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前:比特币引发的全球“新型货币战争”才刚刚开始_区块链:Liberta Financial

编者按:

2019年,在达瓴智库发布的《2019区块链趋势报告》中曾着重论述了“2025年之前,央行发行稳定币将会形成主流,各国开启新一波货币战争”这一观点。而在2021年的开端,达瓴智库《2019区块链趋势报告》中的这一论点也得到了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的认证。姚前局长提出了“比特币引发全球大规模的数字资产实验”的观点。

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表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技术对货币的影响正达到前所未有的状态,比特币已经引发了全球大规模的数字资产实验。数字时代已然来临,数字资产时代也必将来临。

日前,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在《比较》杂志上撰文,阐述央行数字资产的发展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姚前:政务信息上链 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金色财经报道,8月6日,蚂蚁链、罗汉堂、新浪财经共同策划的《寻找区块链力量》系列访谈第一集正式开播,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共话区块链如何赋能信任。姚前指出,乍一看区块链技术似乎是阳春白雪,和我们的生活不太相关,但区块链技术绝对是管理数字凭证的可信技术,未来完全可以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区块链上的数据是可信凭证,利用区块链技术可解决经常开证明的难题,让数据少跑路,老百姓少跑腿。政务信息一旦上链,变成公开可信凭证,将无法被篡改且可追溯,充分保证老百姓的知情权,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2020/8/6]

技术对货币替代的影响正达到前所未有的状态

姚前:基于现实环境,联盟链或是应用落地的较优选择:8月6日,蚂蚁链、罗汉堂、新浪财经共同策划的《寻找区块链力量》系列访谈第一集正式开播,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共话区块链如何赋能信任。姚前指出,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据是高质量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如果数字时代的数据不可信,那么所有的数字化建设都是空中楼阁。他建议要严把区块链入口,防止大量垃圾数据和低价值数据上链。

姚前建议,首先,设计适应性的顶层政策。立足数字中国建设目标,开展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系统性地编制区块链发展总体方案、路线图、任务单和时间表;由政府主导、有组织定向的开展区块链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推动协同攻关,构建新一代的数字技术生态体系;深化政企共建,走出一条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其次,监管与自律并重,探索公共部门与市场协同创新的机制。治理要宽严相济,建设要激励相容,要探索公共部门与市场协同创新的新命题。

最后,要牵住区块链“数据治理”的牛鼻子,推动区块链高质量发展。基于现实环境,联盟链或许是应用落地的较优选择。要加强国产密码算法的应用和创新发展,以保障我国区块链安全可控。

姚前指出,当前最重要的是提倡区块链的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加强链上和链下的数据治理,建立有效的区块链治理体系。[2020/8/6]

姚前在文章中回顾了货币形态的变化,由于技术推动,货币形态经历了从商品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到电子资产的演化,目前已经延展到信用资产、高流动性金融资产等更广义的资产层次。

姚前:基于Libra发行“数字美元”可能性非常大:7月12日,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腾讯研究院联合打造的“明德为公,智达行果-2020公益数字经济直播讲堂”,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科技监管局局长,信息中心主任姚前进行开讲。在讲课中,姚前认为,在Libra上发数字美元要比以太坊可能性更大。美国有媒体认为,数字美元是基于以太坊发行,我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太大。以太坊是一条公链,你看Facebook做了多大合规改进,而以太坊远没有这些合规性改进,以太坊是币圈人的一个期待。和以太坊相比,在Libra上发行数字美元可能性更大,但我不能肯定他们到底怎么做。

如果在Libra上发行数字美元,会非常简单,Libra已经将基础设施架好,无非你只需授权一下,数字美元、数字英镑就出来了。Libra2.0进展非常快,因为代码开源,这个生态体系上应用会蓬勃发展,它不像各国央行做的数字货币试验,藏头露尾,想对接不知如何对接,想开发应用不知如何开发应用,等出来后大家全茫茫然。全球那么多有智慧的人在共建Libra生态,这个非常厉害。很可能Libra体系成为各国央行发行和流通央行数字货币的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平台,是挺让人惊讶的。

Libra从自己要做无国界货币开始,走到为各个国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提供服务,这个转型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转型,从这个角度说,Libra和数字美元是可以结合的,按照Libra白皮书规划,其生产就绪状态并不遥远。在这种状态下,原来将Libra当作假想敌的货币当局,有可能将Libra当作合作伙伴。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在这种情况性下,公私合营可能性在加大。(碳链价值)[2020/7/12]

而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对货币演化的影响进一步深入。

现场 | 姚前:某种意义上而言,数字资产实际上更加可控,监管更加精准:在2019上海区块链国际周·万向峰会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姚前表示:数字金融发展将模糊场内和场外的界限。数字是价值,数字的流转就是价值的流转。数字金融自由而开放,不依赖传统金融中介,资产数字化将催生金融的零售革命,将带来更具深远的金融变革。Libra提及的百分之百资产准备实际上是交由第三方存管,与央行数字货币不同。央行数字货币不仅仅只是法币的数字化,未来的数字货币需要修补现有货币的弊端,未来的数字货币要超越美元,升级换代。未来自金融模式下传统金融业务将成为智能合约业态,智能合约承载着各种金融业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住了智能合约,就管住了自金融。某种意义上而言,数字资产实际上更加可控,监管更加精准。与其担忧监管的不可控,不如担心监管的过于严格。[2019/9/18]

这种影响正引起各国中央银行、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姚前文章中称,除了交易转账功能,货币往往因价值而动,哪里的价值更稳定,收益更高,货币就往哪里流动。而这种流动,就发生了货币的替代。这种货币替代,小的可引发人世间的种种悲喜剧,大的可引发为了抢夺货币主导权的“战争”,比如以邻为壑的汇率战、各种贸易/货币联盟、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博弈等。

以往的货币替代是因为货币的价值内涵发生变化,可以称为“古典货币战争”,而现在由于技术而引起的货币替代可称为“新型货币战争”。

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技术对货币的影响正达到前所未有的状态,并将继续演绎、拓展和深化。它甚至还可能引发整个货币金融体系变革,因此引起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

比特币引发的“新型货币战争”才刚刚开始

姚前认为,这场“新型货币战争”可追溯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央银行的声誉及整个金融体系的信用中介功能受到广泛质疑,奥地利学派思想回潮,货币“非国家化”的支持者不断增多。在此背景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不以主权国家信用为价值支撑的去中心化可编程货币“横空出世”。

Libra白皮书指出:“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现在看,其宏大使命未必一定成功,但对于这样的愿景,我们应该积极应对,至少在技术方面抑或在模式方面,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参考和选项,有益于社会的进步。

比特币引发了全球大规模的数字资产试验。

姚前认为,“去中心化”数字资产的兴起,更像是闹钟,唤醒了中央银行应重视法币价值稳定,唤醒中央银行不能忽视数字加密资产这一难以回避的技术浪潮,唤醒中央银行应重视央行货币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

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启动法定数字资产研究,论证其可行性;2015年,持续充实力量展开九大专题的研究;2016年,组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资产研究所。

2016年之后,各国中央银行也开始行动起来,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央行加密资产试验,比如,加拿大的Jasper项目、新加坡的Ubin项目、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Stella项目、泰国的Inthanon项目,还有我国香港的LionRock项目等。

这是一条全新的赛道,参加者有私人部门,有公共部门,有主权国家,有国际组织,有金融机构,有科技公司,有产业联盟,有极客,有经济学人……总体看,这场“新型货币战争”才刚刚开始。

各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央行数字资产实验进展迅速

与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资产不同,法定数字资产或央行数字资产“根正苗红”,不存在价格不稳定和合规性问题。

有些经济体选择了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加密资产技术路线,比如,加拿大的Jasper项目、新加坡的Ubin项目、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Stella项目、中国香港的LionRock项目、泰国的Inthanon项目,而有些经济体则摇摆不定,对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依然存有争议。

区块链技术具有难以篡改、可追溯、可溯源、安全可信、异构多活、智能执行等优点,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雏形,是新型的价值交换技术、分布式协同生产机制以及新型的算法经济模式的基础。当前,各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央行数字资产实验进展迅速,内容已涉及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交易性能、身份认证、券款对付、款款兑付等广泛议题。

姚前认为,作为一项崭新的技术,区块链当然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但这正说明该技术有巨大的改进和发展空间。

姚前最后表示,虽然各国“引而不发”,至今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央行数字资产,但无论是数字美元方案,还是数字美元计划白皮书,均表明美国已正式加入“火热的央行数字资产战局”。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0ms0-0:65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