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宝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
本文来自2019年6月1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中国区块链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本文内容为何所长个人最近和前一段时间对区块链方面研究的思考。
01区块链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先讲一下全球的政策,趋势是鼓励链,规范Token。这是基本的发展方式,下面是一些具体动态:
产业情况变化,前几年主要是创新企业小企业玩家,现在越来越多是巨头的涌入。2018年,有40%的财富500强企业已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这是普遍的技术发展规律。一开始是技术领先的企业有优势,现在发展为有场景有渠道有数据的企业更有优势,这是非常明显的发展变化。
投融资也正在持续的活跃,根据我们研究院监测,整个市场投融资是非常活跃的,尤其中国和美国非常明显。
专利方面变化也是非常快,尤其是专利申请呈现爆发式趋势,专利申请最大两个是中国和美国。
开源问题也是这样,以前引领整个行业是靠国际标准组织,国外一开源我们就是自主,我们看到几家开源发展比较好的,比如说C。
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开源,根据我的观察,如果20年前的开源主要是模仿和山寨人家成功的商业软件,今天开源已经成为引领整个技术创新的方法工具了,我们看到所有新兴技术领域都有影响力的开源社区,开源组织。
信通院公布最新隐私计算评测结果,蚂蚁链摩斯获得多项认证:7月14日消息,7月13日,在2022年隐私计算大会上,中国信通院公布第六批可信隐私计算评测结果。结果显示,共计34家企业的产品通过评测。在本批次测评中,蚂蚁链摩斯安全计算平台通过性能、功能等四类150项测评,包括信通院首次推出的“多方安全计算-性能大规模专项评测”、“联邦学习-性能大规模专项评测”,进一步验证了功能的全面性和性能的领先性。蚂蚁链摩斯是国内领先的隐私计算产品,曾先后获得iDASH2019、iDASH2021隐私计算比赛全球冠军。据了解,摩斯早在2020年就已通过信通院多方安全计算和联邦学习的基础能力测评。[2022/7/14 2:12:32]
如果说当年我们用开源,认为开源只是一种软件的生产模式的话,现在看到新的变化,开源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工具,还是一种生态竞争的手段,已经发展为生态竞争的模式了。
原来开源中国是拿来主义,换个皮肤就叫自主知识产权了。但是最近几年明显发展变化,原来我们基本上是将全球开源项目本土化,现在我们正在将越来越多本土的项目国际化,从我们的统计至少有几百个有影响力的来自中国的开源项目,这个发展变化非常明显。
从应用角度来看,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应用在向垂直行业发展,比如向票据、结算等领域探索。2018我对区块链的描述是“水深火热”,2019年区块链整体态势我用四个字“脱虚向实”,但是大家要有耐心,这个探索需要几年的时间,需要大家耐心的等待。
信通院余晓晖: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蝉联世界第一 中国增速第一:8月2日下午消息,在今日开幕的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发布了《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白皮书显示,从规模看,美国数字经济继续蝉联世界第一,2020年规模达到13.6万亿美元;中国位居世界第二,规模为5.4万亿美元;德国、日本、美国位居第三至第五,规模分别为2.54、2.48和1.79万亿美元。从占比看,德国、英国、美国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占GDP比重超过60%。从增速看,中国数字经济同比增长9.6%,位居全球第一。(新浪科技)[2021/8/2 1:29:45]
这两年我们的热点转向了联盟链,而不是仅仅做公有链。区块链有公链,有私链,现在大家更多做私链,私链和公链做法是不一样的,包括准入,共识,性能要求,安全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你是在有一定封闭场景下应用。
之前有人就有关区块链很多安全问题给我提了很多问题,说区块链挖矿有浪费资源的问题,有DoS攻击的问题,说这些问题怎么办?我说所有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都不存在,因为所有这些问题都指向了公有链,要用联盟链和私有链的话,这些问题是不存在的。所以要注意,公有链和私有链遇到的问题很多是不一样的。
02区块链一定要发Token吗?
去年有人讲区块链一定要发Token,没有Token就不叫区块链。我的观点是,没有区块链的Token肯定是空气币,但是没有Token的链还是区块链。
声音 | 信通院魏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将带来金融科技领域的新一轮变革:据经济参考报消息,近日,在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的“数字金融发展论坛”上,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魏凯表示,尽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将带来金融科技领域的新一轮变革,带来金融服务效率的提升,节约金融服务成本等。然而,未来金融科技的深入发展还面临产业规范与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金融行业监管的新挑战,还有金融信息安全风险以及技术成本、专业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平衡好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需要全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2019/7/18]
为什么?Token的本质是自嵌式的激励机制。
以前我们的IT系统,你要激励那些工程师,只能靠外部世界的资金,而不能自激励。区块链的创新是我们在现有IT系统里面内嵌了自激励的机制,公有链必须要有自激励机制,要不然谁付这笔钱呢。如果是联盟链的话,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是自激励的呢?完全可以不需要,这是可以肯定的事情,没有Token是可以的,不嵌自激励可以,因为我们可以靠外部激励。
区块链不是万能的,它只是这个世界上比较大一点的补丁,不要Allin区块链,区块链改变不了世界,如果你认为改变了世界,就说明你的世界太小了。
这是美国国家标准局出的关于区块链使用场景的分析流程。只有我们需要数据库、彼此之间有很多写入、彼此之间谁也不信谁、利益不一致、找不到值得信任的第三方,这个时候就应该考虑使用区块链。
声音 | 信通院云大所所长:区块链信任与制度信任互为补充:5月28日,以“技术创新与融合”为主题的2019区块链技术发展论坛(GBF)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办。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所长何宝宏对《公有链白皮书》进行解读,他表示“区块链信任与制度信任互为补充”。区块链创造出新的信任工具,降低了信任成本,为更大范围内的全球协作提供了新的可能。目前区块链信任的使用场景仍较为有限,主要用于记账和封闭性合约的领域中。在脱离原生场景后,区块链要解决现实中的信任问题,往往需要引入链外的权威机构和机制予以辅助;区块链信任可与制度信任互为补充,建设更为普遍和高效的全球信任体系。[2019/5/28]
具体怎么用区块链,要看这个信息能不能向全世界公开?要不要对我的数据有控制权,如果不需要你用公有链就好了,如果你需要还是要考虑公有链和私有链,因为我们说区块链用于交易、交换价值,这话一点都没错。但不是所有的价值交易交换都是可以公开的,都是要求公开的。“商业是有秘密的”,记住这句话,所以不可能都是公有链,毫无疑问会有联盟链和私有链的出现。
03区块链技术发展有规律吗?
从技术架构角度来看,区块链的技术架构正在趋于统一,包括组件级、账本级、共识级、智能合约、应用等等,我们整体来看对它的理解,尤其是从技术角度来看对它的理解更趋于一致,这是必须的。区块链出现了这么多年,先扩散再收敛,现在整体来看架构层级正在收敛,但是在共识和合约方面还没有开始收敛,还在扩散,这很正常,这就是学术界的机会。凡是正在走向扩散的就是学术创新最佳的机会,凡是走向收敛的地方那都是产业界的事。
声音 | 中国信通院魏凯:区块链未来发展要解决四个问题:据金融界报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主任魏凯表示,区块链未来发展至少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1. 区块链技术本身是否值得信赖;2. 链上链下如何锚定;3. 区块链如何有效治理;4. 与现有规则体系如何适配。[2018/7/28]
安全爆发了很多问题,2018年区块链安全事件暴增了820%,损失约达22亿美元,以太坊和EOS成重灾区。去年上半年一位做安全的专家表示:我们做安全的人发现,我们国内发行很多1C0的币都是大门敞开的。这也是一个技术发展普遍的现象,一个技术刚刚出来的时候,技术人员会认为我能搞定我的安全事情,不需要专门的安全机构安全组织做这个事情。时间长了以后,这个系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庞大,尤其越来越吸引到攻击者注意力的时候,其实做技术的人就搞不定了,就需要专门的安全机构,安全专家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肯定的发展过程,云计算,大数据都是这样的。
这也是一个技术发展普遍的现象,一个技术刚刚出来的时候,技术人员会认为我能搞定我的安全事情,不需要专门的安全机构安全组织做这个事情。时间长了以后,这个系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庞大,尤其越来越吸引到攻击者注意力的时候,其实做技术的人就搞不定了,就需要专门的安全机构,安全专家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肯定的发展过程,云计算,大数据都是这样的。
一开始安全是IT系统的模块功能,做着做着就变成第三方干这个事了,因为你搞不定了。区块链2018年肯定会爆发重大安全问题,原因只有一个,谁让你那么高调呢,一定会受到攻击的,损失几十亿,肯定的。但是大家要有信心,灾后重建的工作正在进行,安全漏洞就会越来越少,所有事情都是一个过程。
技术,我们老是批评区块链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新技术出来都是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你闭着眼睛批评它说这个新技术不可靠,不稳定,不安全,价格高,生态不完善,标准缺,体制不完善,侵犯用户隐私或者危害国家安全,什么技术不是长这个德性啊,区块链这样批评也是一样的。
关键是你怎么办?所以我们看到区块链解决尤其扩展性问题的时候,我们从一个链搞层多个链,不同的链解决不同的问题。链上搞不定问题链下搞定,分布式肯定比集中式的性能差,这是明白的逻辑问题。去年有媒体采访说EOS性能高,你怎么看?我说:它21个节点,为什么不整成3个节点呢,它的性能会更高啊,逻辑上肯定是这样的。
整链走向分片,全链广播的方式肯定性能太差,随着节点越来越多,查找的用户越来越多,大了以后怎么办?大了以后切成小块,所以链上链下结合分片,为了改善它的性能。
现在虽然叫区块链,现在块还是那个块,但是后面结构发生微妙变化,除了链式结构,还有树式结构区块链、有图形结构的链、桥形结构的链、点状结构的链,本质来说很多方面改善后应该叫区块树,区块图,区块桥,区块点是不是更准确一点。区块还是那个区块,但早已经不是链了,这也是为了优化改善区块链面临的很多问题。
04区块链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产业发展总趋势,在架构方面,先有公有链,后来产生联盟链,联盟链肯定比公有链在商业上先落地。下一步肯定会走向融合,因为公有链有公有链的价值,私有链有私有链的价值,最后要发明第三种链叫混合链。
从部署方面来说,区块链诞生的年代和云计算诞生的年代是同一时间诞生的,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它要不要跟云计算结合?早先的区块链肯定是跟云不结合,为啥?因为当时没有云计算,哪来的跟云结合问题。现在的趋势区块链也是一种服务,云计算提供一种底层的服务。将区块链运营和部署在云端,这是可以肯定的一个事情。
性能的问题和扩展性,这也说了很久,一个链搞不定就多来几个链,一个链搞不定把它切成小块,肯定是这样一个发展态势。在性能和扩展性方面还需要持续优化,我们回到联盟链,私有链也是有这个逻辑在里面,并不都需要那么高的扩展性,很多场景下不需要那么高的性能。
共识机制方面,不同的区块链使用不同的共识机制,所以我们对如何形成共识还没有共识,总体来说,从单一向混合发展。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共识机制融合成一个,为什么没有办法?因为现实中形成共识的方法就千奇百怪,你怎么会指望区块链把它统一了呢,不现实的。我们形成共识方法不一样,必然会导致区块链共识机制肯定是千奇百怪的。那怎么办?只能混合,没有办法的时候就混合。
智能合约方面,将我们的智能合约跟底层的基础设施耦合可插拔,你不可能把它锁死在里面。智能合约整体来看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智能合约还不智能。智能合约是合同可编程化迈出的关键性一步,但也只是迈出了一步,距离我们将稍微复杂一点的合同用程序表达出来还有很远的距离,现在我们只是打开了这扇门,需要更多的合约可编程,更多的合约能够用计算机语言表达出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坚信我们这块还有很大的空间。
05区块链真的能创造信任吗?
我们说区块链是创造信任的机器,可以去信任。我认为这个观点有待商榷,区块链不可能去信任,区块链只是实现了信任向机器的转移。我们以前对天发誓,就表明我们认为上天是不可篡改的,是智能合约。后来我们希望从信任上天为信任机构转向信任机器,所以任何时候价值的转移都是需要信任的中介,只是我们这次将信任希望转移到机器上了。
说区块链创造信任机器,我觉得这句话不完整,应该是创造了信任机器的零部件,单靠区块链绝不可能给我们创造一个信任的机器来,我们还需要大数据、需要人工智能等支持,因为区块链是防篡改,但如果数据在上链之前改了呢?或者下了链改还是来得及嘛,所以不能太相信。如果认为某个系统里面用了区块链就值得信任了,它一定是子。所以信任的机器过去一年变成了的工具,的基础是什么?是信任。你不信任他,怎么上当呢。
我们说区块链的信任是指在数学层面赢得了信任,但是我们需要软件工程做软件的实现,实现上有没有Bug呢?如果实现有Bug,是一样会出问题,光靠数学是不够的。
另外我们在运营的时候,节点是不是会保持对每一笔交易的中立对待呢,谁来保证对每一笔交易、对每一个用户的处理都是公平的?
再大的区块链总需要人管理,区块链的管理机构值得信任吗?区块链的代码机构值得信任吗?区块链的数据源值得信任吗?区块链跟外部真实世界的关联值得信任吗?这都是区块链本身解决不了的,所以我们搞了一个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就是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透明所以可信。
06总结
简单总结下,无币链还是区块链,区块链不可能是去信任的,它只是一个信任的转移,区块链不是创造信任的机器,它还只是一个零部件,我们或许高估它了。
大数据让我们相信数据,可是数据会说谎。区块链让我们相信机器,机器也会。人工智能让我们相信算法,你真的相信算法吗,它会杀熟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