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互联网重回历史岔路口》
2007年,乔布斯发布第一款触屏手机——iPhone,颠覆了互联网行业规则。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启发,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开创一种全新的电子货币——比特币。
当时的乔布斯大概想不到,iPhone对互联网行业的改变,直接触发了Web2移动互联网封闭式发展的黄金十年。
当时的中本聪大概更想不到,十多年后,当Web2的可能性被穷尽后,原本为抵制全球法币通胀的比特币和区块链,会成为开启Web3大门的关键钥匙。
移动互联网发展十多年后的现在,仿佛行之末路,谈论大公司的垄断和封闭成为一种正确。在互联网巨头的残酷征伐下,大厂的城墙越垒越高,普通用户们的数据所有权和隐私权朝不保夕。当流量红利消失,增长变缓,本以为互联网行业只剩存量博弈,Web3却让行业看到新希望,峰回路转,人们开始向往一种新的互联网未来。
在这个新未来,用户将拥有平台,而不是平台拥有用户。用户的时间、注意力和数据不再是平台贩卖的商品,内容和数据的所有权重新回到用户手中,股东利益不是第一位,Web3应用由社区共同创造和拥有。最重要的是,互联网将不再封闭,开源和开放成为Web3共识,进而迸发更多的创新可能性。
熟悉互联网发展历史的人,到这里可能会说:等一下,开源和开放,不是互联网早期的特征吗?历史的河流弯弯绕绕,难道又回到从前?
都说「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互联网却似乎在追溯自己的源头,又回到Web2曾经的分叉路口,站在历史的河流里重新出发。
币安恢复 TORN 存款,将把 TORN 移至创新区:5月29日消息,币安发布公告称,已恢复以太坊和 BNB Chain 上的 TORN 存款,并将于 2023 年 5 月 30 日之前将 TORN 移至创新区。
此前报道,币安于 5 月 21 日称,由于 Tornado Cash 协议遭到治理攻击,币安将暂时暂停 TORN 充值,直至另行通知。[2023/5/29 9:49:10]
索性,我们就从开放和封闭这个维度,重新走一遍互联网之路。
曾经开放的Web2
在「流量为王」、砸钱烧钱为主要成长方式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心动科技CEO黄一孟在腾讯、网易、B站等游戏巨头的缝隙中,仍然成功培育出TapTap这样出色的游戏发行和内容平台,这固然因为他很懂游戏,更离不开他对开放社区的深入理解。
心动之前,黄一孟2003年曾创立VeryCD,这是中国版的eMule,一个基于开放源码的P2P媒体资源共享网站。当时,VeryCD的理念就是「分享互联网」,想通过开放的技术构建全球最庞大、最便捷、最人性化的资源分享网络,也一度真的成为浏览量最大的资源分享网站之一。
在当时的中国互联网,黄一孟不是唯一一个信奉开放理念的创业者。最近黄一孟在推特中怀旧,回忆十几年与阿北、Mtime创始人马锐拉一起商量,要如何把豆瓣、VeryCD和Mtime的电影资料开放协议打通。
黄一孟的回忆不无感伤,「那是Web2.0的黄金时代,大家都认为开放是理所应当的,各网站各司其职拼凑起一个更丰富的互联网。」
RippleNet前总经理:Coinbase正在从加密货币交易所过渡到支持加密货币的银行服务:金色财经报道,RippleNet前总经理Asheesh Birla在社交媒体上称,Coinbase正在从加密货币交易所过渡到支持加密货币的银行服务,根据其2023年第一季度的收益记录:通过利息收入、区块链奖励和保管费产生的存款收入现在占Coinbase收入的最大份额。仅USDC存款的利息就产生了1.99亿美元,约占Coinbase总收入的18%。Coinbase的收入正慢慢从消费者转向高利润的机构客户,机构交易收入较上一季度增长67%。[2023/5/7 14:47:57]
黄一孟推特
的确,Web2曾经是开放的乐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曾经盛极一时的RSS协议。
RSS是一种网络聚合器协议,它允许用户以一种标准化的、计算机可读的格式访问网站的更新。订阅RSS可以让用户在一个新闻聚合器中及时跟踪许多不同网站的更新,而无需挨个打开检查。翻译成人话就是,使用RSS的用户可以定制属于自己的内容信息流。
当时,互联网行业仍属早期,现在常见的Facebook、Twitter、微博等大型应用程序仍未诞生,人们使用RSS来追踪不同网站的更新,定制自己喜欢的信息流。正如黄一孟所说,十年前,无需登陆注册的API、RSS、XML导出是很多网站的标配。
韩国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协会将与政府协商,实施行业自律规定:1月12日消息,韩国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协会(DAXA)表示将通过与国会和金融当局的密切协商,实施数字资产领域的自律规定,目前已任命了8名外部顾问,并成立了4个小组委员会,含交易支援、市场监督、合规监督、教育领域,主要由顾问担任,并正在制定共同的自律方案。[2023/1/12 11:07:53]
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App应用涌现,用户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App就会给我们提供相应信息。我们不再需要定制自己的信息流,APP会根据我们的浏览偏好「持续推送」。目前我们常用的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内容应用,其实都是基于RSS的封闭式服务。与之对应,GoogleReader、feedsky等优秀的RSS提供商纷纷被关闭,支持RSS的网站也在日益减少,这个协议似乎正在成为历史的尘埃。
哪怕是移动端APP,也曾有过开放时代。微博早期曾着手搭建开放平台,并提供API接口给第三方开发者来构建个性化的客户端产品,从而诞生了一批具有极强个性化色彩、更少广告的第三方微博客户端,受到用户欢迎。然而,不愿意看到第三方客户端发展壮大的微博,陆续以安全问题等理由多次关闭基本权限。直到2017年,有开发者透露,微博已经彻底封闭开放接口,这意味着第三方客户端几乎全军覆没,微博再度封闭起来。
另一个受欢迎的开放产品是2011年诞生的应用IFTTT,英文为IfThisThenThat。顾名思义,你可以在IFTTT上设定一个条件,让系统为你做出特定的动作。
美FDIC代理主席:没有一家加密公司拥有联邦存款保险:金色财经报道,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代理主席Martin Gruenberg周二在参议院听证会中表示,没有一家加密货币公司拥有联邦存款保险。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高级成员参议员Bob Menendez询问道,\"事实上,此时FDIC保险不涵盖任何类型的加密货币,对吗?\"Gruenberg回答“是的。FDIC的优势在于公众对我们存款保险体系的信心。如果这种信心受到质疑,它确实会使系统面临风险”。Menendez表示,FTX的崩溃再次呼吁国会认真审视加密货币交易所和借贷平台。[2022/11/16 13:09:15]
作为一堆网站的开放集合,IFTTT可以让用户只需要挑选其提供的第三方服务里的某一个,指定它出现某种状态时,就触发另一个服务的某个动作。一切可以在弹指间完成。例如,你可以设定IFTTT在天气状况变成下雨时给你发推送;你可以设定IFTTT在发现有人在Twitter上提及你时,将对方提及你的内容发到Evernote里;也可以设定IFTTT在某个RSS有更新时,将更新的内容发送到ReadItLater里。
在Web2发展早期,这种开放思维让不同产品的创新像乐高一样可组合和叠加,在信息聚合和彼此启发的基础上,出现更多不可思议的复利效应。
然而,开放和封闭之间,历史终究做了自己的选择。
如今我们回头看,随着苹果应用系统的诞生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曾经向着开源和开放走去的Web2大批协议在竞争中被淘汰,反而是注重护城河、知识产权和垄断的互联网应用越杀越勇。在这样的路径下,Web2自然而然开始转向,由开放走向封闭,进而发展成如今我们熟悉的垄断巨头。
Aurora CEO:彩虹桥阻止了一起攻击事件,攻击者损失5枚以太坊:8月22日消息,NEAR生态EVM扩容网络Aurora的CEO Alex Shevchenko在Twitter上表示,北京时间8月21日凌晨,黑客向彩虹桥提交了一个伪造的NEAR区块并尝试对彩虹桥发动攻击,但被看门狗在4个以太坊区块的时间内阻止并导致黑客损失了5枚以太坊。Alex Shevchenko表示,本次攻击与今年5月1日的攻击手段相同,此前的攻击中黑客损失了2.5枚以太坊。[2022/8/22 12:41:34]
也许,a16z创始人MarcAndreessen的那句名言「软件正在吞噬一切」,正是对Web2最好的注脚。
开放与商业化的两难
开放和开源明明有利于创新,为何会被历史抛弃。这离不开Web2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经典难题,如何盈利?
Web2最大的盈利逻辑,就是「流量变现」。
自从互联网企业的鼻祖雅虎开了服务免费的「好头」以后,「烧钱赚流量」和「流量变现」就成为了横亘在所有互联网企业面前的难题。如何获得流量和流量的变现效率,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互联网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值表现。
这一点,腾讯早期商业模式的发展史可以体现的淋漓尽致。腾讯最早期的产品,就是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即时通讯工具。虽然用户数量高速增长,但用户并没有付费习惯,腾讯当时也就没有很好的变现方式。
为实现盈利,腾讯先是通过电信增值服务、虚拟商品销售以及「Freemium」三种模式收费,随后不断扩充其他的免费产品和内容,例如微信、QQ音乐、QQ门户、QQ游戏等,进而通过增值服务、广告、娱乐和电子商务等,不断扩大「流量变现」的尝试。
在这样的商业逻辑面前,用户数量和使用时长就是每个互联网公司最大的蓄水池,应用需要围绕用户来变现。这也倒逼互联网应用想尽各种办法,将用户留在自己封闭的生态体系内,甚至不惜彼此屏蔽和垄断,也就有了我们很熟悉的阿里系、腾讯系、字节系等巨头之间的各种战争。
Web2机制下,开放和开源,恰恰是盈利的反面。
当RSS服务盛行时,意味着大量网站的流量其实被窃取了,用户可以通过RSS订阅直接跟踪网站更新,等于掐断了这些网站和应用的流量,网站的内容生产者无法获得点击率和流量,从而无法通过广告等形式变现。
当微博开放API给第三方开发者,意味着也将自己主站的流量分享了出去,微博自主产品的流量和点击率自然而然会下降。在「流量为王」的Web2时代,这分享的不仅仅是流量,而是商业价值和变现机会。这种模式对上市公司微博来说,肯定无法长久。
再比如,在传统互联网中,TCP/IP、HTTP、SMTP这些建立互联网基石的开放协议,明明具有极高的价值,但其发明者却很难有途径来变现,无法匹配与贡献相匹配的价值,往往只能「用爱发电」。
一切历史选择,都离不开人类追逐利益的本性,这没有道德色彩,只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为了盈利,Google不断砍掉无法变现的应用,无论它多么被用户喜爱,包括使用RSS的GoogleReader。
为了盈利,腾讯对建立在自己生态上的应用生杀予夺,几行代码就可以掐断一个小程序应用的生命线,无论它多么成功,只因对自身业务造成威胁。
为了盈利,互联网巨头视用户流量入口为金色大门,彼此之间互相屏蔽,无论这给用户造成多大不便。
直到最后,当用户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发生冲突,互联网应用们仍会选择利益,毕竟他们只需对股东和自己负责。
在商业化盈利的终极目标下,流量越来越昂贵,互联网应用变得越来越封闭和垄断,经过其生态系统的任何过客都要留下「买路财」,进而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Web2时代的庞然大物。
Web3:激励机制改变
要改变Web2的模式困局,势必要改变商业的激励机制。
感谢中本聪,十多年前提出的比特币概念,在层层演变下,最终颠覆了企业商业模式和社会协作模式。
正如「胖协议」理论所说,上一代共享协议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价值,但这些价值大部分都是在应用层,以数据的形式重新被获取。
Web3将颠覆这种生态的关键要素,就是共享数据层,和引入加密token。
通过开源和去中心化网络来存储用户数据,而不是互相独立的应用访问来控制不同的信息孤岛,Web3降低了新参与者进入门槛,让创新想法可以像乐高一样层层搭建,并创建一个生态系统:上面的产品和服务将更具活力和竞争力。在相同且开源的协议上,市场可以构建若干个竞争、非合作、但可互相操作的服务。这也防止了「赢者通吃」的市场垄断。
另一方面,引入token后,当token升值时,就会吸引早期投机者、开发者和企业家。他们成为协议的利益相关者、并在经济上支持它的成功。然后,获得早期利益的部分持有者,为进一步提升token价值,将会围绕协议创建应用和服务,不断壮大协议生态。部分应用会变得很成功,引入更多新用户,这进一步增加toekn的价值,吸引更多企业家的关注,带来更多的应用,从而形成一个正向循环的生长机制。
在开放和token的双重作用下,既确保了用户数据的安全、隐私和控制权,被用户自己所有。协议、应用、开发者、用户的利益也彼此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成为整个利益循环系统中的重要参与者,每个人都可以是是架构师,参与Web3平台的建设,并通过智能合约获得与劳动成正比的激励。每个人都拥有平台。
Web2时代开放与变现无法兼得的困境,将被彻底打破。尽管Web3当前仍讨论多于落地,但它都在困境中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和前进方向。互联网发展撞了南墙后,在技术创新的帮助下,又重新回到曾经的分叉路口,沿着前人开放和创新的路径,继续向前走去。
Web2从开放,到封闭,再到Web3的开放,颇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演变意境。
这条河流的历史航道看似走了弯路,却也是必经之路。在当下的每一刻,每个市场的参与者都做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历史的航向由利益所凿刻。比特币和去中心化区块链的诞生,将power从少数人手中释放出来,分散给更广大的人群。历史的最终选择,也必将符合power所有者的利益,即我们每一个人。
鸣谢:感谢0x49对本文观点的贡献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