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围绕着Swarm的三重迷雾_BZZ:QWARK

众人翘首以盼的天王级以太坊子项目Swarm,就要在6月13日主网软上线了。对于许多区块链项目而言,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有关项目的大部分具体信息基本都早已公之于众,毕竟手中所掌握的信息是投资人决定投资与否的重要条件,然而Swarm却有所不同,这个项目一直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神秘,人们好似已经看透了它,但走近一看却会发现,它其实依然包裹着层层面纱,等待着被最终揭示。

在等待Swarm正式上线之前,对于这些围绕着它的重重迷雾,我们有必要重新对其进行审视,从中寻找一些可能存在的蛛丝马迹。

一重迷雾:支票兑换

除了官方进行的私募外,大众目前想要获取BZZ只有两个途径,其一是近期即将在CoinList上开始进行的BZZ公开售卖,其二就是Swarm开展的测试网百万BZZ空投活动“蜜蜂崛起”。

动态 | BitSG币星唐伯虎解读趋势之王ETF产品:今日(2020年2月17日)晚19:00,BitSG币星创始人唐伯虎通过社群与用户深度探讨了其最近推出的交易衍生品ETF,并与现货、杠杆、合约等投资方式进行对比,剖析了在趋势行情中ETF得天独厚的优势:一键多空、比现货赚、比合约稳、永不爆仓,完美平衡了收益与风险,唐伯虎认为ETF产品应用于主流数字货币市场拥有巨大优势,将成为行业的下一个热点投资渠道,BitSG币星ETF产品的独到设计融合了再平衡、复利等先进机制,将帮助投资者在趋势行情中取得意想不到的超高回报率。

ETF全称为Exchange Traded Fund,含义是可交易型基金。ETF在传统金融中主要应用于投资标的指数跟踪,并将底层资产的价格波动,按约定的杠杆反应在基金净值上,使投资者更便捷、更有效的获得价格波动产生的收益,是一种低操作门槛、高应用覆盖的成熟金融衍生品。[2020/2/17]

由于CoinList上的BZZ售卖活动对部分地区做出了种种限制,这些地区的人想要参与其中实非易事,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测试网挖矿抢空投便成为了目前获取BZZ的唯一选择。然而此次测试网挖矿并不能直接得到BZZ,而是会先获取支票,只有与35个所谓“蜂后节点”进行交互的支票,最终才能够用来兑换成BZZ。面对这前所未有的空投机制,人们自然会产生许多疑问。

声音 | EOS pacific创始人解读EOS宪法2.0:删减多条目是为仲裁机构减轻压力:今天,EOS pacific创始人王栋在引力生态峰会上表示,BM推出的宪法2.0版最核心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CODE IS LAW。所有的法律都应代码化,即使代码有BUG。

2、BM进一步诠释合约,把整个合约清晰定义。如果各方理解有不同,才需要仲裁员出现。仲裁机制主要的工作范围已经大幅度缩小。

3、私钥的丢失是个人的责任,不是通过仲裁可以解决的问题。

4、在智能合约定义的范围内,仲裁能冷冻Token的转移。

王栋还表示,EOS宪法从1.0版的20条减到9条,把很多东西去掉,就是让Token不要根据自己对宪法的理解套用自己的情形,无限的给仲裁机构施加压力。[2018/7/15]

这35个蜂后节点究竟都是谁?

证券时报发文解读比特币价格暴力拉升的背后原因: 证券时报发文称,这次拉升从各交易所分钟级时间差来看,是从Bitfinex开始拉,然后被套利交易者迅速扩散到了其他平台上。据币圈一位专业投资者介绍,由于Bitfinex自己发行了USDT,然后用自己发行的USDT买入BTC,短时间内拉升比特币价格,同时平台上的空仓悉数爆仓,从而获得大量BTC,接着再以BTC交换海量增发出去的USDT进而回收大部分的增发,并盈余大量BTC。[2018/4/15]

从官方对空投机制的介绍可知,35个蜂后节点是在空投的最后时刻随机确定的,任何人都无法获知哪些节点会成为蜂后节点。

然而具体而言,这些蜂后节点究竟是如何随机确定的,人们究竟会在什么时间点了解到哪些节点是蜂后节点,有关这些问题目前依然无法得到明确解答。

韩国强监管信号解读:政府尚未形成统一意见:金色财经独家采访了韩国几大主流交易所负责人,他们向金色财经透露本次强监管信号的形成原因。其中提到,由于韩国近期比特币价格高于其他国家交易所,促使更多投机者进入韩国市场搬砖,这加大了外汇场外交易风险,为防止某些换汇公司铤而走险进行违法行为,故发布了此条公告。同时,据韩国相关人士透露,政府不同机构对加密货币的立场不一,法务部对加密货币态度最严格,其他政府部门虽强调了加密货币监管的重要性,但仍对其持开放态度。因此有专家认为,韩国政府部门的意见不统一,不会立即出台强监管政策。[2017/12/28]

可以兑换BZZ的有效支票一共有多少?

由于Swarm空前的热度,测试网上Bee节点的数量增长迅速,远远超越了团队的预期。目前全网Bee节点数量已经达到30万个,而其中只有35个可信任节点会被选为蜂后节点,可想而知,与这些蜂后节点交互的支票数量占总支票数量的比例不会太高,目前没有人能够预测最终究竟会产生多少可以兑换BZZ的有效支票。

一张有效支票到底可以兑换多少BZZ?

根据官方公示的信息,一张qBZZ支票的价值取决于其最终的数量。

本次活动空投的BZZ总量不变,为100万枚,因此假设最终团队收集到50万张qBZZ支票,那么一张qBZZ支票的价值就是100万BZZ/50万=2BZZ。如果某用户共运行3个节点,每个节点收获50张qBZZ支票,那么该用户最终获得的BZZ数量即为3*50*2=300BZZ。?

在无法获知最终qBZZ支票具体数量的当下,每张qBZZ支票的价值依然无法确定。

二重迷雾:挖矿机制

对于Swarm的挖矿机制,目前所有人都还蒙在鼓里。恐怕除了将其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的团队以外,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说出其具体机制。目前网络上主流的说法是,作为分布式存储类项目,Swarm的挖矿机制或许类似Filecoin,即挖矿前需要质押BZZ,至于其具体的质押方式、质押数量的多少等,更是不得而知。

如果Swarm的挖矿机制最终确定需要进行质押,那么所有早先部署了节点,等待着主网上线便马上开始挖矿的矿工们就会面临另一个难题——“如何确保自己拥有可以用来质押的代币”。除了CoinList上的公开售卖额度以外,目前能够公开获取BZZ的渠道便是空投,而对于能否抢到空投、抢到空投的多少等问题,又会绕回到“一重迷雾:支票兑换”中去。

此外,团队究竟为何要将Swarm的挖矿机制藏掖到如此程度,其目的难免令人感到疑惑。

三重迷雾:代币分配

从公开的资料可以获知,BZZ总量为6250万枚,其具体分配比例如下:

早期私募:42%

公开售卖:8%

Swarm基金会:7%

团队:20%

生态:23%

由此可见,BZZ总6250万枚已经全部得到分配,然而这一分配比例会令人滋生出许多疑问。

留给矿工去挖的BZZ究竟有多少?

无论是早期私募、公开售卖,还是流入基金会和团队的BZZ,都不可能是分配给矿工们挖矿的BZZ,因此似乎只有所谓“生态”这部分BZZ有成为“矿”的可能性。然而生态所占的23%中,10%会用作DApp补助金,3%会用于捐赠,再除去用于空投的100万BZZ或许也包含在生态占比中,还剩下不到总量10%的BZZ可能会被用来挖矿。

甚至有更离奇的传言,称主网上线后矿工挖的并非BZZ,而是ETH,BZZ仅仅用于挖矿前的质押。主网上线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各种猜测的声音也不断涌现。

BZZ未来是否会增发?

另一种比较主流的猜测便是,BZZ在未来会进行增发,届时矿工可以去挖这些增发出来的BZZ。不过一旦涉及到代币增发,就会为人们带来一连串新的问题,比如具体的增发机制、增发的数量、增发对代币价值造成的冲击等。

总之,关于是否增发、如何增发、增发对各方的影响等,这一切似乎都并不明晰,当前阶段,依然无法看清BZZ代币分配机制的具体样貌。

?除了以上三重迷雾外,有关Swarm这个天王级项目令人不解之处或许还有很多,相信在主网上线之时,团队会将这重重迷雾一一拨开,让我们得以最终窥见Swarm的全貌。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15ms0-0:60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