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正式发布《中国区块链金融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报告透露,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在研究推进金融领域区块链应用系统通用评价规范、区块链跨链协议、区块链开源软件测评和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用规范等团体标准研制工作。
报告也建议,对于有违技术发展规律和损害金融秩序的不法行为和乱象,应保持高压态势,持续采取措施重拳打击,坚决遏制歪风邪气,并切实引导将区块链技术发展与此类乱象有效切割。
金融领域区块链应用已催生一定规模的商用产品
中国互金协会发布《2021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洞察报告》:7月25日消息,该报告结合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与时俱进地优化完善金融科技发展顶层规划。二是持续加强金融科技监管规则和工具体系建设。三是坚持强化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惠民利企导向。四是着力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产业集群。五是健全开放、共赢、平衡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六是继续发挥行业协会引导行业规范发展的作用。[2021/7/25 1:14:22]
记者注意到,报告通过调研我国47家从业机构及其112项金融领域区块链应用项目,总结区块链在我国金融领域应用的典型场景和基本逻辑,也分析了有关应用探索的潜在价值及面临的风险挑战,并提出稳健发展的对策建议。
声音 | 深圳市互金协会秘书长:区块链创业钱包领域应防范触犯非法经营等罪名:12月31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发表区块链创业的几点建议:1、钱包。注意可能触犯非法经营等罪名。2、跨国汇兑。注意可能触犯罪,非法买卖外汇罪。3、基金会不长久,同样可能触犯相关罪名。有中国国籍的人(含实质双重国籍的人)利用海外基金会等主体,在海外某虚拟币交易所ICO发币,而由境内中国人买卖的行为,中国境内司法机关具有司法管辖权。通过在新加坡设立基金会,采取VIE架构,使用海外主体身份在境外发币的情形,不能掩盖“非法公开融资”(我国对于ICO及变相ICO的法律性质)之本质,依然属于被中国法律不容的位置,会被“取缔”处理。4、注意项目当地的法律法规。5、还是针对纯技术创新和场景结合落地。[2019/12/31]
对于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趋势,报告分析认为,目前区块链技术正加速演进成熟,区块链技术在支付及清结算、贸易金融、证券交易等金融场景的应用日渐增多,金融管理部门态度积极而理性。其中提到,相关标准化工作持续推进。
声音 | 北京互金协会:借助区块链等金融技术解决逃废债问题:近日,北京互金协会召开了月度会长工作会,会议认为,逃废债仍是困扰行业发展的关键社会问题,部分借款人主观恶意逃废债,导致出借人合法权益受损,严重破坏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参会机构代表一致认为,要继续积极推进“三降”工作,稳住脚步,修炼内功。积极提升公司ABCD 4项金融技术: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Computing云计算、Big-Data大数据实力;做好内部管理,加强风控能力、获客能力、持续经营能力以及持续服务客户的能力等。[2019/8/26]
报告称,在金融领域,中国人民银行已正式发布《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技术参考架构》、《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评价规范》、《分布式账本贸易金融规范》等其他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的标准正在积极研制中。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正在研究推进金融领域区块链应用系统通用评价规范、区块链跨链协议、区块链开源软件测评和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用规范等团体标准研制工作。
李礼辉谈互金协会2018年区块链工作:区块链标准化工作+区块链与AI等技术的融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谈到2018年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区块链工作时表示,1、区块链标准化工作,特别是建立一个第三方认证体系;2、推进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吸纳大型机构等共同研究。此外还要进行区块链人才队伍的培养。[2018/4/10]
在实践层面,报告也披露了一些案例。报告写道,当前,区块链在我国金融领域应用已初具条件,部分概念验证应用已催生一定规模的商用产品,在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保险科技、跨境支付、资产证券化等场景中已形成了一些落地案例。比如,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牵头发起、建设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金融平台,截至2019年8月,已有近30家银行500余家网点业务上链运行,业务量超500亿元人民币,有效提高了贸易融资效率。国家外汇管理局应用区块链技术建设了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跨境贸易融资困难,截至2019年10月底,已累计完成应收账款融资6370笔,放款金额超过400亿元,服务企业共计1262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约70%。
引导公众远离打着区块链技术创新旗号的非法金融活动
不过,报告也指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存在风险挑战,包括技术层面尚难以兼顾部分金融场景对安全、功能和性能的要求,治理层面需进一步完善监管、标准、人才等有关安排,业务层面尚存模糊地带且应用创新缺少权威第三方评估等。
为此,报告从政策监管、行业组织、从业机构等维度提出具体建议。关于政策监管层面,报告写道:坚持“凡是金融活动都应纳入监管”的原则,严格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现有监管规定,引导、规范金融机构和技术企业共同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可靠、可控、可信应用;充分利用包括区块链技术在内的监管科技加强监管能力建设,逐步建立起与区块链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密切关注加密货币等应用在跨境资金流动、恐怖融资、和逃税等方面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持续跟踪国际监管动态,积极参与相关跨境监管规则与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此外,对于有违技术发展规律和损害金融秩序的不法行为和乱象,报告建议,应保持高压态势,持续采取措施重拳打击,坚决遏制歪风邪气,并切实引导将区块链技术发展与此类乱象有效切割。
在行业组织层面,报告建议,搭建汇聚政产学研用各界资源的有效平台,探索建立满足信息跨链共享、存证权威可信等行业需求的信息基础设施等。其中也提到,切实加强公众教育,使公众能够正确认识和客观理解区块链技术,对缺乏理性、跟风炒作现象适时进行风险提示,不断强化公众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观念,引导其远离各类打着区块链技术创新旗号的非法金融活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