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央行政策利率与市场基准利率_数字货币:CORLIBRI

央行直接调节的是政策利率(如MLF的利率),由此间接影响而非直接决定市场利率(如LPR)。应避免把LPR的上调或下调说成是“央行上调或下调贷款基准利率”,或简单说成是央行加息或降息。

每当“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简称MLF)利率或“市场报价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英文直译为“贷款基准利率”)出现调整时,经常被人笼统的说成是央行在加息或降息。比如,很多媒体或专家说:“2022年1月17日,央行将1年期MLF利率下调10个基点,从2020年4月以来的2.95%,下调为2.85%”;“2022年1月20日,央行下调LPR利率,将一年期LPR下调10bp至3.7%,五年期LPR下调5bp至4.6%”;在2022年3月、4月MLF利率和LPR维持不变则后均出现“央行降息预期落空”的说法;5月MLF利率和1年期LPR继续维持不变,但5年期以上LPR由4.60%下调至4.45%,随之出现“央行终于降息了”的说法。

王永利:央行数字货币不应只局限于替代M0 应尽可能替代所有货币:中国银行前副行长王永利在公众号刊文《央行数字货币与运行机制变革》。他在文章中表示,信用货币与国家主权和法律紧密相连,所以在国家依然存在,世界远未实现一体化治理的情况下,要比照金银原理打造纯粹网络内生的数字(加密)货币(如比特币等);或者设想与一揽子法定货币结构性挂钩打造新的超主权货币(如Libra等),都是不现实的,都难以颠覆或取代现有法定货币体系。

文章中提到,央行可以实现对数字货币的全方位、全流程监控,不会对现有金融体系产生巨大冲击;实现央行之外的有限匿名,适度保护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这可能是央行数字货币能够实现的最重大的突破。将推动货币运行体系深刻变革,对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防止货币持续严重超发,维护货币金融稳定等将发挥极其重大的作用。文章最后指出,实际上,数字货币可能只是从替代M0起步,但决不应仅仅只局限于此,而应该尽可能替代所有货币,实现货币运行体系的深刻变革。如果仅仅局限于替代M0,其市场竞争力或投入产出的实际效果就可能存在很大问题了。[2020/8/1]

这种把MLF和LPR利率调整都说成是央行调整基准利率并不准确,忽视了央行政策利率与市场基准利率的不同。二者尽管存在密切相关性,但管理上是不同的。

声音 | 王永利:央行数字货币落地运行的挑战:今日,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发文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落地运行的挑战,王永利表示,尽管央行官员宣布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但实际上并没有发布有关运行方案完整的白皮书,很多技术细节并未清晰披露。从目前公布的信息看,央行数字货币要落地运行仍面临很多挑战,至少涉及三大问题需要明确:其一,如何兑换央行数字货币,其二,数字货币如何保存和使用,其三,数字货币如何与电子货币协调运行。

按照目前披露的说法,央行数字货币注重M0(现金)替代,而不是M1、M2(其中的存款)的替代;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这就是说,央行数字货币只是人民币现金的数字化,因此,叫做“央行数字现金”应该更为恰当。相应的,社会成员应该是只能将人民币现金交给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兑换成人民币数字货币。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也只能用人民币现金1:1跟央行兑换人民币数字货币。这样,央行就将人民币现金置换成人民币数字货币,形成数字货币对M0的替代。这其中,应该不能用银行存款兑换数字货币,以避免对M1、M2(中存款)的替代。这就意味着,央行推出数字货币后,中国将维持电子货币与数字货币并存的货币体系。[2019/11/1]

央行政策利率,是指央行为体现货币政策导向与调节力度,直接确定的银行存款、贷款基准利率,或者通过央行面向金融机构投放或回笼流动性的规模实现政策利率目标,进一步影响到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和存贷款利率变化所运用的利率工具和利率水平。

声音 | 王永利:理性看待区块链 比特币无法取代国家法币:海峡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共享金融100人论坛理事长王永利呼吁要积极拥抱区块链,但更要理性看待它。他指出,区块链就是世界计算,是联盟共同维护的公开透明的账本;而作为货币的比特币,在价值尺度职能方面有缺陷。他认为,“只要国家存在的话,想取代国家的法定货币是不可能的”。[2018/10/18]

央行用于调节金融机构流动性的政策工具有很多,包括央行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应冻结或释放存款性机构长期资金(流动性),间接影响市场利率;央行对金融机构定向发行或偿还央行票据,相应收缩或增加购买方流动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利率;央行通过定向再贷款规模或利率调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贷款投放机构的流动性以及资金成本进行调节;通过隔夜或短期的拆借或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或回笼流动性;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 )等投放或回笼中期流动性等等。但能够作为代表性央行政策利率工具的,则必须是央行能够左右的、具有市场普遍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操作工具。交易的对手不广、规模不大、频率不高的,则不能成为主要的央行政策利率工具。因此,近年来央行逐步明确: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以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以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回购利率(DR007)为短期利率调控目标,并由此间接影响金融机构同业拆借以及存贷款等市场利率水平。

声音 | 王永利: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替代货币现金的数字化货币:据经济观察报消息,原中行副行长王永利近日撰文指出,在比特币等网络虚拟货币不断升温的情况下,不少国家提出要推出央行数字货币或法定数字货币,但却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明确这到底是现有法定货币的数字化,还是像比特币一样全新的网络加密数字货币。同时文章还表示,比特币是高度模仿黄金,没有确定的财富做对应的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不可能颠覆或取代法定货币体系,因此,央行不可能模仿比特币形成一套全新的数字货币体系,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智能化,只能是替代货币现金的数字化货币。[2018/9/16]

其中,中期借贷便利(MLF )是目前最重要的央行政策利率工具。201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中期借贷便利(原本包括3个月、6个月、1年共3个期限档次,但最后基本上集中到1年期上了),是中央银行进行中期流动性调节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一般每月的15日(遇节假日顺延)进行。中期借贷便利采取质押方式发放,金融机构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中期借贷便利的利率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规模和成本来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利率市场预期产生影响,这成为目前最具政策利率导向的政策工具。

声音 | 王永利:真正去中心化商业应用几乎还没有成功案例:原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今日发文表示,现有的区块链模式存在“去中心、高效能、安全性”难以兼得的“不可能三角关系”,因此,到目前为止,除了各种网络虚拟货币的应用(币圈),并通过网络虚拟货币的ICO和价格操作赚钱外,真正的去中心化商业应用还几乎没有成功案例。[2018/9/7]

央行确定了政策利率后,并不应直接确定金融机构同业拆借或存贷款的实际市场利率水平,而应该支持利率市场化发展。但利率市场化发展依然需要形成供各金融机构作为参考的市场基准利率。

比如,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曾经是运用最广的货币基准利率。但因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爆发多起报价操纵案,严重削弱了LIBOR的市场公信力,2017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宣布,2021年底后将不再强制要求报价行报出LIBOR,即LIBOR到2021年底将退出市场,为此,国际社会又在积极探索建设新的市场基准利率。

在中国,经过多年来持续培育,目前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等基本上都已培育了各自的指标性利率。存款类金融机构间的债券回购利率(DR,特别是DR007)、国债收益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在相应金融市场中都发挥了重要的基准利率作用。

其中,LPR成为金融机构贷款定价的基准利率,在我国已经具有比较强的公信力、权威性和市场认可度。

LPR首发于2014年。2019 年 8 月 17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改革完善 LPR 形成机制。改革后的 LPR 由18 家报价行(报价行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报价执行情况考核并动态调整)以最优质客户贷款为对象,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加多少点不是央行决定的)。目前,LPR 包括 1 年期和 5 年期以上两个品种,每月 20 日(遇节假日顺延)9 点前,由各报价行以 0.05 个百分点为步长,向全国银行间同业交易中心提交报价,交易中心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进行算术平均,并向 0.05%的整数倍就近取整计算得出 LPR,于当日 9 点 30 分发布,有效期至下一次LPR发布前。为加强市场预期管理,促进LPR发布时间与金融市场运行时间更好衔接,自2022年1月20日起将LPR发布时间由上午9:30调整为9:15。央行要求金融机构以此作为贷款定价的基准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点生成并可自行调整。

由此可见,LPR并不是由央行直接确定的,而是由报价行根据MLF的利率水平自主决定的;尽管央行调整MLF的利率可以对LPR产生影响,但LPR与MLF的利差(加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伴随贷款风险的变化发生变化(所以,央行将LPR命名为“市场报价利率”,而非“贷款基准利率”,或许就是防止人们将其理解为是“央行政策利率”);LPR只是银行面向最优质客户信用贷款的市场基准利率,LPR下调,并不代表所有客户的贷款利率都会同比例下调,高风险客户的贷款利率甚至可能不降反升;LPR不下调,也不代表其他贷款的利率就不能下调,甚至抵押充足的特殊贷款(如个人首套住房按揭贷款)的利率还可能低于同期限LPR。

在不断完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以及国债收益率基准的基础上,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也有条件相应加快。

综上,在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还需要明确“央行政策利率”与“市场基础利率”的不同。央行直接调节的是政策利率(如MLF的利率),由此间接影响而非直接决定市场利率(如LPR)。应避免把LPR的上调或下调说成是“央行上调或下调贷款基准利率”,或简单说成是央行加息或降息。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31ms0-0:96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