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内地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会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平稳推进。中国内地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使得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的属性更加显著,这也就意味着在交易结算货币和投资货币属性的基础上,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属性也将进一步提升。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需要以下配套措施协同助力。
第一,以可控方式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大部分项目,已经基本可兑换或部分可兑换,但尚有一些最为重要的资本行为主体项目依然保持着严格的管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外商投资及中国内地企业走出去在部分项目上需要批准;二是中国内地居民不能对外负债;三是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尚未充分对外资开放。上述这些都是资本账户中的核心项目,不仅决定着资本流入流出的规模,而且影响着资本账户中其他项目的开放程度。近几年,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有了明显进展,出现了资本项目可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条件。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可能走一条独特的路线,即依托香港等离岸人民币中心,率先进行资本项目的本币开放,让本币流动起来,然后再实现资本项目本币对外币的完全可兑换。
四方精创:子公司已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金色财经报道,深交所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通过定增完成4亿元融资,发行价格19.3元/股,发行股数约2072.54万股;发行对象最终确定为11家,锁定期6个月;排在前三位的财通基金、华夏基金、高盛公司分别获配1.07亿元、9300万元、3200万元。在数字货币布局方面,四方精创表示其香港子公司正在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也是唯一参与该项目的金融科技公司,将积极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2022/2/11 9:44:46]
第二,与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进程不同,未来人民币融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需要在经常项目顺差无法持续的背景下继续推动。人民币的投资货币属性将更为突出。美元、日元国际化过程中均出现过输出本币资产,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援助,同时带动本国企业、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加速本币国际化的过程。
姚前:央行数字货币将惠及没有银行账户的群体实现金融普惠:国际金融论坛(IFF)2021春季会议在北京举行。在论坛“数字货币与未来数字化转型”环节,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研发需要在七个方面重点考量:
一、技术路线。基于账户,还是基于代币?基于账户和基于代币两条技术路线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实质上代币也是一种账户,只不过是新型账户——加密账户。相比传统账户,用户对加密账户的自主掌控能力更强。
二、价值属性。央行直接负债,还是运营机构负债?本质区别在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一栏,记录的是终端用户的央行数字货币还是代理运营机构的准备金。
三、运行架构。双层,还是单层?双层架构正逐渐形成各国的共识。数字人民币也采用双层运营体系。个人以为,双层运营与单层运营也并非二选一的关系。我们可设想,如果央行数字货币直接运行在以太坊、Diem等区块链网络,那么中央银行可借助它们的BaaS服务,直接向用户提供央行数字货币,而无须借助中介机构。单层运营可以使央行数字货币更好地惠及没有银行账户的群体,实现金融普惠。
四、是否计息。数字人民币目前不考虑计息。
五、发行模式。发行,还是兑换?区别在于:前者由中央银行发起,属于主动供给;后者由货币使用者发起,属于按需兑换。央行数字货币的生成是发行还是兑换?取决于它的定位以及货币政策的需要。
六、智能合约。数字货币不能只是对实物货币简单的模拟,若要发挥“数字”的优势,未来的数字货币一定会走向智能货币。当然,前期我们也观察到一些由于智能合约安全漏洞而引发的系统灾难,说明该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改进。所以央行数字货币应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基础上,宜从简单的智能合约起步,逐步扩展其潜力。
七、是监管考量。在数字世界中,数字身份的真实性问题、隐私问题、安全问题或涉及更大的社会治理命题,需要我们做深入的研究。
姚前特别表示,已离开人民银行,所说仅代表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也不代表其现所在机构。(新浪财经)[2021/5/31 22:57:43]
第三,应该为全球投资者建设符合国际规范的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提升交易后托管清算和质押品管理服务的能力。鉴于中国内地现行的托管结算制度与国际通行的规则仍存在较大差异,可以考虑在香港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并推进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联通,连同跨境人民币托管及结算系统等设施的建设,为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及地区性债券提供相应的发行、托管和结算服务。
评论:央行数字货币推出有望引发新一轮的金融科技变革:10月30日消息,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发文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对整个金融体系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有望引发新一轮的金融科技变革,值得广泛关注。央行数字货币的测试经过前期的试点之后,明显地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选择多种不同场景进行测试,二是选择不同的合作对象,三是从内部封闭测试转向公开测试。
文中指出,未来央行数字货币推出会带来以下八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推动金融科技新变革;第二,改变支付行业发展格局;第三,完善和统一金融交易数据;第四,促进无现金社会发展;第五,推动金融科技产业链升级;第六,为创新货币政策创造条件;第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第八,率先制定数字货币的国际标准。(21世纪经济报道)[2020/10/30 11:15:17]
第四,央行数字货币能给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提供正向的推动力和超车的机会。建立一个货币制度的初衷不是使那些持有货币的人变得富有,而是让交易变得便利,让整个经济体获益。早先,我国开始运用区块链技术发展在国内有影响力、新型的数字货币,央行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数字人民币体系在坚持双层运营、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未来数字货币必然会发展壮大,并有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弯道超车。
声音 | 吴鹏飞:央行数字货币是进行M0替代 设计的应用场景是面向零售业:今日,犇睿董事总经理吴鹏飞就“央行数字货币拟在双11发行的消息”对金色财经分析指出:首先,我们要了解两点:一是央行数字货币是进行M0替代,即现金的替代,二是设计的应用场景是面向零售业。所以,不管是双11购物当下最大的线上购物场景,还是在深圳进行线下零售的推广,都是非常好的手段。
对于央行来讲,其实很重要的目的是解决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在传统的中心化数据库模式下,央行是很难调控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的,但是如果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首先替代了现金,再发展成基于数字货币的各种银行业务,那货币的归属、流动将能被完全检测,这无疑就加强了货币的调控能力,也能在数字货币上衍生更多之前无法做到的金融创新。
对于大众生活来讲,我觉得首先是一个认知的升级,选择银联、腾讯、阿里等作为发行渠道,主要因为这类是支付巨头,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几乎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用户群体。数字货币是人类第一次不通过银行能这么方便得持有现金。如果选择电子货币进行交易时,交易双方是匿名的。从一个无现金社会升级为有电子现金社会,这是普惠金融的发展,我觉得未来还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创新。[2019/8/28]
科技无疑正在重塑全球金融体系,而央行数字货币作为变革重点之一,更是将众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简单而言,央行数字货币是指一国以电子形式发行的法定货币。有别于其他去中心化的虚拟及加密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的法定货币地位是得到官方认可的。现时全球约八成央行已就央行数字货币开展不同阶段的探索及应用工作。作为眼下各国趋之若鹜及积极发展的对象,央行数字货币除可取代现钞以避免在冠状病疫情下进行实体接触外,它更具备超乎我们想象的多项特点。
中国是着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先行国家之一,并立项“数码货币/电子支付”以开展数字人民币的调研工作。DC/EP是得到中国人民银行信用完全支持的法定货币,并能与人民币进行1∶1等值兑换。突破既有认知及想象的是,当从某个DC/EP钱包转账数字人民币至另一DC/EP钱包时,支付端及接收端均无须连接上互联网。
DC/EP的另一突破是让没有银行户口的民众也可利用数字人民币进行小额交易,从而实现普惠金融。现时中国内地仍有高达2亿未曾拥有任何银行账户的农村人口,DC/EP这一特性将有助政府更精准地向贫困阶层发放财政援助,最终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此外,DC/EP实行可控匿名。这不单有助央行追踪交易并打击洗黑钱等非法活动,同时政策制定者亦能通过这项特性,实施更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落实贯彻执行其他法规。
中国内地已开始DC/EP的落地应用实际测试方案,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随着DC/EP的发展日趋成熟,香港有必要考虑如何把握这机遇,配合国家政策的同时,作好充分准备。便利银行同业支付,扩展互联互通市场,以至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均是DC/EP的潜在应用。DC/EP所带来的发展机会固然让人翘首以待,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香港必须制定完善的监管法规,以及建立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以配合DC/EP的迅速发展。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