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9月24日在第九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表示,在数字化推动下支付产业在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赋予了支付产业更多历史使命。预计支付产业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的跨越发展,数字化是支付产业跨越发展的关键动力。目前支付产业数字化已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数字化顶层设计加速推进。党中央、国务院高点定位,规划新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从顶层设计上力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人民银行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前瞻性开展个人银行账户分类改革,鼓励运用新技术优化账户服务,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催化金融业科技应用,加快跨部门数据共享和融合应用,努力实现数据多向赋能,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
中国人民大学杨东:区块链技术的成熟标志着人类社会走向数字文明:12月9日,在平安大讲堂活动上,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杨东表示,如果说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是河流,区块链技术就是河床,没有河床的底层基础,就不会有河水的流动。区块链技术的成熟,使得真正的人工智能、大数据迈向一个智能化的时代,也标志着人类社会走向数字文明。同时,此次疫情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后疫情时代,防止金融监管的“灯下黑”问题,有效加强金融监管,意义重大。对此,杨东提出,可通过构建科技驱动型监管,特别是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以链治链”,对金融领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建立“共票”机制,发现数据价值、推动数据的联通共享;在当前环境下,还要给疫情中和疫情后处境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创新的融资工具和金融环境。(每日经济新闻)[2020/12/9 14:41:43]
二是数字化支付服务全面发力。在顶层设计指引下,产业各方积极响应、快速行动,在数字货币、数字化开户、数字票据、数字银行卡、基于区块链跨境汇款、数字化网点等方面均有所斩获。以央行数字货币为例,数字人民币是运用新技术对M0的数字化,旨在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通用性的技术货币。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进行内部的封闭测试。
声音 | 中国人保执行副总裁:智能合约能将金融交易变简单:据新浪消息,中国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王和近日发文表示,区块链技术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其具有极强的特殊结构能力。这种结构力能够将一种简单的关系结构进化为一种复杂的利益结构,结构力决定了未来“分布式社会”的秩序与管理。他同时称,金融科技的未来形态将体现为智能终端和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能够使复杂的金融交易变得简单,这就是未来金融的场景。[2018/10/26]
三是数字化基础设施更加健全。传统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以大额支付系统为核心、零售支付系统参与的批发支付生态系统,有效支持移动支付高频广泛应用。今年3月以来,数据中心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银行积极响应,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年8月人民银行贵安数据中心建设达成协议。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制定发布管理办法明确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管理平台的数据安全责任,保障数据基础设施安全高效运行。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苏宁:区块链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行业: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苏宁今日在上海区块链恳谈会上谈到,近日主席对于区块链的肯定将对该技术的发展有极大的积极影响。作为银联原董事长,他表示区块链对于支付领域有“颠覆性的变化”;在国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中,区块链可以帮助解决很多的技术问题。但是他也指出区块链的应用案例少、不能处理高频交易等问题,他认为区块链还需不断创新,才能有更广泛应用,同时区块链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行业,所以一定要选定好方向;另外也不一定要应用区块链的全部技术,可以只仅用一些已经成熟的技术来改变现有商业。[2018/6/2]
四是数字化监管转型初显成效。人民银行启动非现场监管系统建设,实现功能、行为、过程监管,强化资金流向流量和支付风险监测。同时人民银行推动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研究设计富有弹性的创新试错容错机制,打造与国际接轨、符合我国国情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截至目前9个试点地区共发布60个试点项目,标志着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全面落地。
中国人保原副总裁王和:保险领域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重构信任” :据新浪财经报道,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王和表示,就保险业而言,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重构信任”。区块链与保险本身就具有非常广泛和深刻的联系,这一点是由区块链与保险均具有显著的社会性决定的。保险作为一种社会化的互助制度安排,其核心是处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即解决“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再分配关系。区块链技术的最大亮点也在于能够更加公平、透明和高效地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2018/4/17]
五是数字化标准规范成果丰硕。人民银行用标准规范为市场创新留足空间,涉及技术应用、安全风控等方面,明确基础性、普适性要求,打造既有利于金融数字化发展又能满足金融治理需要的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截至目前已经制定50余项金融行业标准规范,支付数字化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
范一飞指出,数字化浪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数据安全都给支付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出更高更严要求,要加快支付产业数字化发展步伐。
一是加快转变数字化发展理念。数字化不同于传统支付业务办理和管理,许多情况都是新事物、新问题。加快数字化发展要理念先行,鼓励“试试再说”,破除“等等再说”。要去除占有数据生产要素等传统惯性思维,向数据共享要效益,让“数据矿产”发光发热。
二是加快完善新发展格局支撑。产业各方要提高站位,聚焦衔接产供销,畅通流通体系,促进“双循环”。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合作,推动数据自由充分流动。加快数据商用步伐,让产业各方能找到数据、用上数据,形成用数据管理决策的行业氛围。要坚定不移继续深化支付行业全面开放,助力国际要素资源流入国内市场,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与境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三是加快优化数字化协同治理。数字化发展跨界融合对协同治理提出更高要求。要以大力整治跨境网络为靶向,不断深化支付产业数字化协同治理。政府部门、自律组织、持牌机构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各方要继续携手前行,在治理跨境资金链方面共商共治。支付清算协会要切实担起责任,运用支付清算数据,加大对无证经营特别是非法第四方支付平台的监测,采用全链条、全流程、穿透式分析方法,有效监测资金转移,为打击治理跨境等工作提供支撑。
四是加快提升数字化发展应用。首先要提升数据整合共享能力,树立面向持牌机构的数据采集,坚决推进数据共享,加快建设共享所依赖的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平台等基础设施,让数据资产动起来、用起来。二是提升数据融合使用能力。在保障数据质量前提下,依托数据基础设施加快分布式计算资源共享,加大基于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的数据模型和分析算法供给,支持多主体提升数据挖掘能力和洞察能力。三是提升数字化国际竞争能力。努力打造更多国际一流支付产品,培育更多国际一流企业,加快数据安全国际标准建设,提升数据治理国际话语权,推进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五是提高数字化的安全水平。支付产业数字化发展虽然具有融合性、智能化特征,但绝不是任性发展、无序融合,必须坚守安全底线,从事金融业务必须受监管、必持牌照,持牌机构务必回归业务本源、聚焦支付主业。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旗下机构将支付业务与信贷等其他金融业务交叉嵌套,形成业务闭环,业务过程难以被穿透监管,极易引发风险跨市场蔓延。希望这类机构提高站位,积极配合监管,切实整顿超范围信贷业务,消除利用支付拓展交叉金融业务的风险隐患。下一步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建立商业银行、互联网联合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将该类业务纳入商业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纳入金融控股公司监管。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国辉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