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与中国无关_WEB:METAWEB3PA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中国互联网大厂员工正在向Web3.0公司迁徙。

他们要逃离现有岗位,追寻新的革命理想。

2022年的Web3.0,那就是1999年的Web1.0。

看到这里,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你活在什么样的平行世界?可以想像出这么美好的未来。

放眼望去,国内哪有Web3.0的生态环境?

不说别的,Web3.0最底层的公链发展这么多年了,一个成长起来的都没有。

你能做什么呢?你敢做什么?你又能迁徙到哪里去?

大厂员工注意了,这年头,吃饱饭最重要。

别乱动,熬过2022年再说。

那什么是Web3.0,首先来理清这个问题。

删繁就简,可以从以下本质来理解。

第一种理解:

Web1.0为“可读”(read);

Web2.0为“可读+可写”(read+write);

Web3.0则是“可读+可写+拥有”(read+write+own)。

举例说明:Web1.0以门户网站yahoo、新浪为代表,它提供信息给用户;Web2.0则以博客、推特、微信、抖音为代表,它由用户产生内容;Web3.0则是产生的内容数据由用户拥有,而不是由平台控制。

看似小小的变动,但这是底层逻辑的更换,实际上隐藏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二种理解:

Web1.0为“半中心化”;

Web2.0为“中心化”;

Web3.0则是“去中心化”。

举例说明:Web1.0时代除中心门户外个人网站也占据半壁江山,两者鼎立形成“半中心化”生态;Web2.0时代则形成信息孤岛,大公司垄断数据;Web3.0时代则是纯粹“去中心化”,数据由用户主宰。

Web3收藏平台Collectibles.com宣布完成5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金色财经报道,Web3收藏平台Collectibles.com宣布完成5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Blockchange Ventures领投。GFR Fund、Peter Thiel、Blockwall Capital、私人投资者和行业顾问参投。Collectibles.com正在建立第一个Web3收藏家社区和市场。[2023/6/13 21:34:27]

第三种理解:

Web1.0、Web2.0为信息互联网;

Web3.0则是价值互联网。

Web1.0、Web2.0本质上是在传递信息,侧重消费;而Web3.0则是在传递价值,创造财富。

所以,Web3.0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加入了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它要逆转现在互联网“中心垄断”难题,帮助用户拿回自己的数据主权,从而在数字世界里重新创造一个更高维度的互联网世界。

如果真正理解以上变化,那么就会明白Web3.0具有革命性。

我们可以直观的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它将重新打造一个基于数据的财富体系;

它将重构未来的跨疆域的数字支付系统;

出现真正跨产品平台操作的用户数据库;

出现基于私钥不可篡改的数字身份;

每个人拥有自己的数据主权并自由支配;

它将在虚拟世界无摩擦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现代金融;

…………

这其中的每一项,都将给人类带来一种全新变革。

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技术重大革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这几年谈硬科技很多,但互联网软技术不可忽略。

Web3.0带来的变革,是是未来20年大国之间的决战舞台。

移动游戏开发商Aeria Canada Studio将把其手游迁移到Web3:金色财经报道,移动游戏开发商Aeria Canada Studio与游戏初创公司Ready Games合作,将把其移动游戏迁移到Web3,游戏将进行改造以包含NFT,并在重新发布之前使用Ready Games的Web3基础设施进行装饰。首先是Rescue Robots:Sniper Survival,它在谷歌应用商店的下载量超过500万次。Beta测试预计将于12月1日开始,完整的全球版本定于1月发布。

Ready Games表示,将创建一个交易游戏资产的二级市场,同时允许玩家在通过Rescue Robots的过程中寻求不同的升级路径。(The Block)[2022/11/30 21:10:47]

谁先理解并发展Web3.0,谁就有可能站在世纪新高地。

1993年,克林顿出台“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创造辉煌十年,获得Web1.0和Web2.0在全球控制地位。直至今天,美国借助互联网技术领导世界。

2022年,全球正处在Web2.0向Web3.0过渡的关键节点,谁在这个时刻建立一个完整Web3.0生态,谁就有可能在下一个20年领跑时代。

很多人喜欢谈国运,这就是“国运”。

国运不是空口无凭出来的,而是认真奋斗出来的。

Web3.0这么重要,现在美国的发展情况如何?

华尔街有什么布局,硅谷又在如何盘算?

a16z,这个明星闪耀的硅谷风险投资机构,它是Web3.0领域的主导者。

2013年投资的Coinbase,在2021年上市时市值最高达858亿美金;它投资的OpenSea控制着NFT市场大部分交易量,它主导的Yuga Labs公司公司创造了大名鼎鼎的“无聊猿”。如今,a16z已推出3支加密货币基金,募集资金总额超过30亿美元。

Nike推出Web3生态系统平台Dot Swoosh:金色财经报道,Nike宣布推出Web3生态系统平台Dot Swoosh,域名为Swoosh.nike。该项目隶属于耐克虚拟工作室,工作室由耐克Snkrs应用程序前负责人、副总裁罗恩法里斯(Ron Faris)领导。

Ron Faris表示,Dot Swoosh将成为耐克虚拟创意的大本营,并将于本周五正式发布。该平台将成为人们购买、展示和交易虚拟资产的场所,并解锁对活动和产品的访问权限。耐克并不认为虚拟产品是购买旅程的终点,而仅仅是旅程的开始。耐克着眼于体育的发展,也在寻找重塑社区、创意和忠诚度的新途径。[2022/11/15 13:05:17]

今年4月1日,a16z还投资了一家跨链公司LayerZero Labs,这家野心勃勃的公司估值已达10亿美元,未来在Web3.0世界又可能是顶尖掠食者之一。

除了a16z,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之一的红杉资本2022年共投资了20家Web3公司。它的竞争对手Coinbase Ventures,这家有着天生Web3.0基因的投资公司在今年投资了80家公司,作为产业前哨战的资本势力,正在急分夺秒进行布局,“Web3.0战争”已经逼近白热化。

以上只是美国Web3.0布局浮在水面上的一部分,他们已经时不我待真实弹的干上了。

而中国呢,看到了Web3.0的布局吗?

公链在哪里?钱包在哪里?跨链在哪里?时间戳的身份验证在哪里?

DeFi合约在哪里?DAO公司在哪里?图灵机在哪里?NFT公司在哪里?

唯一一个发展得相对较好的Web3.0产品——“数字藏品”,还在一天天的自我阉割。

好好的一个正经人,非得被折腾成一太监。

中国的企业在哪里,市场化的战力在哪里?远景的布局在哪里?

那些在互联网时代创造了辉煌战绩的公司,真的看不到Web3.0的前景吗?

答案:当然不是。

阿里巴巴早年收购的《南华早报》成立了NFT公司“Artifact Labs”;

Alchemy启动Web3开发者计划“Web3之路”,提供NFT奖励:8月15日消息,加密基础设施服务商Alchemy已启动Web3开发者计划“Web3之路”(Road to Web3)。

据悉,“Web3之路”是为期10周、自定进度的Web3开发者计划,旨在帮助区块链开发人员从初学者提升至高级开发者,注册学习者将有机会通过完成每周项目任务获得免费NFT。[2022/8/15 12:26:19]

腾讯投资澳大利亚一家基于Web3.0技术的游戏初创公司Immutable,估值25亿美元;

TikTok(抖音海外版)加入到Immutable X中,推出带有Immutable X的NFT。

NFT架构

看到了吗?就算中国的企业出手,也是在海外出手。

为什么呢,Web3.0这种全球性的大趋势,国内的精英看不到?

当然也不是,原因在哪里?

按照逻辑来说,东方这片互联网沃土,应该与美国在Web3.0正面硬刚甚至借机超越,这本来是一个极好机会。

可这片盛开着Web1.0和Web2.0之花的土,在Web3.0时代静悄悄,静得有点让人窒息,为什么?

为什么呢?简单的总结下为以下几点:

不研究技术本质,对区块链底层通证一律视为洪水猛兽;

不研究未来趋势,发现一点问题马上采取“因噎废食”的管理;

不分析具体原因,出现一个异类马上一刀切“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没有任何法律约束,所有的严控和监管都是模糊的反复无常;

这样的监管生态,哪个企业不害怕,哪一个Web3.0的创业者不战战兢兢。

所以,这样的创业环境,怎么可能产生出Web3.0的中国生态。

在这个时代你让人家离开大厂去进行Web3.0创业,岂不是误人子弟。

运动健康品牌Alo Yoga进军区块链和Web3领域:金色财经报道,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的运动健康品牌Alo Yoga进军区块链和Web3领域。早些时候,该品牌的顾客可以使用加密货币进行购买。该团队澄清说,使用信用卡或PayPal等更传统的支付模式的选项仍然可用。该品牌的员工也可以选择以他们的加密货币接收全部或部分工资。Alo Yoga的营销副总裁Angelic Vendette解释说:“我们一直在寻求以新的方式吸引我们的消费者,我们进入Web3主要是因为我们想保持领先。”

此前,Alo还进入了元宇宙领域,与Roblox合作建立了Alo Sanctuary。Vendette说:“我们将永远是一个数字优先的品牌和一个健康品牌。我们的目标是表明,数字世界可以让人更轻松、更用心地看待它。”(Forbes)[2022/8/10 12:15:23]

我的一个朋友,很早就在区块链世界创业。

从2013年开始,就做过各种技术方向的创业,当然失败的多成功的少。

但Web3.0的确是太吸引人了,对一个技术员来讲,那不仅仅是互联网升级,那可真是一个极客的世界。

现在他决定做一个钱包,对标的产品就是METAMASK。

一个好的钱包将来可是互联网世界的入口,也有可能成为元宇宙的入口,这实在是太酷了。

现在如果不做,就来不及了,他所知道在这方面创业的团队,至少不低于20个。

但在国内是不可能完成这种VIE架构的创业的,所以他决定下半年去新加坡,离开这个熟悉的城市。其实这里本来有足够的技术人才储备,可是风险是不可预测的,随便一个举报你就被折腾得死去活来,最终运营的话也必须是海外的,待在国内也做不了任何事情,还是早点选择去那边吧,这就是Web3.0创业的代价。

我问为什么不去香港呢,近一点也方便?他摇了摇头,有点黯然,还是去新加坡吧。

还有一个朋友,他对软硬件都有研究,也有自己的公司。

他做的矿机,已经卖到非洲去了。

因为技术底层涉及到算力,所以对5G、边缘计算、区块链都有涉及。

智能合约运行机制

在他看来,进入Web3.0世界是他人生最后的机会了。

在Web3.0时代他才可能去超越传统的垄断互联网公司,借用以区块链技术实现“用户独立”“保护隐私”“夺回数据”,才能创造人生高光时刻。

可这些创业老兵都知道,Web3.0多少要涵盖到Publicblockchains(公链)、Token(同质化通证)、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eFi(去中心化金融 )、NFT(非同质化代币)这些领域,但从中国的现实环境来看,每一个都有可能是雷区。

他说先去澳门过渡一下,后来说去新加坡,最后竟然选择了阿联酋。

也不知道是不是开玩笑,他发来一张与“头顶一块布,不是恐怖就是富”的阿拉伯人的合影。

并且非常自豪的说:在这里开公司,亲王都要接见我。

类似这样的Web3.0企业,离开的真不少,大多数去了新加坡。

当然也有一些还留在国内,这些技术公司基本的态度基本一致,其实不是怕监管,而是怕随性的监管,没有边界的监管,没有法律条文的监管。

中国早期的Web3.0起步并不晚,甚至可以说走在世界前沿。

以最重要的Web3.0基础设施公链为例,来回顾下早期中国技术极客在这方面的尝试。

8年前,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来中国的时候,在深圳雨伞咖啡,V神只是众多中国区块链企业创始人眼中的一个大男孩,他在上面的温吐演讲完全激不起大家兴趣。

6年前,以太坊公链发布以后,众多的中国公链也应运而生,抢滩新大陆,小蚁、唯链、比原、量子、本体、元界、波场等等百花齐放。

各类公链发展到今天,以太坊(Ethereum)公链站在金字塔尖;

各类协议如ERC20(同质通证)、ERC721(非同质通证)、ERC-1155(非同质通证进化版)、EIP-1559(燃烧协议)、EIP4844(数据分片)层出不穷。

以太坊2.0 Serenity架构图

以太坊已形成了的金融帝国,有Uniswap、Sushiswap这样的交易所,也有Maker、Compound这样的银行,还有CryptoPunks这样创造奇迹的NFT,黑底白字的LOOT也一夜火爆,甚至还有Axie Infinity、The Sandbox、Decentraland这样充满想像力的游戏社区。

可中国的公链已经沉默无声,只有几只流落海外的公链,还在演绎自己的传奇,希望打破以太坊的一家独大。

企业家有自身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的确急功近利,但全是企业家的问题吗?国内的公链能做什么呢?就算你为一家企业提供NFT服务,也只能悄悄的把自己阉割成联盟链。

如果放开手脚去打拚,幻核、鲸探这样的数字藏品平台也将进军世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如小媳妇一样,蹑手蹑脚。

为什么呢,这么多年来国内的Web3.0企业得出一个不敢公开的结论:要么离开,要么死去。

知道中国创业者为什么一直想做元宇宙吗?

除了元宇宙本身是技术结晶,具有远景规划之外,还有一个很核心的原因,那就是大家避免直接谈到Web3.0。

一旦谈到Web3.0,必然谈到区块链,谈到区块链,必然谈到加密技术,谈到加密技术,必然会与cryptocurrency(加密货币)相关,最后又会涉及到最底层的Token,那么这条路是走不下去的。

所以,干脆直接跨越Web3.0,进军元宇宙,因为在元宇宙的世界可不仅仅有Web3.0,还有5G+AI+XR+云计算,虚幻引擎技术、脑机接口,人工智能,边缘计算,3D操作系统等,这样就会淡化掉Web3.0概念,让更多人可以接受元宇宙。

可在元宇宙的世界里,那些熟悉技术底层的极客,谁不知道元宇宙中的核心要素“数字身份”“经济体系”都与Web3.0息息相关呢?

即使元宇宙经过重重伪装,后退数步,创业者仍然可以感觉得到,元宇宙项目在往前走时仍然存在着重重阻力。?

这样的一个Web3.0创业生态,你觉得它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吗?

Web3.0是世界性的趋势,这一点谁也挡不住。

美国那边已经在百花齐放了,中国怎么办?

这20多年来Web在中国发展,可以说点点滴滴都还历历在目:

通过引入Web1.0技术拉近了与美国的距离,产生了很多优秀企业;

通过开发Web2.0技术开始走向世界前列,有些公司开始引领全球;

可今天面对Web3.0技术时,却万马齐喑、束手束脚。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不反思一下吗?

任何一种伟大技术的引进,不可能没有风险。

上世纪90年代引入Web1.0技术时难道就没有风险?但不能因为有风险然后就将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这样的监管方式显得懒惰且愚蠢。

中国若想不落后于美国,形成自己的Web3.0生态。

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好好理解区块链本质,别将加密产业一律视为洪水猛兽;

要将个体和整体分开来看,别动辄对整个行业一刀切;

多听取Web3.0行业者建议,再制定有效的管理体系;

形成明确的法律制度,让创业者知道做事的边界;

打击那些真正的庞氏局,对破坏生态者不要放过。

否则,最优秀的Web3.0创业者只能走向海外,多年积累下来的Web生态也只会自我阉割,本来一把Web3.0的好牌,却因为自己反复折腾,最终走向死局。这可真不是一个小问题,想像一下,如果20年前中国错过了Web1.0时代,这对我们来说是什么样的损失?无法想像,不可想像。所以,Web3.0不可失去时不我待,一定要在法制和市场上迅速构建一个完整生态。

另外告诫那些创业者,先读懂Web3.0的中国生态。

在这样一个前景并不明朗的时空里,一定以求生为主。

如果你想离开大厂,要三思。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62ms0-1:16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