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源于BanklessDAO,作者为专注于DAO合规的美国律师LawPanda。
FTX、Binance、Voyager、Celsius和BlockFi等集中式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似乎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一个助长了不负责任的地带,并可能损害散户投资者和整个行业。
虽然许多散户投资者认为这些在不同司法管辖区注册、并有时公开披露信息的公司已经接受了监管审查和消费者保护要求,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如果一家公司可以赞助超级碗广告,散户投资者怎么会不认为该公司拥有适当的风险管理或合规流程?不幸的是,随着三箭资本的破产风波蔓延到各个“加密银行”,很明显,监管机构忙于抱怨DeFi,但却无暇真正监管这些中心化的加密实体。
CelsiusNetwork是最主要的“加密银行”之一。自2018年成立以来,Celsius逐渐成长为加密行业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22年5月,该公司管理着约120亿美元的资产。Celsius使用其代币CEL的方式类似于股权,只是它完全不受监管。缺乏适当的监管再加上其他因素导致了2022年6月Celsius在冻结客户资金和暂停提款后申请破产。在申请破产保护后,散户投资者承受了巨额损失。
安全团队:paraswap部署者私钥疑似泄露,资金在多个链上被盗:10月11日消息,据Supremacy安全团队监测,2022年10月11日,paraswap部署者地址在多个链(ETH、BSC、FTM)上发起异常交易,将其地址中的全部余额转移至0xf35875a064cdbc29d7174f5c699f1ebeaa407036地址。经过分析,该地址为Profanity漏洞利用者地址,其历史记录中有窃取多个靓号地址资产的痕迹。经过排查,目前只有paraswap部署者地址自身资产遭到窃取,暂不影响paraswap多签金库(签名阈值为2),但不排除其他多签地址也由Profanity生成,所以多签金库也可能存在风险。目前Supremacy团队已联系paraswap官方传达信息,在此再次呼吁大家即时将及时更换由Profanity生成的地址,针对Profanity地址的攻击仍在持续进行。[2022/10/11 10:30:53]
“加密银行”实际上并不是一家银行
俄罗斯、乌克兰关闭多个加密货币矿场:12月5日消息,俄罗斯和乌克兰当局已经关闭了一些非法的加密货币采矿设施,据称这些设施由偷来的电力驱动。这些地下农场是在首都基辅和莫斯科以及俄罗斯的达吉斯坦共和国周围发现的。(news.bitcoin)[2021/12/5 12:52:31]
Celsius和其他类似的“加密银行”不像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那样受到监管,因此客户的投资损失不受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保险,也不受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的保护。根据新泽西州前代理司法部长AndrewBruck的说法:
由于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和缺乏监管,这些平台给投资者带来了更高的风险。
从本质上讲,Celsius和其他“加密银行”不受监管机构的监督。然而,由于Celsius使用其原生代币CEL作为股权发行——所以它应该受到金融业监管机构的监督。不幸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加密银行”安不安全?
Tezos 1月合约调用量创新高,并将于2月推出多个Dapp:Tezos在2021年1月创造了合约调用量的月度新纪录。合约调用是以交易的形式与智能合约交互,这是观察主网智能合约采用率增长的重要指标。自2020年7月以来,Tezos合约调用量已增长1209%。Tezos最新的协议升级Edo将在2月第二周上线主网。2月份可能会有几款新的Dapp与Edo一起发布,包括NFT平台Kalamint、通往Tezos的跨链门户TEZEX、建立在Tezos上的第二家DEX Quipuswap、算法稳定币Kolibri(基于Tezos,由XTZ支持)。(CryptoSlate)[2021/2/4 18:52:47]
监管审查通常与归类为证券的资产相关,然而,Celsius在《风险免责声明》中声称CEL代币不是证券:
代币尚未且无意根据美国证券法、英国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或任何其他司法管辖区的适用法律进行注册。这些约束可能会限制代币的可转让性、价值和流动性。Celsius不打算在任何证券交易所注册代币并进行交易。在监管不明确的情况下,存在可能被视为证券、金融工具、特定投资或其他受监管资产的风险。
动态 | 印度政府研究所在多个城市提供区块链培训:印度电力部下属的国家电力培训学院(National Power Training Institute)正在印度多个城市提供区块链培训。参与者将学习有关区块链技术,包括其用例、智能合约,以及以太坊、比特币采矿相关的知识。(News.bitcoin)[2019/12/29]
尽管CEL可能并未被监管机构视为证券,但Celsius肯定将其用作证券。2021年SeekingAlpha的一篇文章对此做出了最好的解释:
被公司用作证券和实用代币。Celsius可以进行代币销售以筹集资金,它可以用作抵押品,用来贷款,和提供流动性。它还用于支付每周股息,这些股息是以回购的形式进行,Celsius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并在每周一存入到你的账户中。
此外,SEC在2019年发布的《数字资产:“投资合同”分析框架?》中指出,数字资产的某些特征虽然不一定具有决定性,但也有可能使其成为证券。例如,某种数字资产依赖于“其他人的努力”,那么它更有可能被归类为一种证券:
多个主流平台的以太坊/比特币比价均在0.1附近波动:今日,多个主流平台的以太坊/比特币比价均在0.1附近波动。其中,BitFinex平台报价显示,比特币现报11885美元,以太坊报1191.4美元,比价已突破0.1。[2018/1/28]
创建或支持数字资产价格的市场。例如,这可以包括一个AP,它:(1)控制数字资产的创建和发行;(2)采取其他行动来支持数字资产的市场价格,例如通过回购、“销毁”或其他活动来限制供应或确保稀缺性。
Celsius不断回购CEL,并通过限制供应来提高价格的机制,显然符合这种描述。根据ArkhamIntelligence的一份报告,Celsius曾以多种方式使用CEL来支持其市场并可能操纵代币的价格。
市场操纵是指任何企图干扰市场自由和公平运作的行为。虽然存在针对市场操纵的法规,但没有专门针对加密货币或Celsius等加密实体的法规。在上市公司中,有关市场操纵的法规通常禁止市场参与者根据价格敏感信息进行交易或人为地推销股票。因此,作为投资者,你不能利用没有敏感信息的其他投资者。
不幸的是,“加密银行”并不拥有与银行或上市公司相同的内幕交易保障措施。然而,这种情况可能正在改变。
近日,美国司法部(DOJ)指控一名前Coinbase产品经理和两名员工犯有电汇欺诈和内幕交易罪。美国司法部在一份新闻稿中称,该员工在代币上市之前分享了具体上市哪些加密货币的信息。之后,SEC也对这三个人提起了内幕交易指控。
即便破产也价值10亿美元
在申请破产保护时,Celsius声称拥有超过170万用户和高达47.2亿美元冻结客户资金的债务。该公司只有17.5亿美元的加密资产,不包括其持有的CEL代币,该公司持有约6.58亿个CEL代币,价值约为6亿美元。这其中又包括了欠客户的2.79亿个代币,其实只剩余3.79亿个代币。
在2022年8月15日的市场暴涨时,Celsius持有的CEL升值为约10亿美元,几乎是其申请破产保护时的两倍。
尽管这看似意外之财,但CEL代币的大部分供应都锁定在平台上,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上的CEL流动性可能太低,而无法支持大型交易。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Celsius预计到2022年10月将耗尽资金。但是,如果该公司试图出售其持有的部分CEL代币以弥补资产负债缺口,那么CEL的价格很可能会归零。“Celsius持有的资产可能为零”,507Capital的创始人ThomasBraziel说。507Capital是一家为破产和重组提供融资的投资公司。他进一步补充说,即使Celsius申请破产,但债务仍然会存在,因为CEL代币所有者可能会要求Celsius索赔。
缺乏信息披露,不透明
即便一些中心化的加密公司选择披露他们的财务资产,但你可能仍然无法准确评估他们的财务价值。
在传统金融中,最常见的股票估值方法是计算公司的市盈率。市盈率等于公司的股价除以其最近报告的每股收益。市盈率低意味着购买股票的投资者获得了具有吸引力的价值。对于像Celsius这样的公司,由于缺乏信息披露,散户投资者并不知道Celsius在拥有巨量的资金时,资金会发生什么。
Celsius将CEL代币用作证券,其价格暴涨给人以公司经营良好的印象;这也大大抬高了Celsius的整体估值。尽管关于什么代币是证券以及它们应该如何受监管仍然存在争论,但在监管灰色地带运营的中心化“加密银行”不应发行股权代币,因为存在滥用的可能性。
还会有更多的加密机构破产吗?
尽管加密货币市场尚未从Celsius和三箭资本等顶级实体的破产风波中完全恢复,但2022年11月,另一家加密货币交易平台FTX倒闭了。尽管FTX破产背后的原因要比Celsius复杂得多,但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与FTX关联的量化交易机构Alameda所持有的大部分净资产是FTX的原生代币FTT,与CEL或任何交易平台代币相同,FTT在“信任危机”期间变得缺乏流动性。
这再次证明了“加密银行”及对其监管的一些潜在问题。
不论是三箭、Celsius还是FTX,它们的破产风波都进一步凸显了在加密行业制定适当法规以监管中心化实体的必要性:防止他们作恶。
风险提示:
根据央行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本文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行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