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前谈区块链:基于现实环境 联盟链或是应用落地的较优选择_区块链:数字金融

8月6日,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做客由蚂蚁链、罗汉堂和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对话访谈节目《寻找区块链力量》。

姚前指出,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据是高质量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如果数字时代的数据不可信,那么所有的数字化建设都是空中楼阁”。他建议要严把区块链入口,防止大量垃圾数据和低价值数据上链。

证监会姚前: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数字税:12月16日,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表示,虽然平台企业在发展最初阶段,会向用户发放优惠券和消费红包,但更多只是一种营销手段。作为价值创造来源,用户却未能真正享受平台收益。因此,基于“用户创造价值”理念,作为公众代表,政府有必要像征收自然资源税一样,对平台企业征收数字服务税。(新京报)[2020/12/16 15:22:33]

目前,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尚处在早期,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也为监管提出了全新的命题和挑战,为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引导这一中性技术落地产业,赋能实体经济,姚前给出了具体建议:

现场 | 姚前:数字资产才是数字金融的核心命题:9月17日,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主办的第五届区块链全球峰会在上海举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姚前发表《数字资产和数字金融》主旨演讲。姚前指出,数字资产才是数字金融的核心命题,通过数字化,资产属性变得多样化。数字金融发展将模糊场内和场外的界限。数字是价值,数字的流转就是价值的流转。数字金融自由而开放,不依赖传统金融中介,资产数字化将催生金融的零售革命,将带来更具深远的金融变革。Libra提及的百分之百资产准备实际上是交由第三方存管,与央行数字货币不同。央行数字货币不仅仅只是法币的数字化,未来的数字货币需要修补现有货币的弊端,未来的数字货币要超越美元,升级换代。

未来自金融模式下传统金融业务将成为智能合约业态,智能合约承载着各种金融业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住了智能合约,就管住了自金融。某种意义上而言,数字资产实际上更加可控,监管更加精准。与其担忧监管的不可控,不如担心监管的过于严格。[2019/9/17]

首先,设计适应性的顶层政策。立足数字中国建设目标,开展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系统性地编制区块链发展总体方案、路线图、任务单和时间表;由政府主导、有组织定向的开展区块链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推动协同攻关,构建新一代的数字技术生态体系;深化政企共建,走出一条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声音 | 姚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开展央行数字货币研发试验:今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前所长、中证登总经理姚前在《中国法律评论》发表题为“数字货币的前世与今生”中透露,当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开展央行数字货币研发试验。由于第三方支付的异军突起,我国的账户体系走在全世界前列。但实际上,许多人认为,真正代表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央行数字货币应是基于加密货币技术的央行数字货币,即CBCC。目前学界和业界均在积极开展CBCC模式的探索,许多人认为,CBCC可以让客户真正自主管理自己的钱,而不是交给第三方,真正赋予客户自由的权利。虽然尚不能肯定它一定就是将来的方向,但至少目前来看,这是最热的前沿焦点。此外,姚前还指出,数字货币的发展不仅需要来自实践的经验支撑,还需要多学科跨领域的理论指导,其中也包括法学,像数字资产的法律界定、去中心化应用的法律规范、智能合约的法律效力、区块链技术的数据信息保护和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立法等议题正急需法学研究者的真知灼见。[2019/1/2]

其次,监管与自律并重,探索公共部门与市场协同创新的机制。数字基础设施是准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正外部性,同时又具有高度的技术性和创新性,必须依靠大众创新,竞争择优。治理要宽严相济,建设要激励相容,要探索公共部门与市场协同创新的新命题。

最后,要牵住区块链“数据治理”的牛鼻子,推动区块链高质量发展。区块链具体应用宜先从数据存证、共享入手,这是务实的策略。考虑到技术前沿在公有链,应该支持公有链的研究。基于现实环境,联盟链或许是应用落地的较优选择。要加强国产密码算法的应用和创新发展,以保障我国区块链安全可控。

姚前指出,当前最重要的是提倡区块链的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加强链上和链下的数据治理,建立有效的区块链治理体系。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0ms0-0:50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