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各个赛道上竞争火热,相关标准正在赶来。
“标准牵头制定可以体现牵头企业的技术价值和影响力。在国际上标准由谁制定,也就意味着话语权在谁手里。”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部长王连升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互联脉搏研究院发布数据,截至2019年5月,国内外区块链团体标准和行业标准分别有16项、13项。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唐晓丹透露,截至2020年8月,国内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的团体标准有32项,截至今年2月,国内区块链行业标准立项12项。
标准相继立项出台,也反映了当前各方在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上马不停蹄。
区块链标准能为这个领域带来什么?热潮之下,如何加强区块链标准化研究,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仍需进一步思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认为,从整体来看,全球标准化都处于启动阶段,标准发布只是刚刚开始,重点是将标准应用到产业中,建立产业基线,形成技术共识,创新应用模式,建立商业生态,提升产业效率,促进产业发展。
区块链初创公司Swash完成400万美元融资:金色财经报道,区块链初创公司Swash 在由 Outlier Ventures、Streamr 和 KuCoin 领投的一轮融资中筹集了 400 万美元。周一宣布的筹款活动将推动 Swash 数据货币化浏览器扩展,并帮助建立“数据联盟”市场协议。Swash 还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一套数据科学和开发人员工具,以便开发人员和企业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构建。[2021/9/27 17:10:13]
争夺国际话语权
我国当前在区块链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参与度正在不断提高。
9月4日,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公告,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牵头提出区块链的国际标准在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第十六研究组成功立项。
据了解,不同国家目前对区块链标准侧重不尽相同,美国侧重基础共性,德国则偏向研究工程化标准。
加密和区块链风险投资在2021年第二季度飙升:根据The Block Research收集的数据,2021年第二季度针对加密和区块链项目和公司的风险投资金额猛增。[2021/7/12 0:44:04]
李鸣认为,从内容上看,中国的标准化工作更多在基础、应用和服务方面,国外标准化更侧重关键技术、信息安全和治理等相关领域。
为何全球各界不约而同地在积极推动区块链标准化进程?“首先,标准对产业发展有总结、规范和引导的作用。标准化可以总结当前最佳实践,通过专业的方法形成标准,形成更多人的共识,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线。其次,通过标准可以规范人员、技术、系统、应用和服务等产业关键要素,形成规范化发展的路径。最后,通过标准化预研,分析技术路径、应用逻辑和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李鸣向记者总结道,标准化可以为监管方、技术提供方、第三方和用户提供指导服务与助力。
今年8月,蚂蚁链主导的区块链跨链国际标准正式启动制定。蚂蚁链相关技术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区块链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区块链形态,在技术标准不尽统一的当前,不同区块链在数据格式、接口开放等形式往往不同。这使得部署了不同区块链的企业之间基于链的交互变得困难。要挖掘区块链的真正潜力,实现跨企业跨机构互通,并形成更开放的生态系统,就必须通过跨链技术实现整个行业网络,合作伙伴生态的数字价值流转和资产交换。
动态 | 腾讯三季报:金融科技收入占比近三成 支付、理财、区块链业务持续加码:11月13日,腾讯发布第三季度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1%,主要是受商业支付服务及其他金融科技服务、智能手机游戏、社交及其他广告业务所推动。除了传统支付业务,如区块链等新技术也正在成为腾讯金融科技发力重点。针对区块链领域的探究与应用落地,近年来一直在进行:对于区块链票据、供应链金融等方向的探究,腾讯及其他互联网巨头都在重点推进。据腾讯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目前已落地的腾讯区块链应用中,区块链电子发票项目“税务链”、供应链金融项目“微企链”、司法存证项目“至信链”和城商行银行汇票项目均取得一定的成果。
(财联社)[2019/11/15]
“跨链标准旨在共建区块链产业的生态,需要国内和国际的共同参与。蚂蚁链正在积极与国内各机构讨论和规划,将自主研发的跨链技术输出国际电信联盟或国际标准化组织,打造国际影响力。”
声音 | 台盟界别骆沙鸣委员:加快区块链技术在台胞身份管理的线上应用:据人民政协报3月5日报道,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界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其中,台盟界别骆沙鸣委员提出以上海台北“双城论坛”模式扩大与深化两岸城际交流合作、加快区块链技术在台胞的身份管理和版权保护等方面的线上智能应用等7条建议。[2019/3/5]
对于国际区块链标准制定走热,王连升也认同,“最终谁能是规则的话语权者,规范、引领、推动产业发展,取决于研究制定标准的时间、专业度与实力。标准的制定发布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也意味着软实力和话语权的象征。不同的标准意味着不同层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意味着市场份额和贸易价值。”
王连升还进一步指出,区块链标准制定中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国际巨头的区块链标准与国内区块链标准的专业度竞争,还存在于企业间行业标准的竞争。
现场|工信部电子业标准化研究室主任:应思考让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金色财经现场报道,8月5日,在第四届中国区块链产业交流峰会上,工信部电子业标准化研究室主任李鸣在《区块链标准化和应用实践》为题的演讲中主要谈到了如何将区块链技术组件化,跨链技术,上链技术三个方面。并指出:现在应思考的问题是让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如何让更多人使用区块链技术,也要思考区块链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价值。[2018/8/5]
各方争先入局
当前各部门、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以及企业集团正在积极为区块链标准制定贡献力量。
9月10日,上海市地方区块链标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李鸣表示,虽然国内暂时还未发布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但已经立项了参考架构、存证指南、智能合约等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同时,贵州发布了4项地方标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等多个相关团体组织发布了数据格式规范、系统测评规范等30个团体标准,这对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是极大的补充。
在国家标准制定方面,2017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编制的《信息技术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参考架构》标准。这也是区块链领域的首个获批立项的国家标准。
2020年上半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由电标院组织,众安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安妮股份分别牵头的《信息技术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智能合约实施规范》、《信息技术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存证应用指南》两项国家标准获批立项。
安妮股份方面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做一些筹备工作,预计会在2020年底启动国家标准的编写工作。“当前,安妮股份还在牵头《区块链应用服务中间件参考架构》团体标准的编写,同时参与区块链参考架构、隐私保护、智能合约国家标准以及其他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编写工作。”
“不同类型的标准制定流程与实施范围均不相同。标准具体分为几个层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唐晓丹向记者介绍,目前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机构——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部来进行。
“从标准制定流程上来看,不论是国家标准还是国际标准的制定,都首先要在前期做充分的研究,对标准立项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论证,经过标准的预研和立项阶段。对于国家标准来说,在标准立项之后,即进入标准的研制阶段,在这个阶段起草单位需要形成各阶段标准草案,面向标准涉及的部门、企事业单位或行业专家征求意见,并经过审查,最后报送相关部门等待批准发布。通常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唐晓丹解释道。
含金量还需考察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主导相关标准的研制,就可能在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将自身较为成熟的技术转化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这也是企业技术布局的重要抓手。同时,标准研制的过程一种体现充分合作的过程,在企业参与制定技术标准的过程中,企业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技术进展与运用情况,了解行业基本面。”唐晓丹补充。
记者从行业人士处还了解到,除了彰显自身实力、抢占行业引领地位,标准还是企业获得相关补贴、宣传自身技术研发优势的重要砝码,是区块链专利之外的又一个热点。
互联脉搏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国际、国内9个组织和机构研究制定了共63项区块链标准,团体标准和行业标准分别有16项、13项。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部分公示截图
记者检索公开信息也可以看见,众多企业正在通过参与制定或牵头区块链标准进行宣传工作。
行业人士对此也稍显担忧。目前国内区块链标准制定群雄逐鹿,但对于全国的标准制定,比如数据如何定义、基本架构如何规范这些基础尚未出台。目前行业内出现不同机构或者组织制定重复的标准,甚至对同一术语的定义不同。对于行业而言,标准本来是为了让行业处于相对统一的状态,达到规范化发展。但是如果过多重复性标准发布,有可能对行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
“制定标准之前应做好调研工作,作为标准研制单位应该更多地去考虑全行业需要什么样的标准。目前部分主题的标准已经先后发布了不止一项,再增加相同主题的标准意义甚微。作为标准研制主体应多研究尚未制定过的标准,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做出真正高质量的标准上,才能推动行业更好地前进。”行业人士直言。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