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构建全球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实现跨越4600公里星地密钥分发_比特币:人工智能币AI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月7日宣布,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雏形,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科学与技术基础。

1月7日凌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陈宇翱、彭承志等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及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跨越4600公里的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的论文,证明了广域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条件已初步成熟。

报告:比特币算力正在“去中心化”中国占比降至50%:BitOoda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算力当前约为50%。多年来,中国公众引用的比特币算力占有比例一直在60-65%之间徘徊。而现在这一数字的下降,意味着比特币挖矿行为正变得越来越分散,这有助于比特币的基本价值主张。其中报告显示美国的比特币算力占约为14%。[2020/7/17]

据介绍,《自然》杂志审稿人评价称,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进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是量子通信“巨大的工程性成就”。

中国科学报:我国应综合运用区块链等技术 建立统一数据平台:3月6日,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院长王春超、暨南大学博士后尹静、暨南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王贤彬在中国科学报联合刊文《采各国之长 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之基》。文章表示,我国应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5G等技术,建立覆盖公共安全、卫生、人口和经济社会的统一数据平台,为应对各类公共安全重大事件打造信息基础。[2020/3/9]

据悉,中国科研团队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与“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对接的基础上,构建了世界上首个集成700多条地面光纤量子密钥分发(QKD)链路和两个卫星对地自由空间高速QKD链路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实现了星地一体的大范围、多用户量子密钥分发。整个网络覆盖我国四省三市32个节点,包括北京、济南、合肥和上海4个量子城域网,通过两个卫星地面站与“墨子号”相连,总距离4600公里,目前已接入金融、电力、政务等行业的150多家用户。

声音 |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没有哈希函数的概念就不可能有区块链的概念:人民网北京12月18日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密码学家王小云今天下午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改革开放 巾帼力量”网络访谈。王小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哈希函数,哈希函数是区块链最为核心的密码技术。王小云说:“没有哈希函数的概念就不可能有区块链的概念。全球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电子签名,还有众多的密码系统都使用哈希函数,没有哈希函数,这些算法和系统就会产生安全问题,出现安全漏洞。”[2018/12/19]

量子密钥分发主要有光纤和自由空间两种实现方式。光纤QKD技术的信道稳定性较好,不易受到温度、湿度、天气等环境因素影响,可以实现基本恒定的安全码率,在城域城际范围内可以方便地连接到千家万户;而在超远距离、移动目标、岛屿和驻外机构等光纤资源受限的场景,可以通过卫星中转的自由空间信道连接。将地面光纤和自由空间结合,可以实现大规模、全覆盖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

2017年9月底,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项目主体建设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其总长超过20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远距离的基于可信中继方案的量子安全密钥分发干线。

“京沪干线”建成后,开展了长达两年多的相关技术验证和应用示范以及大量的稳定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及相关标准化研究,结果表明“京沪干线”可以抵御目前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击方案,网络的密钥分发量可以支持1.2万以上用户同时使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0ms0-0:68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