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与特斯拉处于新的历史时期,其增长相对之前的黄金和互联网等更加迅猛。
原文标题:《比特币是所有泡沫之母吗?》撰文:谷燕西,美国力研咨询公司创始人、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资产行业的研究和从业者
最近,美国银行首席投资战略家MichaelHartnett认为,比特币价格的最近的迅速上升比过去几十年中其它的资产泡沫的上升速度都要快。这些其它的资产包括70年代的黄金,80年代的日本股市,90年代中期的泰国股票市场,90年代后期的互联网泡沫以及00年代中期的美国房地产。这些泡沫都经历了100%以上的增长,但随后就产生了崩塌。MichaelHartnett并没有明确说比特币会崩塌,但他认为比特币看上去像一个所有泡沫之母。
除了美国银行的这个研究观点之外,同样有其它的主流金融机构认为比特币是高度投机性产品。网上流传的一个图表表明比特币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其它的资产的增长程度。但我认为,这样的简单类比不全面,实际上非常容易误导。
谷燕西:Amazon应该发行自己的数字美元稳定币:11月26日,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资产研究者谷燕西发表专栏文章称,Amazon可以借鉴Libra的策略,即采用联盟的方式来发行这个美元稳定币。在以Amazon为中心的生态当中,有各种类型的公司,包括电商,金融公司,物流公司等等。这些公司可以采用协会的方式来共同推出一个美元稳定币。这些公司都会从这个美元稳定币的使用中获得收益。更重要的是,Amazon可以借此建设起来一个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可以向更多类型的机构提供服务。这样的基础设施服务就类似于目前Amazon的云服务。[2020/11/26 22:11:01]
我认为把这些资产放在一个图中进行比较并不恰当。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差异是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时期的市场中的货币流通数量的不同。目前市场中流通的美元的数量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这就从根本上导致目前的资产定价同历史上的资产定价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把比特币的快速增长同特斯拉的快速增长相比较更合适。现在市场中一些观点认为比特币和特斯拉都是泡沫。这样的比较有更加适合的比较基础。
谷燕西:数字稳定币竞争优势是其底层清算结算系统及相应的配套设施:9月7日,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资产研究者谷燕西发表专栏文章《从USDT到Libra,分析数字稳定币的商业模式》称,数字稳定币的竞争优势就是其底层清算结算系统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譬如对于在以太坊上发行的数字稳定币来说,经营方完全不必另外开发底层清算结算系统,支付终端方面的工作也会非常少。另外,由于以太坊的全球性,所以它可触及的用户的范围非常广。这些优势是通常的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与此同时,他还表示,这样的一些优势并不能保证这样的机构能够只依据稳定币来获得足够的收入。对于数字稳定币的经营方来说,只有在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数字稳定币优势的具体应用场景,才能保证这个数字稳定币的持续经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如果一个数字稳定币是作为一个通用性质的数字货币推向市场,那么这个商业模式就很难持续下去。如果是这种情形的话,这个稳定币的规模越大,其失败的几率也就越大。[2020/9/7]
我们可以从上图看到比特币,特斯拉以及标普指数在过去的两年中的走势。特斯拉的价格增长远超过标普指数,而比特币价格的增长更是远超过特斯拉的增长。尽管两者在短时期内都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但是它们的价格基础是完全不一样的。特斯拉需要保证它的每个季度的收入能够满足投资者的预期。特斯拉公司收入的每个季度的持续增长是其股权的定价基础,这是因为市场以未来收入折现的方法来确定特斯拉的股票价格的。但比特币不同,比特币本身就是它的价值。比特币有工具型的属性,它可以被用来作为价值储存和转移工具,但它的价值却完全是市场赋予的。它的价格的定价机制更加类似于艺术品的定价机制。这个价值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有多大的市场对其的认可。所以,如果特斯拉的收入增长达不到预期,那么它的股票价格一定会下行,也就是价格泡沫破裂。但是比特币的两千一百万枚的总量是永远不变的,它一直如此。它的价值完全是市场赋予的。我们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显然市场中对比特币的价值认可越来越强了。
声音 | 谷燕西:未来的交易所模式一定是中心化撮合和分布式清算结算托管结合的模式:CBX研究院创始人和院长谷燕西认为,目前的交易所业务正面临着区块链和资产和货币数字化带来的巨大的挑战。未来的交易所模式一定是中心化撮合和分布式清算结算托管结合的模式;未来的交易服务会是一个基础设施服务,就如同现在的电信服务和支付服务一样;未来主导的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一定是一个金融机构联合成立的模式;未来的交易所一定是全球范围内经营,不是现在的在各个监管辖区的范围内经营;DeFi会应用于交易相关的各项业务当中。[2019/11/26]
在过去的两年中,投资比特币的用户已经开始从零售用户发展到机构用户。但即使是在今天,参与买卖和持有比特币的机构用户也是非常少数。但是特斯拉作为一个常规的股票,任何零售和机构客户都参与购买。而且特斯拉股票的主要交易者应该是机构客户。众所周知,市场中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是掌握在机构手中。所以在可流入资金方面,我认为比特币依然有着非常大的长期的增长空间。在目前阶段,在主流金融机构眼中,比特币依然或者是一个无用的投机工具,或者是一个具有高度投机性的资产,因此这些机构不会将其掌握的资产投入到比特币当中。持有这些反对观点的包括巴克莱银行,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意大利银行UniCredit和瑞银。他们这些公开表达的观点实际上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因此可以认为主流金融机构依然不认可比特币是一个可投资的产品。那么比特币会不会因此从目前的价格往下走呢?我认为不太可能。
声音 | 谷燕西:区块链在金融市场领域的突破点是通证经济模型的应用:CBX研究院创始人谷燕西在其微信分享群表示,
1,对全球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资产行业来说,习总书记的讲话绝对是利好消息。
2,国内更多的商业机会会出现。应用推广会顺利很多。这个行业中的各种角色都会因此得到更好的发展。
3,率先的突破点一定是To C业务,而不是To B业务。
4,对于企业带来最大的价值的不是区块链技术,而是区块链技术之上的新的商业模式。
5,互联网对信息交流和线上商业产生巨大改变,区块链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改变。而此方面的突破一定是通证经济模型的应用。
6,区块链技术是否能实现巨大的商业价值,主要取决于商业定位,而不是这个技术。[2019/10/26]
投机力量在任何交易产品都起着主要的作用,不管是比特币还是常规的证券产品。而投机力量的方向变化就会导致价格的方向变化。对比特币来说,其中的投机资金数量比例远高于常规证券的投机比例。另外,由于目前比特币衍生品交易中的高杠杆率的存在,这同样会导致比特币价格的大幅浮动。所以比特币在未来的波动高是非常可能的。但是,在过去的两年中,市场对比特币的越来越多的认可也是事实。这样的认可同样是通过资金来表达出来的,也就是流入比特币的资金量越来越多。而且长期持有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样的投资决策是同主流金融机构的判断不同的。因此这些流入的资金可以认为是没有受到主流金融机构的负面判断的影响。那么未来这些持负面观点的金融机构是否会将其持有的资金投入到比特币当中呢?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越来越大的。
声音 | 谷燕西:不认为Bitwise的比特币ETF申请在10月份会通过:CBX研究院创始人谷燕西今晚在朋友圈表示,VanEck撤回了比特币ETF申请。加密数字资产冬天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此外,他也不认为Bitwise的比特币ETF申请在10月份会通过。[2019/9/19]
比特币的产生是中本聪不满现有的货币产生流通机制而提出来的。它是作为一个同现有的法币竞争的产品出现的。它的产品设计同法币的设计有着本质上不同,因此在满足市场中价值储存和价值转移的需求方面,比特币同法币形成差异化的竞争。所以如果现有的法币流通出现问题,那么比特币就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欢迎。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在法币出现问题的地区譬如委内瑞拉,黎巴嫩和阿根廷,当地对比特币的需求就一定上升。这种因果关系同样在全球范围内适用。最近美国市场中普遍的观点已经把比特币作为对冲美元超发的一个工具来看待。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比特币。这样的流入趋势在未来不会有改变。
美国新一届政府的金融监管立场会更加认可比特币,因而会更加促进比特币成为一种主流的资产类型。因此会更加有利于机构的资金流入比特币。所以比特币未来依然有非常大的上涨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中很多有对比特币价格未来上涨空间的非常乐观的预期。而且这些预测是来自花旗银行和大通摩根这样的主流金融机构。在市场方面,参与比特币业务的股票的大幅增长同样表明比特币有大量的增长空间。譬如PayPal和MicroStrategy在在提供比特币交易服务或购买比特币之后的价格大幅增长,又譬如灰度信托的交易溢价。这些都是美国机构用户开始认可比特币的具体表现。因此我认为未来会有更多的机构掌握的资金流入到比特币当中。
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链闻ChainNews立场无关。文章内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参考,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实际投资建议。
比特币
比特币
比特币Bitcoin,一种去中心化、非普遍全球可支付的加密数字货币,而多数国家则认为比特币属于虚拟商品,并非货币。比特币的概念,诞生于2008年署名为中本聪的一篇论文,并于2009年1月3日,基于无国界的对等网络,用共识主动性开源软件发明创立。比特币协议数量上限为2100万枚,以避免通货膨胀问题。使用比特币是通过私钥作为数字签名,允许个人直接支付给他人,不需经过如银行、清算中心、证券商等第三方机构,从而避免了高手续费、繁琐流程以及受监管性的问题,任何用户只要拥有可连接互联网的数字设备皆可使用。比特币BTCBitcoin查看更多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