一条狗”变成了,“在区块链上,原来首富是一个AI”“我们约定的事情,五百年后一定发生”,这是一个怎样的神奇的世界?如果这不能代表进步,还有什么可以?

但去中心化的世界,建设起来不容易,理解起来也不容易?因为中心化的思想,如影随形,总是干扰你对去中心化的认知。需要找到一些标准,就像判断金子的成色一样判断一个事物到底是不是去中心化的。按照经济学的表述,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差异,在于是否包含某种个人或组织的代理风险,风险的意思就是一旦这些个人或者组织不按照委托者的意思行动,委托者就可能遭受损失。在去中心化流程里,只有对机制和代码的信任,没有对一个具体的个人或组织的依赖,这一特点给了我们启发,并提出了去中心化第一原理:

Aave即将在以太坊主网启动去中心化稳定币GHO:7月14日消息,Aave 关于在主网启动其去中心化稳定币 GHO的AIP提案已获得投票通过,该提案旨在通过 Aave V3 Facilitator 和 FlashMinter Facilitator 将 GHO 引入以太坊主网。该提案将在一天内在链上执行,GHO最早可能于7月15日在以太坊区块链上推出,以太坊上的 Aave V3 用户将能够使用抵押品来铸造 GHO。[2023/7/15 10:56:07]

在完成价值交换的整个流程里,只要有一个环节是中心化的,则整个流程就是中心化的。

这个看似简单的结论其实很强大,直接可以检验市面上一切自称为去中心化项目的成色:他们到底有没有自己宣称的那样去中心化。大家可以去试一试,从一个个项目里,找出他们任何一个环节的“中心化”——哪怕只是有上传、下载而不能修改的权力,也是中心化的,因为你可以拒绝履约。

V神等联合发表论文《去中心化社会:寻找 Web3 的灵魂》:5月12日消息,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联合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E. Glen Weyl、Flashbots 研究员 Puja Ohlhaver 发布名为《去中心化社会:寻找 Web3 的灵魂》的37页论文。该论文指出,如今的 Web3 围绕着表达可转移的金融化资产,但许多核心经济活动——例如无抵押贷款和建立个人品牌——都是建立在持久的、不可转让的关系之上的。因此,该论文详细阐述了代表“灵魂”的承诺、凭证和从属关系的不可转让“灵魂绑定”代币(SBT)如何编码实体经济的信任网络。同时,SBT 支持社区钱包恢复、抗女巫治理以及具有可分解、共享权利的新市场等应用。

该论文将这个更丰富、多元化的生态系统称为“去中心化社会”(DeSoc)。这种社会性的关键是可分解的产权和增强的治理机制奖励信任和合作,同时保护网络不被捕获、提取和支配。借助这种增强的社交性,web3 可以避开当今的超金融化,转而支持更具变革性、多元化的未来,跨越社交距离增加回报。[2022/5/12 3:08:43]

用第一原理去要求当前的去中心化世界,似乎有点过于“残酷”,能不能稍微降低一点标准,根据程度高低,对去中心化进行分类呢?在这里,我们借鉴有效市场,提出了几种去中心化的标准:

去中心化电商平台Openbazaar计划从10月起关闭服务:去中心化电商平台Openbazaar撰文称,因无法维持持续的基础设施成本,计划从10月1日起关闭种子节点、API钱包、交易所汇率API等服务,除非可以筹集更多的社区资金。Openbazaar研发团队OB1计划在10月1日从从iOSAppStore和GooglePlayStore中下线Haven钱包。Openbazaar建议Haven用户立即从钱包中提取资金。Openbazaar还公布了5个社区资金捐赠地址。

注,Openbazaar于2014年推出,目前出售四类产品,包括实体商品、数字产品和服务以及加密货币。[2020/9/27]

强去中心化:即每个环节都没有任何中心化的代理风险,完全符合第一原理,比如基于POW或者POS机制实现的公链,在链上写成的不依赖于链下事实的资产,比如一种NETH的ERC20,它的生成方式是,往合约中打1个ETH,就生成一个NETH,往合约中打1个NETH又能得到一个ETH,合约开源且没有任何管理权限,这样的资产,本身和ETH同源,其价值也不依赖于任何线下团队,也是去中心化的,相比之下,OMG,HT等资产一定要依赖于项目团队去“捕获”价值,他们虽然用区块链写成,但也不是去中心化的。

动态 | Soleimani发表最小化治理的去中心化稳定币方案MetaCoin:Ameen Soleimani发表名为MetaCoin的最小化治理的去中心化稳定币方案,该方案的完整细节公布在以太坊研究论坛。Soleimani 认为目前 MakerDAO 的系统过于复杂,可能会导致单点故障。MetaCoin 的方案包括了一系列的相关组件,包括:一个名为 META 的治理和奖励代币;一个名为 COIN 的稳定币;使用 ETH 可以铸造 COIN;囊括了法币背书的稳定币的代币精选清单,比如 USDT、USDC 等;以交易量加权的稳定币市场平均价格,以 Uniswap 作为价格预言机;当 ETH 价格暴跌则对抵押物执行清算;向稳定币生成者收取浮动利率以确保锚定 1 美元;自动更新利率的算法控制器。MolochDAO 和 MetaCartel DAO 的成员将会根据之前的 ETH 的捐赠额分配初始 META 的 50%,而另外 50% 将会由一个新成立 SweatDAO 进行分配。Ameen Soleimani 是 SpankChain 首席执行官和 MolochDAO 联合发起人。[2020/2/10]

半强去中心化:考虑到绝大部分资产,其价值确认这一步可能都包含中心化风险,因此我们降低强去中心化的标准,不考虑价值确认这一步,只考虑资产在链上的交互。各种DAPP或者应用都强调在链上去中心化的提供价值或服务,那么半强去中心化是指这些链上服务的整个流程里,不再包含中心化的风险。比如ERC20当成一个服务本身的话,它是半强去中心化的;比如完全开源的NEST借贷合约,就是半强去中心化的。总之,半强去中心化和强去中心化,唯一的差异就是价值交换的整个流程里,唯独价值来源存在中心化风险,而其他环节则完全去中心化。有个通俗说法,即只有上链这一步有中心化风险,一旦上链后,就完全去中心化,因此半强去中心化保存了上链这一步的中心化风险,但没有增加额外的中心化风险。

弱去中心化:是指无论价值来源是否去中心化,但是在完成价值交换的整个过程中,存在某个环节通过投票、多签、分散式节点来实现的,称之为弱去中心化。弱去中心化不是在半强去中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弱化,而是说即使你用的原生资产是ETH,但在价值交换这个环节里,有了投票、多签、分散式节点等解决方案,也是弱去中心化的,因此弱去中心化强调的是链上交互过程中的某种半中心化风险。当然如果上链过程也有这一类操作,也是弱去中心化,比如Chainlink,用了各种分散式节点来提供价格,本身就是弱去中心化的,因为那种分散式存在作弊的可能。

中心化的区块链应用:不管你看起来是多么高深的智能合约开发,或者用了所谓的区块和链,只要存在对链上某个环节的中心化控制,就是中心化的,不要随便宣传为去中心化,比如Makerdao,以及宣称能冻结用户资产的bZx,以及各种私链,甚至大部分节点都在自己手上却对外宣称分布式的DPOS公链。这些只能说是区块链或者智能合约应用,不是去中心化系统,因为他们的创造者可以对链上资产或者链上重要变量进行人为控制,当然,为了这个控制不那么赤裸裸,一般会宣称自己用了多签或者分散式节点安排,这些如果不能进行开放、开源、无审核加入,都是无法自证的,因此归为中心化而不是弱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第一原理是如此重要且简单,但行业却没有人认真去提炼和呼吁大家以此作为判断标准,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项目方进行着各种中心化的操作,以及一些所谓的现实主义者采取了折中态度,对项目的去中心化成色不闻不问,也不进行分类与标准化,这对行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和消耗。

实际上,在所有的区块链创新中,真正有着颠覆性思想的,是去中心化,这不仅仅是中本聪解决双花问题的奇思妙想,也是对一种全新技术网络的生存设定,使得纯粹的技术创造具备了自我演化的“生命”,这一方向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而我们却轻易地走向了折中主义,这是遇到困难的懒汉思维,和行业乱象下的投机思想,是需要警惕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46ms0-0:83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