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交易所上演“黑吃黑” 70余家投资机构暗战存量市场_加密货币:COI

加密货币交易所之间的博弈正在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今年以来,火币、币安和OKex的江湖地位未稳,半路又杀出抹茶、BiKi等二线新兴交易所。为了杀出重围、博上位,这些二三线的新兴交易所无所不用其极,从“截胡”、“抢上”、“强上”,到大量上线币、资金盘等获取流量,加密货币交易所将“黑吃黑”的招数玩得淋漓尽致。

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后,不仅是交易所之间对加密货币市场存量资源的争夺,还有各路资本的加持和暗中角力。

互链脉搏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8月,加密货币交易所领域共发生了58起融资事件,投资加密货币交易所领域的投资机构更是多达70余家。

作为加密货币食物链最顶端的赛道,交易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资本的宠儿,但面对僧多粥少的存量市场和增长乏力的增量市场,资本的过度催熟或许正将交易所的发展引向另一个极端,并加速交易所大洗牌。

调查:98%的对冲基金计划在2026年年底前投资加密货币:金色财经报道,荷兰信托和企业管理公司Intertrust Group的一项调查发现,到2026年,98%的对冲基金将有某种加密货币敞口。北美、欧洲和英国的对冲基金高管打算到2026年使加密货币占其投资组合的1%。[2021/6/16 23:40:00]

交易所的“黑吃黑”游戏

加密货币交易所之间的竞争,伴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变得愈发野蛮粗暴。

据CoinMarketCap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1.2万余家数字货币交易所,对2870种数字货币进行交易活动,而当前全球数字货币市场总市值为2720多亿美元。

并且根据区块律动此前的报道,在整个加密货币交易市场中,前20家头部交易所已经吃掉了90%的利润,剩下上万家小交易所去瓜分剩余的10%利润,交易所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瑞银财富管理警告客户:加密货币价格可能归零:瑞银财富管理表示,比特币价格可能会在短期内上涨,但是从长远来看,该行业面临着生存危机。全球新兴市场首席投资官Michael Bolliger等人在周四的报告中表示,“我们认为,当设计更好的版本出现,或者监管变化扼杀了市场人气时,几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加密货币的价格归零”。在短期内,由于市场动能、机构认可和供应有限等因素的推动,加密货币价格可能会再度攀升。但瑞银策略师称,从长远来看,市场面临监管干预的风险。他们提到了英国禁止向散户投资者出售某些加密货币衍生产品的决定。(金十)[2021/1/16 16:18:11]

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生存逻辑是,先要有足够多的用户和流量,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上币项目,流量用户能产生交易手续费,而上币项目能带来上币费。但对于大量的小交易所而言,没有流量和用户,项目方怎么会找上门来?

动态 | 菲律宾现已批准48家加密货币交易所在该国运营:据news.bitcoin消息,菲律宾现已批准48家加密货币交易所在该国运营。菲律宾核准运营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数量一直在增长,除了在中央银行Bangko Sentral ng Pilipinas注册登记的11家加密货币交易所运营商外,还有37家是由政府所有的卡加延经济区管理局(Cagayan Economic Zone Authority)授权运营。[2019/6/25]

不少二三线新兴交易所开始反其道而行之,开启了“黑吃黑”的游戏。

“黑吃黑”的第一种模式,是二三线新兴交易所“截胡”、“抢上”大交易所的流量项目,以此快速获取注册用户和流量。

这些交易所中,尤以抹茶交易所为典型代表。从今年2月份起,抹茶先后“截胡”币安的Fetch.AI项目、NEW代币和Gate.io的DILI等流量项目,并且抢上了RIF、BSV、BRC、MGC等多个代币项目。

声音 | 韦氏评级分析师:加密货币价格会随实际应用量增长而上升:据Blokt报道,韦氏评级(Weiss Ratings)分析师Juan M. Villaverde表示,加密货币价格和市值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并不能完全反映行业的进展。加密货币的交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交易所交易,具有周期性,交易量由市场的涨跌决定。而另一种是链上交易,发生在现实世界,是加密货币本身的实际应用,而这种交易一直在快速增长。一旦被广泛使用,这种加密货币的价格将会升高。[2018/12/18]

同样靠“截胡”、“抢上”流量项目的还有链行、HOTBIT、Coinail、币系等小型交易所,包括OKEx的BLOC、火币的TOP、BIBOX的原力协议等热度较高的IEO项目均遭遇多家小交易所抢上。其中原力协议项目曾一度被抹茶、HOTBIT等在内的4家交易所联合抢上。

英国游戏公司准备将加密货币应用在游戏中:英国游戏公司Veltyco在告知投资者“已经开始与区块链和加密电子货币供应商讨论潜在的合作伙伴关系”之后,股价大涨20%。据悉,该公司计划为玩家提供一个加密数字货币钱包,允许在其平台上不同游戏之间同时使用,而无需在每个游戏中开设一个账户。[2017/12/21]

这种野蛮粗暴的招数见效奇快。以抹茶为例,通过“截胡”、“抢上”流量项目的方式曾让抹茶在短短三个月,日活用户增长4倍,交易量增长了10倍,一度挤进全球交易所排名前十。而另一家小型交易所链行,在“截胡”OKex的BLOC项目后,官网日均IP访问量在1个月内从1.5万,飙升并一直维持在5万以上。

“黑吃黑”游戏的另一种模式,则是二三线交易所瞄上了大量的币和资金盘项目。

第一个收割币和资金盘流量的交易所,依然是抹茶。

今年年初,抹茶交易所做了一件绝大多数交易所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直接上线了被认为是资金盘的共振币VDS,VDS上线后创造了50倍涨幅的暴富神话。随后抹茶又上线了LDS、HDS、FDS等共振币,并引发了一股“共振热潮”,包括BT、ZZEX、VVBTC、GCCX等在内的小型交易所,紧跟着大量上马共振币和资金盘项目。

事实上,小型交易所与币、资金盘之间是各取所需的共生关系。一方面,小型交易所需要用户流量与资金来维持生存,而另一方面,资金盘和币也同样需要交易所来背书和消化内部泡沫。

但对于交易所而言,这种“黑吃黑”的模式实则是一柄双刃剑,且弊远大于利。币和资金盘虽然能够在短期内给交易所带来大量用户和资金,但其交易周期相对于主流币非常短,一旦泡沫破灭或项目崩盘,小型交易所的用户和流量不仅会急剧流失,甚至会引发维权风波,触发法律风险。

交易所背后的资本博弈

从合理竞争走向“黑吃黑”的背后,是二三线交易所与日俱增的生存压力,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来自交易所背后资本的催熟。

互链脉搏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8月,加密货币交易所领域共发生了58起融资事件,并且从5月份开始,加密货币交易所融资项目的数量正在逐月递增,到8月份,当月加密货币交易所融资项目已经多达19个。

而另一方面,由于交易所来钱快,投资回报周期短,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开始扎堆入局。

互链脉搏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8月,投资加密货币交易所领域的投资机构已超过70余家,仅在8月当月,就有近30家投资机构领投或跟投了加密货币交易所领域。

资本逐利的天性在加密货币交易所领域表现地淋漓尽致。有部分交易所在不到1个月内就完成了两轮融资,比如BJS交易所,前一轮投资机构从进入到收割退出前后不足20天。更有少数投资机构甚至亲自上阵,自己开干。比如节点资本近期内部孵化了GOKO交易所。

实际上,加密货币交易所备受资本青睐的背后,除了离交易近,来钱快、投资回报周期短以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成本投入低、门槛低、没有形成护城河。

互链脉搏了解到,一套复制版的交易所系统价格是7万元,15个工作日即可建好,如果需要定制新系统,则价格翻倍。普通小交易所系统的服务器费用,一个月在2500元左右,币种对接完成后,交易所每上线一个币,都需要单独配置一台服务器。服务器可以在阿里云上购买,一个月2800元左右。如此计算,购买一套交易所系统,再加上三个月的服务器费用,只需10万元左右,即可搭建一家小型交易所。

据此前《星球日报》报道,一家交易所只要真实交易量达到5000万人民币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仅需几万用户就可以支撑起一家交易所。

与公链、区块链应用等项目相比,加密货币交易所无疑是当前最具性价比的投资领域,以致于眼下不少公链项目都开始自建交易所。

但现实却是,当前加密货币交易市场主要是存量用户和存量资金的博弈,增量资金和增量用户增长依然乏力,并且交易所的数量比加密货币还要多的荒谬局面仍在持续。资本的蜂拥而入和过度催熟,是否会将大量交易所带向另一个极端仍不得而知。毕竟,在增量资金进场之前,羊毛终究还是要出自“羊”身上。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15ms0-0:64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