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块链被纳入新基建,区块链的发展备受关注。“过去一年,区块链的污名化、理想化问题已解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在《读懂区块链》新书发布会上发表了这一观点。当前,政策的密集落地正在推动区块链产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从应用上看,金融仍然是区块链应用场景,与此同时,政务应用的场景也在不断增多。对于区块链发展正在呈现的趋势,更快速、更庞大、更互通、更安全、更可控五个方面值得关注。
现阶段,我国区块链企业的规模总体上趋于稳定,根据备案情况及中国信通院相关统计报告,我国区块链备案企业数达811家,2018年是新增区块链企业数量的高峰,2019年起新增区块链企业数量大幅下降,基本处于人员和技术的储备阶段。
江苏省推“文化业态创新十条” 支持区块链等技术应用:3月5日,江苏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文旅厅、省广播电视局联合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动文化业态创新的政策措施》。该政策措施分为促进文化科技融合、优化文化供给结构、加强载体平台建设、完善服务保障体系4部分共10条。此次十条政策措施颇具针对性,如“支持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明确提出支持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共性关键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省重点研发计划、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等省级科技计划将对文化科技创新项目给予倾斜支持。(新华日报)[2020/3/8]
从技术上看,区块链技术架构保持稳定。区块链整体功能架构正在为技术创新迭代奠定坚实基础。区块链技术演进将会在以加密算法、对等网络、共识机制、智能合约、账本存储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层面不断优化完善,同时在区块链互联互通、安全、可控以及持续提升性能、扩展规模等方便持续演进。未来,随着业务场景的多元化,区块链的技术生态将会得到进一步丰富。
声音 | 王学宗:区块链是深度底层的社会连接技术:11月15日,高交会举行第二场记者服务广场活动,区块链技术专家、企业代表,就“区块链助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展开研讨。在区块链技术落地方面,北京创业板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链改试验发起人王学宗说:“区块链是深度底层的社会连接技术,对深圳来说,目前我们能做的,是在底层四大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建议深圳在大的行业公链研发方面进行突破,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事情,可使经济效率大大提高。”[2019/11/18]
区块链技术五大发展趋势
一,更快速。业界以TPS为衡量指标,从优化共识机制角度提升性能。目前,TPS和交易延迟能够支撑当前业务需求的两倍以上,向混合型共识算法演变。
杨东:投资者保护与教育是当前区块链行业的首要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东认为,投资者保护与教育是当前区块链行业的首要工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①当前存在较为严重的风险与乱象;②韭菜、投资者是风险的主要承担者;③投资者是区块链应用于金融业态的重要基础,金融科技必然回归到投资者保护。[2018/3/6]
二,更庞大。随着节点数量增多,需要交换的信息增多,区块链系统负载增大,性能有所下降,因而大规模节点高效共识、增强可扩展性是共识研究的重要方向。
三,更互通。目前,“数据孤岛”以及无法互联互通等问题严重阻碍区块链网络的规模化发展,亟须通过标准化实现多链协同和互联互通。
四,更安全。区块链底层链功能愈发完善的同时,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业界需要推进安全预警、漏洞扫描、合约代码验证等安全技术手段的应用。
五,更可控。随着技术发展与创新加速,可控可管开始受到关注,区块链监管的融合以及参与方的身份可控、交易可控、监管可达、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等成为刚需。
实体经济政务应用场景增多
区块链为实体经济发展赋能。伴随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场景也更加深入,从商品溯源、司法存证、政务、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社会公益拓展到工业管理、能源电力、数据交易、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身份、医疗健康等领域。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性能、规模、安全性上得到提升,其应用场景也将日渐广泛。
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大致可分为四大场景,分别是生产协同、流通管理、产融管理、数字金融。整体来看,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除了产融对接场景相对成熟,其他大部分场景还处于落地和试点阶段。后续,业界需要持续优化,扩展区块链的应用场景。
过去一年,地方政府积极投身区块链发展热潮之中当前,所有省份均启动了区块链相关布局。2020年上半年,全国推出的区块链相关政策数量已超过去年总和。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策的驱动下,政务区块链的落地速度非常快。从地域上看,我国东部和南部省份积极布局,率先起步;从场景上看,目前还属于“打基础”阶段,场景相对单一;从时间上看,自2019年起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中国信通院云大所的观察和研究,今年政务区块链应用数量的增速非常可观,尤其在跨地域、跨部门政务共享领域。未来,我们将加强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以推动整个区块链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