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资本 VP:区块链一级市场投资逻辑,从行业三个主赛道简述_区块链:KUY Token

分布式资本VPRinHuang从区块链行业三个主赛道,简述一级市场投资逻辑。

原文标题:《区块链行业梳理及一级市场投资逻辑》作者:RinHuang,分布式资本副总裁

从行业大赛道角度来说,区块链一级市场投资可以分三类:

1.行业生态服务:包括垂直媒体、各类中心化交易所、钱包、Broker、矿池、资管服务等;2.企业服务类:为机构提供区块链的技术服务,比如联盟链、监管科技、数据分析等;3.区块链原生项目:公链、协议层等。

每一类大赛道,投资机构的注重要素都会不太一样。

第一类赛道:行业生态服务

此类项目互联网属性比较强,更多的看流量,即toC的产品和运营能力,整体来说,这个赛道属于流量入口的概念。

从赛道细分的角度来说,媒体和交易所竞争比较激烈,但新项目依然层出不穷,如果创始人没有深厚的资源背景以及非常强的运营能力,很难跑出来。

不过,衍生品交易所和Broker倒是一个比较有潜力的方向。由于原来市场整体的可交易产品相对单一,基本无需做交易产品设计以及定价,但根据传统金融行业对比来看,衍生品平台和Broker通常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需要注意的是,金融产品设计能力会是一个相对核心的要素。

BKEX Capital宣布战略投资UCC分布式电商生态链:2020年9月14日,BKEX Capital(币客资本)宣布战略投资UCC分布式电商生态链,共同布局分布式商业生态。

UCC分布电商生态链将广泛服务于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等流量去中心化的个人、团队、平台,实现消费各环节的价值化与资产化。UCC采取全新EPOS生态共识机制,社区通证UCT总发行量5万枚,100%由EPOS数字矿机链上挖矿和分配,实现算法挖矿+业务分配+资产权利共享的生态化共识。9月19日,EPOS数字矿机首发,首发期间限量2万台。[2020/9/14]

钱包项目相对是个比较有意思的领域,现在看其发展路径,正在朝着资管平台和DAPP平台方向发展,头部钱包占有一定的先机,但个人觉得新的钱包依然会有很大的机会,主要两点:

1)新主链:当有新的顶级公链出现时,可能会伴随着出现一批为其服务的钱包项目,从而吸引流量;

2)增量市场:现在的钱包有小白化趋势,包括直接手机冷钱包、使用传统社交媒体登陆钱包及无需私钥的刷卡式钱包。

这个赛道因为其整体商业模式相对清晰,技术壁垒也并非很高,而且大部分细分赛道离钱比较近,所以,看起来是行业内发展比较快的赛道。此外,生态也渐渐开始出现toBtoC的模式,个人觉得可能是大部分产品或服务相对可标准化的原因。

亦来云基金会理事韩锋:自由市场是一个分布式计算系统:金色财经现场报道,8月15日,2020国际数字经济生态峰会于赣州开幕,会上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亦来云基金会理事韩锋演讲表示,区块链会为我们的国家和民众带来财富,自由市场是一个分布式计算系统,相当于“图灵机”,发展好的文明体都在不断提升“系统”中的交易效率来丰富经济体。交易需要信用媒介,而自由市场的财富共识也是基于信用媒介。未来国家的实力是由数据决定的,数据的个体私有化让数据成为财富,中国的数字经济会带来新的数字财富。[2020/8/15]

最后提一句资管服务,其模式相对特殊,由于其核心是做资金管理,所以主要看资金来源,一般分为机构/大户和流量平台,或直接募资并在市场进行投资;或和流量平台合作,为其用户提供资管服务;或为机构提供内部管理系统,然后进一步做托管资管服务。后两者对投资机构的吸引力会更大些。这个领域内比较多的是量化、staking平台以及管理系统综合托管服务,竞争也相当激烈,其核心要素是需有很强的信用背书。

第二类赛道:企业服务类

比较类似于传统投资的企业服务,主要看BD能力和团队的产品理解及技术经验,一般的商业模式是收项目费或定期收取服务费。由于近期国内对区块链技术的支持,这个赛道的发展可能会较之前加快许多,会出现更多的新企业需要区块链的技术服务。但从投资角度看,现阶段这个赛道在国内的投资依然比较有难度,原因有:

现场 | 微众银行区块链负责人:真正的分布式商业应该是多方参与、共享资源、智能协同等: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在2019网易未来大会“原点·共生”分论坛区块链+实体经济论坛上,微众银行区块链负责人范瑞彬发表“面向分布式商业的区块链实践之路”的主题演讲。范瑞彬表示,集中式商业不利于资源的分配以及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与创新,连锁商业模式初步实现了“分布式”,共享商业中断服务能力实现了“分布式”,但平台方仍深度掌控资源,真正的分布式商业应该是多方参与、共享资源、智能协同、价值整合、模式透明、跨越国界。[2019/11/23]

1)这个赛道项目主要属于底层数据服务及技术市场,整体市场空间相对其他赛道较为有限;

2)在传统企业服务领域,国内项目的估值基本是海外项目的1/10,国内对企业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要求还未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因此这个赛道,个人认为现阶段还是海外项目更可关注;

3)随着区块链技术热度的升高,国内龙头企业或者原传统大数据公司可能进一步在该领域进行布局,新兴的小公司空间很可能并不大。

对于监管科技和数据分析类项目,美国的市场格局相对已经显现,比较难抓到新的机会,而其他区域市场,特别国内,由于其语言特殊性和监管独立性,会有新的格局出现。但基于之前提到的三个问题,个人觉得有机会但空间不大。

动态 | 研究:36836份10-K报告中,仅242份报告提到区块链或分布式分类帐:据Cointelegraph报道,沃尔顿信息系统教授Mary Lacity等人提取了2014-2018年的10-K报告,其中提到术语“区块链”或“分布式分类帐”,并统计了一家公司使用它们的次数,发现结果非常温和。在数据库中跨越五年的36836份10-K报告中,只有242份报告(略高于0.5%)提到了区块链或分布式分类帐。因此,大多数美国公司在10-K报告中对区块链保持沉默,这表明参与区块链的程度还不足以提醒投资者。 区块链和分布式分类账在去年被提及的数量下降。提及区块链或分布式分类账的高峰年是2017年,当时有112家公司使用这些术语。2018年10-K报告中提及这些词的数量大幅下降,这与加密货币价值的急剧下降相对应,到2019年初,加密货币总市值降至1340亿美元,下降了近90%。这种双重下降似乎并非巧合,尽管企业区块链应用程序与加密货币的应用程序有很大不同。[2019/8/12]

第三类赛道:区块链原生项目

区块链原生类项目的整体投资逻辑比较特殊,与传统VC不同,而是会比较注重非中心化性、安全性和效率之前的平衡,即「不可能三角」的平衡,无论是技术还是token经济模型,其实都是为这三点服务的。

金色财经现场报道 MLGB、GalaSport创始人黄翔:MassGrid已经实现低带宽环境下的分布式神经网络训练:金色财经现场报道,5月19日下午在北京亚洲大酒店2018 HTML5区块链游戏大会上,MLGB、GalaSport创始人黄翔表示,其实我就是MLGB(马勒戈币)幕后的那个人。但真实情况不是大家看到的,我们的项目本来不叫MLGB,而是叫MassGrid,一个高雅的名字。去年我们为了讽刺疯狂的ICO现状,制作了一个MLGB恶搞海报,没想到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巨大关注,很多媒体都报道,还被央视批评。但我们的本质不是这样,MassGrid已经实现低带宽环境下的分布式神经网络训练,实现不需要中央服务器同步的多中心化分布式训练连,并有望在短期内突破Facebook的2000张显卡世界纪录。[2018/5/19]

在行业现阶段,个人依然认为去信任是这个行业真正的红利,无论之前的BTC还是ETH,真正能够落地并被应用其实是因为实现了这点。之前,该赛道大部分的项目相对更注重效率,而非去信任机制,所以后者的发展整体来说其实是比较缓慢的,当然,其本身难度也更高。

对于这个赛道,具体可以分底层公链、协议层和应用层。

公链

之前形形色色的公链已经比较多了,而且他们的确也都在追求不可能三角的平衡,但能真正走出来的可能会很少,如果项目本身没有过硬和前沿的技术能力以及社区生态运营能力,不建议轻易尝试。

协议层

个人认为协议层项目其实现在依然有很大的空缺,包括openfinance和web3,细分的话包括identity、oracle、privacy、各类defi等。而之前的协议层大部分只是一个应用层产品的附属,商业模式的智能合约化,很少会去考虑去信任机制的红利,也很少有团队专注于某个商业模式中协议生态的完善。

其实我个人的建议是,创业人可以更多的致力于协议层的完善。不应该用传统思维去做一个产品,而是把原来的商业模式解构再重构,利用技术和经济机制去把这些协议的去信任机制完善。并且,这些协议其实并不应该局限在某些场景,而应该注重通用性,比如借贷协议并不一定就是用于借贷平台的产品,由于区块链行业token的天然性,借贷协议可以用于任何具有token,并且有借贷需求的场景。比如游戏,创业人完全可以尝试自下而上的去做一个区块链协议生态,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做个互联网产品。

当然,协议层的商业模式一直是个被质疑的话题,就现状来看,趋势有三种:

1)产品载体化:协议层倾向于寻找载体来实现用流量和盈利模式,现在的普遍方式是做个钱包,流量可以用作融资和商业合作的筹码,盈利模式可能主要来自于手续费或者导流分成,个人觉得这种模式长久来看对协议生态的发展可能并不有利,会有中立性问题;

2)Staking筹码:这是现阶段比较多的一种使用方式,通过stakingtoken来作为协议中的某个参与方,并同时获取一定的收益,但这需要项目本身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否则stakingtoken也只是权宜之计而已;

3)代表portfolio价值:协议项目的Token代表其使用权费用的portfolio,大部分协议层被质疑其token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公链的token就能解决各类交易、支付等问题。因此,现在衍生出一种token机制,即协议层token代表该协议在各个公链上应用价值汇总的衡量,比如staking协议,用户在不同主链上staking的过程中,协议会从staking的收益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比如tezos会收取XTZ做佣金,cosmos收取ATOM做佣金,而这些佣金会形成一个价值池,协议token即是这个价值池portfolio份额的代表,协议使用的越多,这个portfolio价值就越高,相对应token的价值就越高;

4)治理机制:这是一种比较高阶的token使用方式,持有token代表了持有者对该协议的治理权益,这一般适用于比较成熟的协议层生态,即无论是协议完善度和社区运营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但现阶段对大部分项目都还不适用。

其实,整体来说,各类token机制的设计一直存在个普遍问题,即未能形成闭环:更多的是获取,很少能在生态中使用,之前比较通用的使用场景是在二级市场交易,因此造成token的价值无法可持续、稳定的发展,以上说的2、3、4其实都是在为token寻找可使用的场景,从而寻求整体生态的长久发展。

应用层

应用层项目的落地一直是个热点问题,个人觉得落地局限性最大问题可能在于协议层的不完善,现在的应用倾向于用互联网思维做一个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些闭源协议,其实是无法赶超中心体项目的。当未来协议层可以更加完善后,应用层的项目可以考虑组合不同的协议层来满足产品应用场景的需求,

此外,说到区块链的应用落地,个人认为大规模落地可能需要等到万物互联的时代之后。区块链本身其实是一种对机器更为友好的技术,现在很多去信任机制很难实现一大原因是人之间的博弈过于复杂,而如果未来我们的很多行为能够通过机器实现、行为数据通过机器来存储,那整套经济机制的模型设计会相对清晰很多。

现在5G正在逐渐兴起,随之而来的会是IOT,即万物互联的时代,未来更多的交互可能会是MachinetoMachine,而非人对人。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Machine,也许可以天然的成为区块链网络的Oracle和分布式节点,同时本身也是承载大量数据的虚拟资产载体,再配合适合的加密和通讯技术,也许才是区块链能够真正在MtoM网络构成的数字虚拟世界发挥效用、大规模落地的时代。

结语

投资本身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每个人的投资逻辑都不相同,这篇文章仅是个人基于之前的投资经验给的一些初步拙见,也欢迎大家来和我探讨,借此我也能够更好完善自己的投资逻辑。另外,个人以后会进一步对各领域做更深入的探讨,谢谢关注。

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链闻ChainNews立场无关。文章内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参考,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实际投资建议。

本文来源于非小号媒体平台:

黄凌波RinHuang

现已在非小号资讯平台发布10篇作品,

非小号开放平台欢迎币圈作者入驻

入驻指南:

/apply_guide/

本文网址:

/news/9558960.html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非小号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

币安为何推出第三条链?这对BNB意味着什么?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15ms0-0:45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