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区块链+金融”前景有多大_区块链:数字人

来源:人民日报

最近一段时间,“区块链”成为热词。近年来,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受到资本追逐,作为其底层技术的区块链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区块链+金融”,会给金融带来怎样的变化?

实际上,区块链技术与金融的结合并非偶然。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追溯等特点。金融是基于信任的合作,区块链的这些特点为创造信任奠定了基础。在解决信用风险大、资金运用效率低、支付处理成本高等金融领域难题上,区块链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日报点赞数字人民币低碳骑行试点: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变革:11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新兴技术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变革 “互联网+”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对以美团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践行“双碳”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予以肯定。

报道以美团单车数字人民币试点为例称,共享单车及电单车正成为打造低碳高效交通体系、降低城市污染物排放的新兴方式,主动选择共享单车出行的用户越来越多。据美团官方数据,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对绿色出行频次的拉动效应明显。试点活动上线第一个月,已吸引超过100万用户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累计产生889.96万绿色骑行公里数。与驾驶燃油车相比,同等运量下预计可减少碳排放量约2400吨。[2021/11/24 7:08:51]

从现实来说,比特币不等于区块链,数字货币只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之一。在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贸易金融、金融交易等领域,“区块链+”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想象空间。

人民日报评论部:问题横生的“币圈”亟待在监管上“画圈”:人民日报评论部在微信公众号发表评论称,去年以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持续被炒作,价格暴涨暴跌,引发投资者哀叹、围观者唏嘘。近日,有媒体对虚拟货币市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一些比特币“矿场”挂羊头卖狗肉,打着“数据中心”的幌子疯狂“挖矿”,使得耗电量爆炸式增长。不仅如此,在利益驱使下,一些人铤而走险,想方设法绕过金融机构风控进行投机炒作交易,累积巨大投资风险。从上游的“挖矿”,到下游的交易,问题横生的“币圈”亟待在监管上“画圈”。

相关部门三令五申的提示和告诫,就是为了帮助投资者认清虚拟货币炒作背后的高风险,防止羊群效应下的盲从冒进。强化平台企业金融活动监管,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应该说,在整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的问题上,这样的态度是一贯、鲜明且坚决的。整治虚拟货币,不仅要对投资者“敲警钟”,更要切断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参与虚拟货币市场交易的通道,从源头上浇灭相关机构助推虚拟货币的“虚火”。(人民日报评论)[2021/5/27 22:50:15]

先说供应链金融。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信用通过区块链传递给小微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例如,浙商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研发了应收款链平台,把企业的应收账款转化为电子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中国工商银行推出的工银e信网络融资金融服务平台,已注册中铁、招商局等500多家供应链企业,累计发放超过30亿元贷款。

人民日报:企业家应利用区块链等技术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人民日报》今日发表文章说,新时代的企业家不应仅仅在追求商业价值、创造社会财富中体现自身价值,还应在承担社会责任中更好体现自身价值。这是由新时代的发展形势和任务决定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和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方兴未艾。这些新技术、新业态可以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更多的手段和便利。[2018/4/3]

在贸易金融方面,通过记录贸易融资业务的核心单据和关键流程,使贸易双方获取真实信息,并借助智能合约快速执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有效促进市场信任形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数据显示,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项目一期上线运行一年多以来,已实现业务上链3万余笔,业务发生笔数5000余笔,业务发生量约75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真正落地并产生社会效益的项目数量不多,区块链技术处在早期发展阶段,仍需理性看待。下一步,要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数字经济模式创新,为营商环境优化增加动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区块链技术有很大发展潜力,未来会有广泛应用。但对区块链技术来说,最重要的是落地,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说。并暗示BNB币安翻倍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15ms0-0:57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