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区块链应用助力疫情防控》。文章表示,得益于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信息可追溯等技术特点,各地的抗“疫”行动中,区块链在慈善捐赠、物资流转、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前,由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公司和趣链科技公司牵头的多家企业联合倡议发起一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慈善捐赠平台上线。此外,支付宝日前也上线防疫物资信息服务平台,利用蚂蚁区块链技术,对物资的需求、供给、运输等环节信息进行审核并上链存证,物资所到之处的每一个环节、经手人的每一处确认都在链上显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区块链技术在人员流动信息追踪和社区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据介绍,区块链技术将数据上传到疫情防控协同系统后,可实现安全加密,提高数据的获得效率和安全性,还使数据具有不可篡改性,增强数据的公信力。系统内的数据全程可追溯,为疫情防控提供可信数据化支撑,为政府部门精准施策提供决策辅助。近日,工信部印发通知,部署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其中,区块链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方面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人民日报海外版:区块链等数字科技在本届广交会上大显身手: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称,在本届广交会上,5G网络、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科技大显身手,为“云上盛会”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基础,也正是因为中国在新技术领域内的稳步发展,这一届网上广交会才能开展得如此从容,成为一次更深层次上拥抱数字化的全新尝试。[2020/6/19]
声音 | 人民日报海外版:“数字人民币”不是虚拟货币、不是电子钱包:8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布文章《“数字人民币”初露真容》称,央行推出数字货币,既不是当下流行的电子钱包或网上支付,也不是完全“推倒重来”取代现有的人民币体系,而是对流通现金具有一定替代性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据悉,央行数字货币主要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央行原行长周小川曾指出,研究数字货币,本质上是要追求零售支付系统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低成本。
同时文章指出,目前,中国在数字货币方面还处于加快研发阶段。中国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透露,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的开发处于“赛马”状态,几家指定运营机构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进行研发。他称:“不一定是区块链,任何技术都可以。无论区块链还是集中账户体系、电子支付或所谓的移动货币,你采取任何一种技术路线,央行都可以适应。”[2019/8/21]
声音 | 人民日报: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有望催生巨大应用空间:人民日报今日发文称,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应用市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有望催生巨大应用空间。目前,我国区块链产业还处在探索初创阶段。促进区块链产业健康发展,应加速推进区块链技术创新及应用,优化区块链产业布局,努力打造有利于区块链产业发展的环境。[2018/7/16]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