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Web 3.0?它是炒作吗?它会改变世界吗?
很多人在有人提到Web 2.0的时候就说,还会有 Web 3.0;但目前,全球没有任何组织或人能够准确的给出 Web 3.0(简称 Web 3)的准确定义。它仍是一个处于发展早期的概念,但这个概念的内容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它与 2005 年左右开始出现的概念——Web 2.0一样,目前还并没有人能准确说出它该有的形态。
在我们去说 Web 3 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 Web 3 的前辈们—— Web 1 和 Web 2。
Web 1.0(1990-2004)——静态网络,用户被动接收信息
Web 1 都是静态网页,网页展示只不过是互联网上的一组只读页面。
Web 1 的网页使用 html 技术构建的,用户没有交互,只有少数创建内容。在搜索引擎出现之前,互联网的存在只是为了宣传实体已有的东西(如:巨头们的公司);且所有网站是“只读网站”,这意味着你只能阅读被设定好展示的信息。就像是把报纸,放到了屏幕上供人阅读。这是互联网的最早形式,没有注册或登录,也没有与点赞、分享或评论沟通。
这就是 Web 1,一个用户完全受控的 Web。
Web 2.0(2004-至今)——互联网开始与人互动
Web 2.0 是一个更加民主、自由的互联网,概念在2003年由 Dale Dougherty 首次提出。Web 2 让每个用户从观察者变成了参与者,互联网成为两端的人们开始获取信息的交互平台,并有了所谓的社交网络。
属于MTI的8,000个BTC被追踪,投资者被敦促提出索赔:7月5日消息,在南非法院对已倒闭的加密货币交易所MTI下达最终清算令后不久,就有了最新的消息披露,总共有8000个属于MTI的比特币被追踪,而另外29000个比特币也可能很快被追踪。这些被追踪的比特币价值超过2.8亿美元,对陷入困境的MTI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潜在的突破。
据悉,在此公告之前,清算人只收回了1,281个比特币,而这些比特币是由MTI的前经纪人FX Choice交还的。此外,Moneyweb报告指出,清算人打算在9月8日回到法庭时,主张将MTI宣布为庞氏局。根据该报告,这一声明使 \"清算人更容易追回他们认为属于破产财产的资金\"。报告还指出,那些反对声明的人在8月31日之前提交他们的答辩宣誓书。(News bitcoin)[2021/7/5 0:28:33]
但也是从 Web 2 开始,中心化的巨头控制所有数据,其他所有人都成为他们提供的数据的消费者。巨头们从用户手中收集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以便可以更好地为提供服务;但同时,用户放弃了隐私以及自身的数据价值——用户本可以将自己的数据卖给数据公司来取得回报。
用户和数据成为 Web 2 的核心,但互联网用户在感受便利的同时,也开始将隐私作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考虑。
这就是 Web 2,一个用户自由又赤裸的 Web。
Web 3.0 (2008-xx?)——自由开放,共同治理
高盛:比特币不属于资产类别,而是一种证券:5月27日,投资银行巨头高盛即将举行主题为《美国经济预期与当前通胀、黄金,以及比特币的影响》的电话会议,流出的相关截图显示,高盛认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不属于资产类别。
高盛认为,比特币不产生现金流;在全球经济增长中不产生收益;也没有持续的多元化效益;价格极度不稳定;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比特币可以对冲通胀。
所以高盛认为,像比特币这种价值增长完全取决于其他人出不出高价购买的一种证券,不适合推荐给客户。
而且他们还认为,比特币的高波动性可能会吸引机构做交易,但投资并不是基于高波动性的。[2020/5/27]
Web 3.0 是一个自由、安全,由用户共同治理的互联网。
为什么我将它暂定为从 2008 年开始?因为在2008年,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在其中指出了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基础并发明了点对点的数字货币,由此掀起了Web 2.0的改革浪潮。但也有人认为,Web3.0 的设想最早是由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Gavin Wood 在2014年提出的,他认为:Web3.0 的愿景是实现无服务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每个用户都能掌握自己身份、数据和命运。
构想上,Web 3.0 是允许通过分散的网络而不是基于服务器的数据库连接设备。全新的互联网更安全、连接性更好、以用户为中心和私密。它的目标是更加开放、自主和智能。
但实际上直到智能合约被发明后,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模式才真正进入公众视野。如果说比特币实现了点对点支付,智能合约扩展了可编程协议的概念,实现了支付、游戏、身份认证和去中心化管理等更高级的用例。借助智能合约,用户可以直接、安全地交互,打造一个去中心化、又具备信任和隐私性的互联网。
美联储副主席:美联储将垃圾债券纳入计划之中,是为了帮助那些在危机前仍属于投资级的公司: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表示,美联储将垃圾债券纳入计划之中,是为了帮助那些在危机前仍属于投资级的公司。(金十)[2020/4/13]
每个用户都能从大数据时代感受到便利,但便利的后果是没有隐私可言。
亚马逊和 Facebook 等巨头公司花大量服务器存储用户们的饮食偏好、收入、兴趣、信用卡等信息,这不仅仅是为了改善他们的服务——它们将信息出售给营销人员和广告商,并每年因为数据售卖获得数十亿美元的营收。
Web 2 时代人们需要依赖于中心化的巨头公司,它们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便利的服务。最开始,用户们也觉得对于个人数据免费提供给提供服务的巨头公司无可厚非,但随着长时间的习以为常,不少用户也感受到了数据泄露的可怕之处。
说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我在微信中语音说了一句橙子,打开淘宝就能看到橙子推荐;我当时的感觉如坠冰窟,像是活在一个满是监控的盒子中。再说一个事实,2014 年 Facebook 修改了689,000 名用户的新闻提要内容,以观察“情绪传染”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这是一个号称 “宏大” 的实验,每个用户都是实验对象;类似的实验,究竟有过多少场?我们每个人,当过多少次小白鼠?
中心化服务主流的情况下,用户隐私的问题难以完全避免。但随着区块链带来的去中心化的概念,使得人们的隐私问题可以借此解决。Web 3 的用户应该具备隐私,用户不需要信任第三方或中介,无需通过提供用户电子邮件或密码来访问任何类型的功能(或许只需要一个匿名的钱包地址),他们的数据应该归自己拥有和控制。Web3 的大部分愿景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
声音 | 郭宇航:Libra与JPM是截然不同的,JPM属于金融机构、发币目的是盈利:星合资本董事长、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董事长郭宇航表示:Libra与JPM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JPM属于金融机构,它发币的目的是盈利,而Facebook是出于满足海量客户需求的非盈利目的出发的。金融机构所有的运营都需要牌照,而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的企业发行的Libra是基于用户需求而创造的,为大家创造“普惠金融”,而不是像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利用牌照去垄断这样的服务。 此外,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是更市场化、更自由的。而摩根大通是受监管的,提供金融服务的流程更复杂,要向美国SEC等监管机构提供各种文件。[2019/7/2]
区块链基本上是一个建立在点对点连接上的去中心化网络。网络上的每个设备都处理网络上发生的一小部分计算和通信,从而创建了一个无服务器在线网络。点对点允许用户之间的无服务器通信,也使得可以绕过所有中心化的第三方。
那么一定会有人问,绕过中心化的巨头?如智能推送等方便的服务该如何实现?答案是通过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成为未来的主流,用户们的数据不会再提供给巨头,而是直接被人工智能获取,人工智能会通过计算把我们想要的结果直接推送给我们,整个过程是点对点的,且通过加密整个过程及数据不会被第三方获知。
自互联网发明以来,用户们的交互一直在进步。而用户们也需要更大的隐私和对自身的数据控制权,一场无声的革命正在悄无声息的展开。
声音 | 陈伟星:EOS和VDS属于欺诈项目 利用局圈钱:5月19日,陈伟星在微博称,最近一段时间,身边几个朋友,被币圈的乌烟瘴气逼出了行业,令人遗憾。币圈充满了故意或者不故意的子,而绝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欲望去分辨局,他们更关心盈利,而非是非。但总有人要去分一些是非的,否则这个币圈会越来越臭到令人窒息。 EO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一直说过,作为技术尝试没啥问题,有问题的是“百万TPS”、“下一代操作系统”等欺诈性宣传,募集资金的不透明,边ico边拉盘的操控,不负责任的英文协议等,给整个币圈树立了成功圈钱的坏榜样。这个在美国没什么人理睬的子团队,在中国被另一帮子捧成了神,走几十亿美元,去买飞机买房。VDS更是典型的例子,几个聪明人设计的游戏,用好了区块链的各种技术,但比起EOS欺诈,VDS可能更令人能接受些,至少是透明公正的规则。 如果这个世界是拿到钱就是对的,那所有的人讲故事集资然后贪污集资款就都是对的,谁都熊市粉,牛市钱,那是多么丑陋的世界。不是我不能接受,只是期望太高,失望到恶心罢了。[2019/5/19]
我考虑过用共同治理这个词,但似乎还是民主一词更意味深长,毕竟 Web 3 中普通人才是载体。
Web 2 时代中心化的垄断,使得用户们几乎没有参与权和决策权。举个例子:你购买过的某个音乐可能会由于项目方的版权问题下架,而你毫无补偿;你游戏中的某个角色因为官方的策划而削弱,而你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你所发的某个视频,因为官方的不开心强制下架,而你毫无办法。
以太坊创始人V 神 在2010年由于《魔兽世界》中最爱角色的相关技能被暴雪公司取消,怒删游戏,也或许也正因为这段经历让V神 有了之后对于DAO的想法——建立一个开放、透明、民主且平等的乌托,能够更高效的聚集人群、资源,或是进行决策。
实际上,DAO 就是 Web 3 的一部分应用实例,公平治理既是 Web3 的核心也是 DAO 的核心。
通证经济和数字资产的出现使得公平治理成为可能,即开发者不再有独裁的权利,有贡献的用户也可以实际参与运营治理,决策会更加民主化而不是中心化,用户也可以不再单单是消费者也可以是获益者,完善的激励机制更是会比传统的“工资”等奖励机制更高效。
未来传统的公司制形式可能会受到冲击,取而代之将会形成一种社区共同协作的形式。借助区块链,用户们将没有国界、距离、支付和流通上的障碍,这将允许任何人(社区)在有做事的想法后,都可以通过合适的激励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吸引参与者——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一定距离范围。
社区治理的去中心化网络,其功能最终将超过最先进的中心化服务。
中心化的垄断除了使用户没有参与权,还会造成信息差使得人们的劳动取得不对等的收益。
当前环境看似生产效率提高,但几乎整个社会都在为中心化的巨头平台打工,巨头们实现了真正的垄断。这种垄断导致小型初创企业难以竞争生存,消费者难以从其余的平台获得等质量的服务使得巨头平台可以随意定价,服务提供者难以取得相应的回报苦不堪言。
这与人们最开始对互联网的期望大相径庭,互联网应该能够以积极的方式解决这些诸多社会问题,而不是把矛盾转移成新的难题,人们对于价值重新分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用户开始把希望寄托于 Web 3——一个理想化的互联网,应该是能够全民参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用户们不单单是消费者更是参与者(如P2E模式下的链游),网络变得协作化而不单单是价值榨取;它的出现将使得互联网更加智能,人们的生活更加轻松。
这是理想化的状态,但在这之前初期的难点,如何实现参与度上的公平?
实际上,智能合约的出现已经解决了这点。如:用户们看到好的初创项目,只需要购买 token 或其他方式即可进行投资,不需要繁琐的审核手续,只需要一个钱包和数字货币;defi 的出现后,用户能否借贷取决于手中是否持有相关 token ,而不需要验资等手续,这使得人人参与成为可能。
智能合约是根据设定好的算法执行,不存在感情等感性因素,所以它具备去中心化和点对点的属性,且是可信任和完全公平的。
以上几点想必能让大家对 Web 3 这个互联网“乌托邦”有所认识,那为什么 Web 3 一直深陷炒作风波呢?因为现阶段的 Web 3 解决了一方面痛点,也会有新的弊端出现;它如同一个婴儿一般,有太多的躯干没有发展完善。我们就从文中的三个核心特征展开说。
1、个人的隐私和公开的监管之间,应该如何平衡?
隐私十分重要,透明也十分重要;个人的隐私需要被保护,社区的决策等需要透明公开。但对个人隐私的过度保护,会使得打击链上犯罪的难度大大提升,这会不会成为犯罪的温床?互联网上的犯罪花样层出不穷,链上更是如此——2021年由于链上安全问题,全球损失超98亿美元。Web 3 真正到来之前,对安全问题该有怎样的铺垫与背书?
2、民主与稳定之间,该如何平衡?
DAO 改变的是人类的组织方式,疫情更是让人们加速看到 DAO 的优势所在。目前看来,DAO 偏向民主的管理方式很适用于社区、初创型公司,但它真的适用于大型公司甚至是城市的管理吗?有人质疑:DAO 可以取代大型公司,但不可能成为最伟大的公司;因为伟大公司一定是由少数卓越非凡的领导人和一群执行者组成。且至少目前看来,绝大多数 DAO 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中心化的管理显然是更具备稳定性的。
3、人工与人工智能之间,该如何平衡?
绝对的公平是一定要实现点对点,绕过中心机构的,这也相当于所有的判断都交给了人工智能。目前看来人工智能解决了人们的双手,全球基本进入了自动化时代,但实质上现在多数的判断都是由人工干预的。人工智能对人类行为的预测真的能达到全自动的级别吗?如果达到会不会出现太过智能,拒绝为人类服务的问题?虽然人工智能的危机可能性不大,但毕竟没人能完全预测。以及最重要的,人工智能的升级、逻辑设定本质上还是人工去干预,那么哪种形式的设置和干预才能够“绝对公平”或是让大多数人觉得公平?值得深思。
以及在 Web 2 巨头的垄断下该如何突围?推特创始人 Jack Dorsey 发推称:“Web3并不由用户拥有,而是被 VC 和他们的 LP 拥有。Web3永远不会逃过他们的激励。它最终是一个带有不同标签的中心化实体。” 虽然这引发了大量业内人士的不满,但事实上 VC 确实垄断 Web 3 的早期投资。
目前看来,Web 3 还只是一个方向,一场需要不断试错的试验,一个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构想,一场属于互联网用户的革命;技术、传统巨头、资本乃至圈外保守的用户,都可能成为发展的阻碍。
但自由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价值向往,是不可能被高压和险阻所泯灭的。Web 3 让人们看到了自己做主,打破围墙的可能,这样的念想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我们很难预测未来真正的 Web 3 会是哪种形态——毕竟BTC 刚问世,也很少有人想到 Defi、NFT。Web 3 还在早期孕育的阶段,不管它是否能顺利发展,大家都会愿意给予它一些掌声和鼓励——它的背后是人们对自由的追求。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