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比较火的DEX模型诞生,叫O3Swap,这是一个基于跨链系统的DEX,借助这个产品的诞生,笔者觉得需要为大家解释解释,基于跨链系统有什么玩法?
因为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了一个资产互通和应用多样性的问题。说小一点,涉及到用户使用的难易问题、便捷问题。
所以对于未来的区块链产业来说,很重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跨链的四个层次
首先我们先定义一下跨链的类别,笔者在《金色深核》的其他文章里有提及到,跨链有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网关跨链,是最简单的,任何开发者的两个链,一侧的资产转到中心系统,然后再到另外一个链上,其效果很像现在利用交易所兑换资产然后再提币,这个网络可能也会是一个钱包形式。需要这个中心系统有相应的代币储备。
金色财经挖矿数据播报:ETH今日全网算力上涨4.28%:金色财经报道,据蜘蛛矿池数据显示:
BTC全网算力146.360EH/s,挖矿难度18.60T,目前区块高度664391,理论收益0.00000735/T/天。
ETH全网算力304.684TH/s,挖矿难度3854.90T,目前区块高度11585329,理论收益0.00910088/100MH/天。
BSV全网算力0.721EH/s,挖矿难度0.10T,目前区块高度668491,理论收益0.00124775/T/天。
BCH全网算力2.402EH/s,挖矿难度0.22,目前区块高度668776,理论收益0.00037466/T/天。[2021/1/4 16:23:01]
第二个层次是layer2跨链,也是智能合约跨链,在目标链上运行一个智能合约,通过中继完成资产验证,也就是账本确认,然后完成资产跨链转移。
金色财经挖矿数据播报 | BCH今日全网算力上涨3.05%:金色财经报道,据蜘蛛矿池数据显示:
BTC全网算力125.092EH/s,挖矿难度15.78T,目前区块高度638694,理论收益0.00000834/T/天。
ETH全网算力188.299TH/s,挖矿难度2326.47T,目前区块高度10434960,理论收益0.00837728/100MH/天。
BSV全网算力2.030EH/s,挖矿难度0.30T,目前区块高度643217,理论收益0.00042213/T/天。
BCH全网算力2.739EH/s,挖矿难度0.38T,目前区块高度643365,理论收益0.00032858/T/天。[2020/7/11]
第三个层次是layer1跨链,需要layer1里有一个通讯协议是统一的,例如COSMOS生态的链、波卡的平行链,他们之间的底层有一套标准的通讯协议。
金色晨讯 | 加拿大和新加坡央行使用区块链进行货币互换:1.摩根大通与微软就区块链技术展开合作。
2.世界黄金协会回应DropGold运动:加密货币无法取代黄金。
3.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以太坊股权证明将于6月30日完成。
4.泰SEC副秘书长:“证券交易法”修正案允许发行数字股票及标记化的证券存储平台。
5.伦敦证交所CEO:在发行证券和结算交易等流程中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
6.加拿大和新加坡央行使用区块链进行货币互换。
7.毕马威加入可信物联网联盟 推动区块链功能和可信物联网发展。
8.Joseph Young:5年内投资数字资产似乎是一个合理的时间表。
9.钻石标准通过区块链发布真实宝石支持的无形钻石商品。[2019/5/3]
第四个层次是layer0的跨链,就是系统层的跨链。是基础的网络通讯层就形成标准统一的跨链。像TCP/IP和HTTP协议一样,从计算资源、通信网络上形成标准的一致。
分析 | 金色盘面:BTC期货合约持仓变化:金色盘面综合分析:据OKEX数据显示,OKEX的BTC期货合约持仓达到BTC98377。做多账户58%,做空账户40%;主力多头平均持仓比例为25.79%,主力空头平均持仓比例为20.3%,目前多头主力占优,市场偏向做多。截止发稿,OKEX现货价格为6242,期货合约当周BTC0817价格为6272,贴水30点。[2018/8/15]
这四个层次里,能实现丰富玩法的,是二三四种。但目前能实现的,存在于第二三种里。即layer1和layer2。
主要是这两个层次,可以实现链的交互以及搭建虚拟机等实现一定意义的“图灵完备”,让开发DApp有一定可能性。
只是在构建基础的部分两者的差别,会让应用有一些限制,在下文中我们详细考量。
金色财经独家分析 日本加强加密货币交易所监管是对《资金结算法》的进一步深化:金色财经独家分析,日本金融厅(FSA)已经宣布将对加密货币交易所采取更加严厉的监管。日本关于虚拟货币的规制,主要规定于《资金结算法》,《资金结算法》(2017年4月1日实施)规定了虚拟货币的定义、虚拟货币交换业者的义务和处罚措施。虚拟货币交换业者是指依据《资金结算法》第63条第2款进行了登记的机构。根据《资金结算法》第63条第2款,未接受内阁总理大臣登记的,不得从事虚拟货币交换业务。据此,日本确立了虚拟货币交换业者的登记制度,并且,该制度同样适用于设立在外国(日本以外)的虚拟货币交换业者,即,未在日本登记的外国虚拟货币交换业者,不得对日本国内人员进行虚拟货币交易的劝诱活动。同时,规定虚拟货币交换业者的义务包括(1)信息安全管理(2)向投资者提供信息(3)投资者的财产管理(4)与指定虚拟货币交换业务纠纷解决机构签订合同义务(5)提交业务报告(6)备案义务。此次日本金融厅对加密货币交易所采取更加严厉的监管是在《资金结算法》的基础上对客户KYC等规定的进一步趋严。[2018/5/7]
layer2跨链的重要性
先说一下layer2跨链的重要性,对于比特币、以太坊等这些layer1的公链来说,采用通过其他链验证的方式进行两个链的跨链,这个过程中,layer1和layer2是相对的。这个layer1是目标的两条链。而layer2是验证跨链的另外一条链。
其中很关键的是,layer2这条链,是帮助验证着两条链上交易信息的安全性的,这要求,或者可以通过零知识证明等这样保证信息传递安全的技术让信息传递没问题,交易可确认。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跨链的目标两条链和负责跨链验证的这条链,是相对独立的,所以才会分割出layer2。
基于这样的跨链过程,如果要开发应用的话,一般是在验证链上建立虚拟机,然后基于验证链的DApp可以实现更多交互,例如直接用HECO的USDT购买BSC链上的资产,亦或者HECO上的资产抵押到BSC上产生收益等。
这是基于所谓的“layer2层跨链”实现的玩法。这个玩法的应用,会出现操作上的一些问题,是因为目标链的两条链,只是通过验证链互相传递确认的消息,而不是目标链的两条链之间完成了协议或者标准的统一。
可能使用这样的跨链过程,很多的操作,等待时间比较长,或者会有一些卡顿等。
Layer1跨链的大格局
因为layer2层次的跨链,还是通过验证链去“做翻译”,所以对于统一底层标准的链,就是layer1层次的跨链了,这些层次的两个代表项目是Cosmos和Polkadot。这两个项目的结构预期都非常庞大,Cosmos所谓是万链互通,万链代指通过Cosmos?SDK开发的项目,其会依照IBC协议做信息互通。Polkadot则是让平行链通过Substrate开发项目,不过重点在于平行链要参与中继链的验证,以相互共享安全性。
看到这里,所谓的layer2层次跨链和layer1层次跨链,很明显,目标链和验证链之间的关系,不同了。
在上一个段落里,目标链和验证链是相对独立的,但这个层次里,以验证链为中心,目标链之间互联了起来。如果这个时候定义layer1,上个段落里的layer2验证链变成了layer1中心,而目标链变成了layer2连接部分。
所以说,在layer1层次的跨链里,结构更庞大了,因为链都连接到了一起。而这样连接到一起后,标准和规则的互通,建立了更好的安全性,也让所有的过程都可以较为顺利的进行。当基于这个结构去开发DApp的时候,开发的可能性,就看验证链的开发能力了。例如Polkadot、Cosmos,对于DApp的开发,基本是可以实现任意种应用形式的。
哪些跨链的应用形式是强需求?
在这些跨链的模型里,我们最需要的是对那些强需求有定向的认识,当我们有这样的跨链需求时,可以找到相应的方法。
首先是跨链转账,这个部分,是要在目标链账户增加资产,而在原链账户减少资产,这个需求实现很简单,通过钱包中操作,一个合约执行即可,其中一般使用哈希锁定或者验证区块头方式做确认。
比特币和以太坊之间经常会有这样的操作,其中大部分是通过网关执行的。
其次,是跨链交易,主要出现在于,不同链之间资产的交易互换,或者因为USDT等稳定币的发行协议不同,不能在不同链使用。目前,很多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以太坊上的USDT和DAI是否能在DEX里购买HECO上和BSC上的代币。
最后是跨链DeFi,主要是锁定资产之后,再生成新资产,例如流动性挖矿中的单币挖矿和双币挖矿。还有为借贷提供原始资金的存款理财。这样的应用会解决用户的使用门槛问题,让操作更简单些。
这三个是很大强需求,这些之外,还有NFT跨链等资产的跨链需求和对于某些服务的跨链需求。
其他资产的跨链需求和代币跨链的模式一致,但服务和技术的跨链,需要的是技术以及服务的封装和共享,这里的DApp应用会在layer1层次跨链里有所体现,例如在波卡生态里,平行链中的某一个链,可以只是提供某些开发服务、隐私计算服务、单项SaaS模块服务等。
通过跨链,会把这些技术能力输出出去,而可以形成一些特殊的DApp,例如分布式存储、隐私加密DApp。
对于Cosmos和Polkadot来说,这样的模式都是未来一定会出现的。这些应用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只是把区块链、加密货币理解为一个发币的工具,而是具备明确设计思路的基础设施。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