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辉:法定数字货币可以精准调节货币供应_区块链:数字资产

深圳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收官,中签个人使用红包交易62788笔,交易金额876.4万元。这意味这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在零售端的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与此同时,全球央行也正在加速数字货币的研发测试进程。

数字货币到底将会怎样影响我们的金融体系以及经济生活?10月18日,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李礼辉在2020年第二期媒体高层区块链知识公益培训班上表示,其中一个影响就是去现钞,让日常生活更加简单,实际上也会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二是去中介,会让金融竞争更充分。

法定数字货币的四大优势

李礼辉:数字人民币是全球最好的央行数字货币:11月9日消息,《财经》年度对话在京举办,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会上表示,数字人民币是全球最好的央行数字货币,其安全性是非常高的。目前数字人民币的发行量占人民币流通现金的比例低于1%,现在最重要的提高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数量,因为任何一个新的货币工具,只有规模化运营的时候,才能够发挥它应有的效益。[2022/11/9 12:39:33]

李礼辉看来,法定数字货币主要有四方面的优势:首先,法定数字货币具有替代现钞、节省现金流通的成本的好处,可能是第六版的人民币;其次,能强化支付系统的公共属性,推进普惠金融,可以让更多人利用这种支付系统;第三,可以保证金融交易的可靠性;第四,可以精准调节货币供应,加强货币市场流通的供应。

互金协会李礼辉:应该关注去中心化金融将在多大程度上替代传统金融:7月24日,在2021中国财富论坛的“数字货币落地与展望”高峰论坛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指出,去中心化在很大程度上挑战现有的或者说传统的中心化金融模式,游离于现行的金融监管之外,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和高度警惕。去中心化金融带来的颠覆性冲击,主要体现在投机性、去中介和难监管三个方面。那么,该如何应对去中心化金融带来的挑战?李礼辉进一步指出,首先,应该关注的是虚拟货币到底会不会进入大众化的交易和支付场景;其次,应该关注去中心化金融将在多大程度上替代传统金融。

对于未来虚拟货币的发展,李礼辉认为,可能会取决于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是公有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创新能否突破规模化可靠应用的瓶颈,二是虚拟货币能否形成独立于价格之外的真实经济用途,三是主要经济体的金融监管立场和政策。(界面)[2021/7/24 1:13:26]

同时,发行数字货币也有三个方面的潜在风险。一是会削弱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贷能力和盈利能力;第二个问题它更容易触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第三个问题是,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会因为数字货币迅速扩大,大量存款会到中央银行,而中央银行有调控的权利,但是也要承担更加直接的责任。

李礼辉:央行法定数字货币采用并行技术路线 央行中心管理模式:金色财经消息,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清华五道口云课堂上表示:央行法定数字货币采用并行技术路线,坚持央行中心管理模式:

1.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无法达到超大市场零售级别的高并发需求,目前宜保持技术中性,不依赖单一技术。

2、可能采用“赛马”机制进行技术路线竞争,指定不同机构采取不同技术路线并行研发,通过技术竞争和市场选择实现法定数字货币的系统优化。

3、中央银行应该会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以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可靠性,保证货币调控的效率。

4、央行对智能合约一直保持审慎的态度,但可能会支持有利于货币只能显示的智能合约技术应用。[2020/6/20]

那么,数字货币到底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李礼辉解释称,其中一个影响是去现钞,让日常生活更加简单,实际上也会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二是去中介,会让金融竞争更充分。

现场 |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国家要掌握数字经济主导权并建立全球性优势:1月15日上午,由易趣财经、一本区块链、《金融理财》杂志社主办的“破界·融合”区块链与数字金融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指出,Libra可以链接全球各个角落的点对点交易平台,从支付清算入手,可能延伸到储蓄、信贷等,渗透大众的经济生活,未来可能不再需要商业银行和第三方经济机构等。因此,未来我们国家要掌握数字经济的主导权,大力培养数据、算法专家,在数字金融的关键领域建立全球性优势。此外,数据是资源、财富,我们应该穿透数据孤岛,建设专业化数据库。鼓励企业创新,应该做到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创造社会认可的信任模式,重构商业合作的模式。[2020/1/15]

李礼辉认为,目前法定数字货币是因为政府的背书而可信,如果其他机构发行的数字货币要做到五个方面的要素才有可能被信任:一是具有公众信任机构的信任背书;二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客户规模;三是具有可靠的机关交易合支付平台;四是具有可审计的金融资产做支撑;五是具有行政许可的市场准入。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在零售场景的应用并没有使用区块链技术,但不排除将来在跨境支付方面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可能性。从全球央行目前的数字货币研究进程来看,也有一些国家使用了区块链技术。

李礼辉认为目前区块链发展还处在一个瓶颈状态,即规模化可靠应用的瓶颈。“我国的区块链技术研发要致力于突破规模化可靠应用瓶颈,包括隐私计算技术、真实性监督机制、智能合约技术、密钥技术、多元化技术平台集成以及应用程序的可靠性。”他表示,这几年中国在区块链专利的申请方面已经做得很好,甚至超过了美国,但在底层这些所有高价值的基础领域,我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区块链可以建立数字化的财富管理市场

从技术的维度,区块链可以定义为:基于对等网络、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的分布式共享账本。从经济的维度,区块链可以理解为“可信任、可交互、可加密、可共享的价值链”。在李礼辉看来,区块链是多种技术的集成创新。而从应用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

以金融为例,一是它可以构建一个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分布式的金融账本;二是金融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比较高,联盟区块链技术来构建一个多方参与的分布式账本的架构就能够把事情做得更有效率。

还有就是跨境支付的结算场景,跨境支付的结算场景在一般的情况下并不复杂,但是它有可能会涉及到资金跨境的非法流动,通过运用区块链,可以给监管方提供一个直接介入的渠道,因此能降低整个控制的成本、提高控制的效率,这些区块链的应用都取得了初步成效。如果用区块链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让监管都智能化,对节约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很有帮助。

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应用,区块链可以建立一个数字化的财富管理市场。未来的数字资产市场里可能会包括四个数字资产的类别:一是存款、债券、股票、票据等等金融资产数字化;二是酒店、住房、汽车、设备、工具、景点等等实体资产也可以变成数字资产,并在市场得到认证和定价,可以进行使用权的交易;三是游戏、音乐、影视、著作、授课等等数字文化产品的使用权也可以在数字资产市场获得认证定价,并进行交易;四是通过证券化的安排,具有收益权从而具有投资价值的数字产品可以按份额进行交易,这就是一种新的投资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同时存在潜在的一个暗点:区块链有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弱中介,甚至是去中介,它可以直接交易,不再需要中介,这个对传统的金融业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未来金融业要发展,一定要在新的技术架构体系下明确金融业的定位。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15ms0-0:88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