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深圳试点 它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_数字人:数字人民币28号全面发行

传说中的数字人民币,终于开始走进日常生活了。

近期,深圳市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活动通过摇号抽签的形式,抽取5万名市民,下载安装“数字人民币APP”,即可领取200元的数字人民币红包,红包可以在深圳市罗湖区内的3389家商户消费。

其实随着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数字人民币已经不算是新鲜话题了。今年8月,商务部公布的《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曾提到,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推进,后续再扩大范围。

在金融机构方面,也不乏银行进行探索。比如同样是今年8月,建设银行就测试性开放了央行数字货币钱包。

不过相对于封闭的测试,像深圳这样大规模地开放试验,还是全国首次。毕竟一方面,深圳此次投入的数字人民币总量达到1000万元;另一方面,这些红包可以直接拿来消费。也就是说,从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到投放,再到线下的支付和消费,整个链路已经打通。

成都将用“数字人民币”兑现产业政策:8月30日消息,成都高新区优化产业服务政策即将进入专家审核或资金拨付环节,其中“统计专员补贴”项目将试点应用“数字人民币”发放。值得一提的是,将数字人民币应用于产业政策兑现领域尚属全国首次。以往对企业和员工发放政策奖补资金时,需要提供指定银行的账户信息等资料,使用数字人民币兑现产业政策后,以后相关政策资金,将直接拨付至数字货币账户。(成都发布官方公众号)[2021/8/30 22:45:52]

至于选择深圳先行先试,其实也不意外。深圳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且今年正好适逢特区成立四十年,前两天发布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就提到,支持开展数字人民币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另一方面,放眼全国,深圳的金融业发展水平绝对是顶尖,同时还是腾讯总部所在地,比如早在2018年深圳就实现了微信支付的地铁乘车码。得益于此,无论是城市的金融便利化程度,还是数字化水平,以及民众对新支付手段的接纳程度,都有很大的优势。

证券时报:数字人民币不会取代第三方支付:5月27日,证券时报刊文“数字人民币不会取代第三方支付”。文章表示,推出数字货币,代表的只是基础货币形式的变化,即从有形法定现币进入无形数字货币,从有现金社会进入无现金社会,但原有货币管理系统不会发生太大变动,同时货币的支付渠道和场景也不会出现变异,由此决定了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之间还是合作关系,DCEP作为支付手段依旧是多元化且相互兼容,其流通载体也同样不会全面脱离第三方支付渠道。作出这样的设计,既可以减少货币数字化升级中的切换成本,同时也维系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法定地位,而更重要的是,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一支劲旅,超过230家的支付机构不仅是各种消费场景创造的核心动力,还是中小微企业与居民投资理财的重要服务商,如果让DCEP作为支付工具实现对第三方支付的完全替代,等于就是传统支付体制的回归,这是监管者无论如何不愿看到的结果。[2021/5/27 22:48:09]

对消费者而言,具体的操作比较简单。中签的市民,下载安装“数字人民币APP”,然后注册登录领取红包,就可以进行消费。3389家开通支付渠道的商户,涵盖商场、超市、餐饮商家等。支付形式可以是扫码,也可以是“碰一碰”。

建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已上线 或仅限部分测试地区实际应用:据中国建设银行官方APP显示,建设银行数字货币个人钱包已经上线,目前该APP已经增加了“数字钱包充值”以及“数字货币”两个子菜单。用户可以绑定银行卡直接开通,但目前该功能或仅在部分测试地区可实际应用。[2020/8/29]

其实从市民的体验来看,在支付形式上,数字人民币红包,与微信、支付宝的支付形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事实上,数字人民币与微信、支付宝的支付有根本区别。数字人民币,通俗来说,就是数字版的现金货币,也就是说,为了保证发行货币总量的平衡,投放100元的数字人民币,就得收回市面上流通的100元现金。

流通的现金,在金融领域上有个专有名词,叫“M0”。微信、支付宝中的钱则是“M1”,虽然对用户来说,同样可以随时支付流通,但本质上,它是一种活期存款。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自始至终不绑定银行卡,不将钱存到银行卡中,是无法使用微信、支付宝支付的。

声音 | 人民日报海外版:“数字人民币”不是虚拟货币、不是电子钱包:8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布文章《“数字人民币”初露真容》称,央行推出数字货币,既不是当下流行的电子钱包或网上支付,也不是完全“推倒重来”取代现有的人民币体系,而是对流通现金具有一定替代性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据悉,央行数字货币主要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央行原行长周小川曾指出,研究数字货币,本质上是要追求零售支付系统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低成本。

同时文章指出,目前,中国在数字货币方面还处于加快研发阶段。中国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透露,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的开发处于“赛马”状态,几家指定运营机构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进行研发。他称:“不一定是区块链,任何技术都可以。无论区块链还是集中账户体系、电子支付或所谓的移动货币,你采取任何一种技术路线,央行都可以适应。”[2019/8/21]

同样是依托区块链技术,数字人民币和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也有着本质不同。首先,前者是中心化的,这个中心就是发行的央行;再者,数字人民币是法币,国家信用背书。

更重要的是,相较于现金交易,以及目前的移动支付,数据技术下的数字人民币体系,可以对每一笔数字货币的流通,进行有效的监控。

它至少会带来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货币流通的监控效率提高之后,国家货币政策、金融调控的精准度,能够大大提高。比如像前不久,羊毛党薅消费券羊毛的问题,就能得到更大的限制;另一方面,对等违法犯罪活动,包括一些贪腐行为,可以实现更有效打击。

随着移动支付的流行,人们普遍不再携带纸币,但纸币的流通量依然很大。而纸币本身就不易携带储存,从发行到制作、回收,都需要不菲成本,纸币本身还有折旧破损的问题。

相对来说,数字人民币更便捷,成本更小,更易于监控。另一方面,即便是与微信、支付宝代表的移动支付相比,数字人民币还有离线支付等一些优势。这也正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探索数字法币的原因。

此次深圳试点数字人民币红包,并且小范围地打通了投放、支付、消费的全链路场景,它意味着数字人民币离大规模应用,离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又近了一步。那么,这种全新的支付形式,又会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其实我们梳理经济史,从以物易物,到金银铜铁等一些中间介质出现,再到纸质法币,再到风起云涌的移动支付浪潮,随着经济发展,货币形式不断演进,它的每一次的更新迭代,都会改造市场经济的运行,改造我们的行为习惯。

比如在现金时代,我们的交易支付行为,是高度受制于银行的。现金花完了,得去银行排队提取;给朋友转账,不同银行之间有手续费,还有到账的时间差。这些都是影响经济运行的成本。移动支付出现后,我们和银行打交道少了,银行为了留住用户,也不得不减费降费。

从第三方移动支付打破银行垄断,让市场经济运行成本降低,让生活更加便利这点来看,其影响确实是颠覆性的。而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则是再次的升级。

当然从行业的角度看,它也意味着银行有机会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因为数字人民币采取的是双层运营体系,央行先将货币兑换给银行,银行再兑换给民众,民众可以直接使用。

换句话说,相较于现在的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不需要第三方支付平台,它就是一个可以单独使用的电子钱包,不必再借助微信、支付宝等渠道。

但这种行业改变,是否会发生,以及何时发生,老实说现在还是未知数。毕竟数字人民币的全面普及,是一项高度系统复杂的工程,目前还只是小范围试点而已。

推广开来,不仅要对整个商业支付系统进行改造,还得保证金融风险可控,保证那些不善于使用手机的老年或者底层群体,不至于被数字化浪潮抛弃。

不过,正如货币演变历史所揭示的,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交易对支付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货币形式、付款手段朝着便利化的方向不断演进,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可以畅想,在足够长远的未来,现金将完全消失,我们手上的资金,最终都变成了一串串的虚拟数字。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124ms0-0:50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