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当机构投资者开始大规模进入比特币的时候,不少传统机构对比特币的公开评论变得越来越正面,甚至纷纷开始预测本轮牛市比特币最高能涨到多少美元,比如花旗银行有报告就乐观地估计比特币本轮最高可能涨到30万美元。
而近期当比特币从1月10日的4万多美元开始一路回调到现在的3万美元并徘徊了将近两个星期后,有些机构又开始了唱衰。
比如瑞银集团的首席经济学家PaulDonovan就认为,数字货币固有的“根本性缺陷”是,如果需求下降,数字货币无法减少供应。他说,这意味着它们不能被视为货币。这位经济学家的主要意思是比特币无法像货币那样给人足够的信心。
火币大学于佳宁:目前市场非理性投机情绪极度不健康: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火币大学于佳宁认为,目前市场非理性的投机情绪极度不健康。他表示:“狗狗币这类数字资产的风险已经非常高。当投机和FOMO情绪达到顶点时,巨量的资产泡沫就会产生,而泡沫必然会有破裂之时”。(证券日报)[2021/5/19 22:17:09]
另一家屡次评论比特币的摩根大通其跨资产策略研究部门则认为,比特币是“在剧烈市场压力时期最不可靠的对冲工具”,并警告说,比特币在不久的将来不会像传统的防御性资产那样运转。
这两家金融机构的言论读起来挺拗口,但基本意思都是一样的,认为比特币的前途非常有限。
火币合约做市商负责人Denny:合约衍生品类投资需理性: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在5月22日由金色财经、火币主办的Pizza Day活动上,火币合约做市商负责人Denny指出,火币一直认为合约衍生品投资需要把控风险、回归理性,并尽最大能力做好投资者教育。他介绍了火币合约的强大风控能力,并表示火币合约团队在研发、风控、流动性、做市商管理、大客户管理、客服系统等方面全部自成体系,具备行业领先优势。
自从2018年12月10日正式上线以来,火币合约产品不断创造行业记录。目前,火币合约产品分为反向交割合约和反向永续合约两类,交易量方面均是市场引领者,未来,火币还将上线期权产品和USDT本位合约产品。[2020/5/22]
我相信如果本轮回调持续的时间再长一点,或者在接下来的牛市中,当再发生类似的回调时,还会有更多传统机构加入对比特币的看衰行列。
声音 | 学习时报:需采取加强加密货币权威理性分析等措施应对Libra监管挑战:今日,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发文称,科技巨头Facebook联合合作伙伴发布的全球加密货币项目Libra引发各界热议,多数讨论脱钩于金融逻辑和监管现实,具备可行性的监管应对措施自然难以生成,就此需要基于加密货币市场现实提出可行的监管建议:1.应该加强对于加密货币、数字资产的权威理性分析;2.以交易平台为抓手传递监管效果;3.完善并执行《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19/9/24]
早前当比特币一路不回头的上涨时,我曾经在文章中表示过担忧,认为那样的涨法不仅不利于接下来牛市的发展,甚至可能导致牛市突然崩盘,所以一直非常期待有一个很深并且持续时间较久的回调。我还在文章中写到,对牛市中的回调,我们不该恐惧,而是欢喜。
声音 | 阿里达摩院:2019年区块链将回归理性 商业化应用有望加速落地:据阿里云头条消息,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了“2019十大科技趋势”,涵盖了智能城市、数字身份、自动驾驶、图神经网络系统、AI芯片、区块链、5G等领域。对于区块链技术,阿里达摩院认为,在各行业数字化的进程中,物联网技术将支撑链下世界和链上数据的可信映射,区块链技术将促进可信数据在流转路径上的重组和优化,从而提高流转和协同的效率。在跨境汇款,供应链金融,电子票据和司法存证等众多场景中,区块链将开始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随着“链接”价值的体现,分层架构和跨链互联将成为区块链规模化的技术基础。区块链领域将从过度狂热和过度悲观回归理性,商业化应用有望加速落地。[2019/1/2]
现在回调终于来了,我也从先前的担忧变平静了很多,因为这种回调对牛市的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我相信持我这种看法的投资者一定不在少数。但为什么那些传统机构者会因为健康的回调对比特币的态度发生这样大的转变?
这一方面还是说明它们在心底并没有完全认可比特币,另一方面也是机构投资者经常表现出的“羊群效应”。
它们认不认可比特币,这个时间会慢慢证明,它们表现出的“羊群效应”则是我们普通投资者在进行心理训练时非常好的教材。
我们总说散户有羊群效应:价格大涨时,散户齐声喊涨,齐步追高;价格大跌时,散户齐声喊跌,齐步割肉。实际上机构投资者照样有这个现象。我在文章中反复说过“机构投资者就是资金量大的散户”而已。它们在很多时候除了资金比我们多,工具比我们高级以外,心理上和普通散户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
但投资在我看来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这个领域不需要那么精深的知识,也不需要那么先进的工具,而最需要的是心理的耐受力。看过我投资经历系列文章的读者都能看出,我所有获取的咨询都是公开的,我也不会什么K线图,更没有各种技术指标的分析工具。我仅有的经验就是熊市定投,牛市定抛;再就是看到哪个资产暴跌,就去分析这个资产的来龙去脉和历史走势,看看是不是入场的好时机。
所以其实在投资领域,我们普通散户只要在心理上逐渐强大、理性起来,我们和机构投资者相比没有什么劣势。
我去银行的时候,经常有客户经理给我推荐某某大咖投资经理的某个基金,并且天花乱坠地和我宣传这个经理过往的优秀经历和出众的投资收益。实际上我们把全中国所有的主动型基金的表现拿出来看,在过往接近20年的投资经历中他们能取得年化收益超过15%的都是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都是风光几年然后默默无闻。
为什么?因为这些基金经理绝大多数都是随大流、追风口,哪个热门买哪个。不少基金经理所谓的投研报告只是用来展示的,真正指导他们投资行为的还是市场热点。
A股市场这段时间以来的基金抱团买入就是这种“羊群效应”的典型:哪个热门,基金经理们就抱团买入,抱团取暖,这样既安全又可靠。
大家看看,这和散户有区别吗?一点都没有,但这种所谓的“安全”和“可靠”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我投资股市时,从不买主动型投资基金,只买被动型指数基金。绝大多数基金经理的业绩是跑不赢指数的。
不仅中国的机构投资者是这样,美国的机构投资者也是这样。真正像巴菲特那样保持独立思考的机构投资者在美国都是凤毛麟角。
我建议大家看看反映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的一部电影《大空头》。这部电影真实再现了在那场危机中,美国那一个个光鲜亮丽、大名鼎鼎的机构投资者所表现出的猥琐和无良。在某种程度上,那些倒闭的机构是自食其果,它们本质上和散户不顾风险地玩期货、玩杠杆爆仓一样。
在数字货币投资领域,这样的事情正在发生。正好我们借这个机会,注意观察这些金融机构的论调,尤其注意他们随市场行情变化时喊出的截然相反的论调,以此为镜,反观自己。
我相信只有强大的内心、冷静的观察、理性的思考才是投资市场长盛不衰的终极武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