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范 NFT 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中可以看出哪些监管风向?_NFT: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

文/林轶杰律师

2022年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该《倡议》是NFT如火如荼发展中首份由三协会出具聚焦NFT合规监管的文件,因此引发行业内的热议,笔者也接到了部分圈内的朋友有关该《倡议》的咨询,在此针对其中的热点问题做一些解读和分析。

01《倡议》的法律效力

我们谈到的“法律”,广义上来说是指《立法法》所赋予的立法权力的主体经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宪法、狭义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这些法律有强制性的法律效力。而《倡议》从发布主体上来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这三会均属于行业协会,是行业自律性组织,没有被授予立法权。从形式上来说《倡议》不是行业协会制定的团体标准,也不是严格的行业自律准则。从内容上说,相比于此前同样是三协会发布的《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该《倡议》仅有呼吁性质,而并没有此前《518公告》中“依照相关自律规范对其采取业内通报、暂停会员权利、取消会员资格等处分措施,并向金融管理部门报告”的协会内部制约手段。

因此,《倡议》并没有法律效力,甚至在行业协会的会员内部,也没有基于行业协会规章的强制力。

但尽管没有法律的强制效力,这三个行业协会,都是由金融监管机关,包括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等部委组织设立的,其发布的文件从一定程度上隐含着监管层面对于NFT发展的监管思路以及趋势研判。而且,如果是区块链行业的老兵,肯定对“协会文件”不会陌生,从行业历史来看,协会发文后就有可能在半年内出台相应的监管文件,就以上文中提到的《518公告》为例,该公告禁止三家协会所属的金融机构开展与虚拟货币相关的业务,在短短4个多月之后十部委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内容与之前三协会发布的《518公告》大同小异。

三协会发布《关于再次规范数字藏品健康发展的自律要求》:金色财经报道,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联合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元宇宙智库委员会发布《关于再次规范数字藏品健康发展的自律要求》,再次呼吁行业自律并对本机构委员单位提出规范要求,在未经许可情况下,不为数字藏品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续挂牌交易、标准化合约交易等服务。不以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虚拟货币作为NFT发行交易的计价和结算工具,抵制变相代币发行融资(ICO)和虚拟货币炒作等非法金融行为。(新浪财经)[2022/9/5 13:09:48]

所以,尽管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效力,但是还是建议NFT行业的从业者予以重视并且依照其中的内容进行合规自查。

02法律之外,能读出哪些信息?

NFT定义——非同质化通证

对于NFT行业来说,监管一直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间。笔者在处理NFT领域的法律咨询时被问到最多的就是一个有关行业生死存亡的本源性问题“NFT艺术品是否合法?”。但恰恰是这个问题最难回答,因为行业发展太过迅猛,监管和现实肯定是有一定的时间差,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是规约NFT这个领域。甚至在法律行业内,对于NFT艺术品的性质本身、NFT属不属于诸多规范里指称的“代币”,都有着极大的争议,有很多律师认为NFT即为代币,所谓的NFT艺术品应该一刀切地管制,尽管存有温和派的观点,但也不敢打包票说NFT就绝对不会全盘视为“虚拟代币”进行监管。所以,行业的从业者一直以来都是在灰色地带跳舞,而笔者在处理相关的法律事务时,为了在法律法规不明晰的前提下进行合规,只能糅杂不同的部门法,合同关系归属于《民法典》、知识产权去寻求《著作权法》的指引、NFT平台则参照电商平台《电子商务法》来规约等等,但尽管这样,达摩克里斯之剑仍在,行业依旧有一朝归零的可能。甚至,在宣传过程中,都只能仓颉造字地提出各式各样的概念比如“数字藏品”、“虚拟艺术品”来替代原本的NFT字眼。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6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就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作出部署。(新华社)[2022/6/23 1:27:41]

这份《倡议》并没有一刀切地认为NFT是“虚拟货币”,而是开篇就将NFT定义为“非同质化通证”,这样的定义方式一方面避免了NFT产品通盘落入之前海量的防止虚拟货币的规制中,让行业有了一定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其实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引效果,现实中随着部分平台二级市场的开放,产生了一定的金融化炒作,而这些炒作很多都是披着“数字藏品”、“数字文创”的外衣。扯开这些语词上的创造,明确用NFT这种区块链技术创造的成果为“NFT产品”有利于对行业进行有效监管。

肯定NFT的潜在价值

《倡议》开篇即为NFT行业一直以来的发展做了总结:

“NFT作为一项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在丰富数字经济模式、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潜在价值。”

在后文也表明要

“规范应用区块链技术,发挥NFT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面的正面作用…….保护底层商品的知识产权,支持正版数字文创作品。”

这两段从功能角度肯定了NFT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面的正面作用,也认可了NFT在促进文创产业方面的潜在价值。而相反,在之前虚拟货币的监管中,官方或者半官方机构并没有承认过虚拟货币在金融活动或者产业发展中的正面积极作用,而是一直处于“警示”状态,直到《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出台,直接给行业进行负面定性。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份《倡议》对NFT行业的发展透露出正面积极的信号。

历史上的今天 | 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七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并且要求所有从即日起停止一切的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七部门通知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当日下午3点公告一出,各个交易所代币价格一路下跌,其中,通过ICO融资发行的代币跌幅最高,数种代币跌破发行价,最高跌幅超过90%。

2021年9月3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报告在展望部分中提到,虚拟货币交易等领域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已转入常态化监管。[2021/9/4 22:59:41]

对NFT及底层资产作出了区分

《倡议》中明确指出“保护底层商品的知识产权,支持正版数字文创作品”以及“不在NFT底层商品中包含证券、保险、信贷、贵金属等金融资产,变相发行交易金融产品。”,说明协会层面已经非常清楚地将NFT以及其底层商品进行了二分法的区隔。正如笔者在此前文章中所介绍,NFT其实是一种“权益记录凭证”,“权益”和“记录凭证”之间有非常明确的界限,需要分别讨论其合规性而不能混为一谈,比如“权益”有知识产权,并不意味着“记录凭证”就有知识产权。

但现实中有很多从业者对于NFT和其底层资产/商品的认知是混为一谈的,这样就催生了很多行业乱象,产生一些类金融的活动,但这些乱象并不意味着NFT技术本身的违法性。因此,对NFT及底层资产进行概念上的区隔,有利于后期出台相应的规定进行精准监管。

中国农业银行删除《关于禁止使用我行服务用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的声明》:6月21日,中国农业银行删除《关于禁止使用我行服务用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的声明》。目前,公告页面显示,您请求的资源无法找到。

此前报道,《关于禁止使用我行服务用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的声明》一文表示,农业银行坚决不开展、不参与任何与虚拟货币相关的业务活动,禁止涉及虚拟货币交易客户准入,并将对客户及资金交易加大排查和监测力度。一经发现相关行为,将立即采取暂停账户交易、终止客户关系等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2021/6/21 23:53:31]

03《倡议》中有哪些监管要点?

NFT底层商品的去金融化

《倡议》中提出“不在NFT底层商品中包含证券、保险、信贷、贵金属等金融资产,变相发行交易金融产品”。

这一条和《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的监管思路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的金融资产需要在经有权部门批准成立的金融机构进行交易,而将NFT与证券、保险、信贷、贵金属等金融资产进行挂钩的行为,本质上就是利用NFT不可篡改可信交易的技术特性绕过了监管,而这样的行为显然是后期监管的重点。

CoinEx发布《关于永久回购销毁CET》的官方公告:CoinEx官方消息,2021年3月12日,CoinEx发布《关于永久回购销毁CET》的官方公告。

公告中表示,根据此前《关于CET流通及未来应用的信息披露》的约定,CoinEx每天将平台手续费收入的50%用于回购CET,并在每个自然季度结束时将当季回购的CET全部销毁,直至CET总量减至30亿,目前CET总量为46.18亿CET。

经过慎重考虑,CoinEx决定在CET总量减至30亿后,继续将平台手续费收入的20%用于回购并销毁CET,直至CET全部销毁。[2021/3/12 18:39:03]

禁止削弱NFT的非同质化特征进行变相ICO

《倡议》中提出“不通过分割所有权或者批量创设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质化特征,变相开展代币发行融资”。

这一条下相信行内朋友们的主要担忧就是同一幅作品多份发售的行为,是否会纳入“批量创设”或“变相ICO”的范畴。的确,目前NFT文创项目采用的大多都是一份作品对应多个NFT的模式。因为一方面作品的数量有限,如果一一对应就无法利用NFT非同质化的特征辐射到更多的文创收藏爱好者,另一方面如果一幅作品只发售一个NFT,即该NFT成为原作品在数字领域的“孤本”,那势必会推高NFT产品的价格,达不到普惠性的效果,与发行NFT产品的初衷相背离。

相对于一些NFT文创项目每个NFT都有独立的底层作品而言,一幅作品发售多份NFT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NFT的非同质化特征。但是笔者认为复制是作品当然的经济价值产生方式,比如将一首歌批量录制CD,将一幅画批量印刷在服饰上,或者同一个作品授权给不同的主体进行商业运作。从法律规定来看,著作权的财产权中也有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对应的权利予以支撑。因此,笔者对于同一个作品发多个NFT是否纳入“批量创设”的规制范围保留意见,另一方面,其实从文义角度理解,本条所指的是以“变相ICO”为目的“分割所有权”或者“批量创设”的行为,因此聚焦的应该还是NFT金融属性的问题,并非一刀切所有同一个作品发多个NFT的行为。当然,就这一点,让子弹飞一会儿,静待最终靴子落地的形式。

计价和结算方式上的去代币化

《倡议》中提出“不以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虚拟货币作为NFT发行交易的计价和结算工具。”

这一条倡议在实务中其实已经达成了大范围的共识,不管是237号文还是更早的94公告都严令禁止虚拟代币的交易及结算,实务中法律也不保护所有虚拟货币的交易。因此,NFT在结算上应该严格采用法定货币计价及结算。

NFT的投融资限制

《倡议》中提出“不直接或间接投资NFT,不为投资NFT提供融资支持”

这一条还是规制NFT的金融属性,回归NFT产品的商品化属性,避免将NFT作为投资标的,变相炒作产品价格。从中也可以看出之后可能的NFT商品化监管倾向。

NFT平台/发行方的信息披露的义务

《倡议》中提出“真实、准确、完整披露NFT产品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这一条针对的是现实中某些平台以及发行方利用信息优势进行“割韭菜”或者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某些发行方/NFT平台在没有取得底层商品权利人充分授权的前提下就进行虚假宣传,声称与某些机构、有影响力的个人有合作/授权,从而推动NFT的销售,而往往在经辟谣后NFT的价值会大幅下跌。第二是在NFT发行中私自“锁仓”或者预留,导致最终可能发放2000份的NFT产品最终只有500份真正流入买家之手,剩余1500份在发行方或者平台手中,并在推高NFT价格后大量出手清盘。第三是有的NFT平台/发行方在产品说明部分采用许多不明确模棱两可的用语,导致消费者错误认知从而购买NFT。笔者也是NFT的收藏着,在某些平台购买时甚至发现平台/发行方完全不进行商品描述,最后买到手后笔者作为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这个NFT的发售份数、原作品作者、获得的权利等基本信息。

那么未来的监管趋势肯定是要求NFT平台/发行方充分履行信息披露的义务,至于在NFT领域有哪些信息需要披露,怎么披露,可以在监管未明确的前提下参考目前对于商品描述的有关规定,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要求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横向移植到NFT领域作参考,则NFT平台/发行方至少需要向用户提供NFT的原作品作者、铸造者、区块信息、权益描述、权益期限、发售份数等信息。

实名认证与反义务

《倡议》中提出“对发行、售卖、购买主体进行实名认证,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发行交易记录,积极配合反工作”

该条在实务中也已经成为共识,在此前网信办发布的《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八条中也已经有类似的规定:“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对区块链信息服务使用者进行基于组织机构代码、身份证件号码或者移动电话号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用户不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的,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实名认证意味着可溯源,平台进行实名认证也是为了进行自我保护,在涉及到、、非法集资这类刑事风险时能准确定位到实际有犯罪嫌疑的个人。当然,“实名认证、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发行交易记录”所带来的一个延伸的问题就是NFT平台/发行方需要基于《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保证其在处理、存储、流动数据过程中的合规性。

04后记

前两天看到一个数据,目前国内的NFT平台已经有200家左右,相比于NFT艺术品刚刚兴起的时候那几家独大,显然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趋势,也有越来越多的知名IP和机构入局NFT领域。从漫威、冰墩墩、CBA、敦煌到亚运会火炬,消费者喜闻乐见的NFT产品推动了数字文创的繁荣,笔者也收藏了许多自己喜欢的NFT产品。但与之而来的,行业的乱象也层出不穷,部分发行方/平台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行金融运作之实,很多消费者也因此对NFT产业失去了信心。

在这个关键点上,《倡议》的发布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既肯定了NFT对于整个社会积极正面的影响,又提出了行业务必注意的行为“红线”,警惕金融风险,就这一点其实是一个重大的利好,相信也降低了从业者对于NFT作为代币一刀切监管的焦虑。有监管的市场才是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市场,相信《倡议》的推出会让这个行业行稳致远。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31ms0-1:15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