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1 为信标链首次硬分叉的暂时代码名称 (点进链接参与协议升级永久命名的讨论),这次升级的主要目标为:
1. 增加轻客户端支持
2. 修复一些信标链上的漏洞,这些漏洞发现时间比较晚,来不及在创世前修复
3. 在需要进行较大的更新 (分片、合并) 之前,先在相对较小的更新中对硬分叉机制进行测试
HF1 提议的共识改变
同步委员会
我们在信标链上添加了随机取样的 “同步委员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轻客户端以较低的开销 (每天至少需要约20KB来保持,需要约500个字节来确定单个区块) 来确定信标链头。这将使得轻客户端实际上可用于移动设备、信标链 之类的浏览器内的应用案例 (以及合并后的整个以太坊),从而为更加去信任的钱包生态打好基础。
在每个时间段(约27小时)内,随机选择 1024 位验证者作为同步委员会的成员。同步委员会中的验证者将发布证明当前链头的签名。这些签名将作为LightClientUpdate对象的一部分被广播至区块链,这可以帮助轻客户端找到链头;并且签名会被打包进链,验证者会分得奖励。
Terra Classic独立开发团队TerraCVita拟申请币安“行业复苏计划”资金支持:2月24日消息,Terra Classic独立开发团队TerraCVita发推向社区征求意见,希望申请币安的“行业复苏计划”资金支持。目前已获得社区大多数人的同意,Terra Classic验证者BetterLunc也支持这一想法并强调币安一直致力于为DeFi项目提供帮助。
TerraCVita于今年1月完成100万美元融资,而币安则是在去年11月宣布推出规模达10亿美元的“行业复苏计划”。(The Crypto Basic)[2023/2/24 12:27:54]
主要PR:
https://github.com/ethereum/eth2.0-specs/pull/2130
核算改革 (第一层)
给验证者的奖励不再通过计算得出。此前,我们的方法为存储PendingAttestation对象然后在最后对它们进行处理。而现在我们添加了一个位字段以存储每个验证者的状态,从而可以实时收集参与数据。位字段按照“混洗”的方法进行排序,以确保同一个委员会的验证者的记录同时显示。这一改变的目的是简化客户端实现,并使得更新默克尔树的成本更低。
Vitalik:可以对ENS域名年费进行投标,增加ENS DAO收入:金色财经消息,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V神)在其个人网站发表文章,讨论ENS域名是否应该引入基于需求的注册常态费用。V神表示,如今的ENS域名注册常态费用非常便宜,由此引发了产权强度和公平性之间的权衡问题,而且ENS二级市场的高度投机性也无法确保市场的有效性。因此,V神提出可考虑为ENS域名引入基于需求的维护费用,对于ENS域名年费进行投标,从而以市场化方式对高需求的ENS域名进行定价。这一方法可提高域名抢注成本,同时可为ENS DAO增加收入。[2022/9/9 13:19:05]
https://github.com/ethereum/eth2.0-specs/pull/2176
核算改革 (第二层)
我们每 64 个 epochs 更新一次验证者集并进行一次惩罚核算,而不再每个 epoch都计算一次。这样做是为了极大地降低处理“空时段过渡 (empty epoch transitions)”的复杂性——比如,在一条参与率非常低的链中,两个相继的区块之间隔了一千个 slot,其间仅有空块。目前为了处理这样的链,客户端们将需要每个epoch重新计算一次验证者的余额以对验证者执行怠工惩罚。而这项提案应用之后,客户端仅需要每隔 64 个 epoch 核算一次。
V神将推特名改回vitalik.eth:金色财经报道,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将推特昵称从豚林vitalik.eth改回vitalik.eth。[2022/6/14 4:24:40]
此外,我们对怠工惩罚 (inactivity leaks) 增加了两项变动:
1. 每个验证者的怠工惩罚力度降低至1/4。也就是说,如果链上出现怠工惩罚,当一个完全离线的验证者损失其余额的~10%的数额时,在此期间另一个90%都在线的验证者仅损失其余额的~0.1% (而不是~1%)。这样做是为了加大对作恶节点的惩罚力度,对那些仅仅由于网络连接不佳而掉线的验证者则降低惩罚力度。点进链接查看更多的讨论
2. 区块敲定后怠工惩罚会逐渐减少,而不会停止。即区块被敲定后,离线节点的余额将持续减少,这样确保了参与率显著高于2/3,而不是刚刚超过阈值。点进链接查看更多的讨论 (不过请注意与此处略有不同)。
动态 | Vitalik提出加速合并以太坊1.0及2.0的替代方案,1.0系统将成为执行环境: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发布了一项在向以太坊2.0过渡中的合并以太坊1.0和2.0的替代方案。Vitalik表示,该方案旨在将整个PoW区块链加速移向以太坊2.0的信标链,但该方案需要无状态客户端 (stateless clients) ,无需无状态矿工和Webassembly语言,所以将减少需要完成过渡的配置。该方案的条件包括需要一个能够实现支持验证、见证区块以及生成见证区块功能的无状态客户端软件。该方案的运营方式为,以太坊1.0系统将成为以太坊2.0的执行环境之一,但在最初可以成为以太坊2.0的分片之一。在该方案中,参与以太坊1.0系统的验证人可以注册为以太坊1.0的友好验证人,将维护除了其信标节点外一个完整的以太坊1.0完整节点。[2019/12/26]
主要PRs:
https://github.com/ethereum/eth2.0-specs/pull/2192
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加密货币不是用来炒的:以太坊(Ethereum)创始人维塔利克-巴特林(Vitalik Buterin)认为,加密货币技术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巴特林在推特上发帖称:“包括以太坊在内所有加密货币社区的人都听着:需要注意,带着数千亿美元的数字纸上财富到处炫耀,和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之间是有区别的。”[2017/12/29]
https://github.com/ethereum/eth2.0-specs/pull/2194
惩罚常数调整
很庆幸,尽管我们还没有完全解决验证者惩罚的问题,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摆脱了困境。我们会改变以下常数:
1. INACTIVITY_PENALTY_QUOTIENT:
从2**26(= 67,108,864) 减少至3 * 2**24(= 50,331,648)
2. PROPORTIONAL_SLASHING_MULTIPLIER:
从1提高至2
3. MIN_SLASHING_PENALTY_QUOTIENT:
从2**7 (= 128)减少至2**6(= 64)
HF1 提议的分叉选择变更(大概)与HF1同步部署
通过 (block, slot)对来做分叉选择
目前,如果在最近的 slot 里没有区块发布,那么出于 LMD GHOST 证明的目的,该 slot 里面的证明会被算作支持证明者所支持的最近区块。例如,在下图,空白 (BLANK) 区块的证明也会算入 A 的证明里。
但是,这容易招致 34% 攻击。如果有m名验证者被分配到每个 slot,那么一个恶意攻击者就可以控制每个 slot 的0.34 * m。攻击是这样进行的:攻击者不发布 B,且不发布任何他们的证明。所有的诚实证明者对他们在slotn看到A、在slotn+1什么都没看到的声明进行投票,在slot n+2,诚实提议者会在区块A上生成区块C,而诚实的验证者们会支持C。此时,恶意提议者发布B并对slot n+1和n+2做证明。这样,底部分叉有0.68 * m的验证者支持它,而顶部分叉只有0.66 * m的验证者支持,由此底部分叉胜出。
这样的攻击在此论文的 3.1部分有详细描述:
https://econcs.pku.edu.cn/wine2020/wine2020/Workshop/GTiB20_paper_8.pdf
提议的修复方案是改变分叉选择的运作方式——让分叉选择在 (block, slot) 对的树上操作,而不是在区块树上。因此,在slotn+1的诚实投票会算作在上图对 (BLANK, n+1)的投票,也就是会被正确算作支持顶部分叉,那么顶部分叉的支持率会变成1.32 * m,由此能够打败攻击。
主要PR:
https://github.com/ethereum/eth2.0-specs/pull/2197
分叉选择对称攻击修复
分叉选择还存在“对称攻击” ?(balance attack),攻击是这样形成的:有2%的验证者在一个slot结束之前发布少量证明,让大于49%的网络的人认为区块A胜出,让大于49%的网络的人认为区块B胜出。如果他们对广播计时准确,针对每组人群的信息会及时到达,且在slot的边界时间结束前不够时间重新广播信息到其他组。如果网络环境对攻击者而言是最理想的话,这样的攻击他们可以无限重复。
提议的修复方案是通过赋予下一个slot的提议者暂时但重要的分叉选择权来“打破对称” ,他们能决定所有验证者在分叉的哪一边。
重要的文档:
https://notes.ethereum.org/@vbuterin/lmd_ghost_mitigation
原文链接:
https://notes.ethereum.org/@vbuterin/HF1_proposal#Proposed-consensus-changes-in-HF1
来源 |?notes.ethereum.org/@vbuterin
作者 | Vitalik Buterin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