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财:区块链数字藏品成为中国数字新文创的典型代表,2021年是数字藏品元年_区块链:MYNFT币

“文化也是生产力,但目前仍面临文化经营、数据产权不清晰等难题,需要用数字技术搭建新基建,构建文化共享数据平台,用科技方式促活文化经济。”12月1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在2021年第八届中国文化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龙马学者特聘教授魏鹏举在论坛上发布了年度重点研究报告《区块链技术激活数字文化遗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文物事业还存在着文物资源利用程度不高、利用手段不多、利用不当等问题,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及其应用体系在实践中正在成为目前解决这些难题。

魏鹏举指出,以数字藏品为代表的数字文创新形态,不仅使文化遗产在新的数字时代“活起来”,也能让它们在新世代年轻人中“火起来”,成为促进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中央财经欧阳日辉:央行数字货币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各国的数字货币都处于试运行阶段,数字货币对于跨境支付结算将产生巨大影响,对跨境支付结算的交易模式将产生重大变革,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安全性与稳定性,也将强化跨境支付的监管。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将带来新一轮的货币竞争浪潮,各国争相研发数字货币,致力于在数字货币领域取得先发优势,客观上会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华夏时报)[2020/11/3 11:29:38]

文博数字化加速进入内容时代

2020-2021年全球进入疫情周期,全球博物馆都在主动拥抱技术和互联网,以期持续保持与社会和新生代观众的关联。文博数字化也加速进入内容时代,将文化资源变成被分享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各方文化资源也开始出现更多互相融合。

声音 | 中央财经大学朱建明:区块链的应用虽有落地,但仍处于起步阶段:金色财经报道,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建明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区块链技术研究与世界其他国家趋于同步,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供应和储备。区块链的应用虽有落地,但仍处于起步阶段,除了比特币外,尚未出现“杀手级”应用,未来仍需不断探索。他同时指出,未来区块链技术发展将会成为其他技术的支撑。比如,人工智能发展要以海量大数据为基础,区块链可以确保数据可信性。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可以为更多新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2019/11/27]

而近年来,随着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扩展现实等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内容的制作成本大幅的降低,并推动硬件消费体验的升级和内容生产效率的提升,这些都为包括文物在内的文创新形态奠定了技术基础。

声音 | 中央财经大学李晓林:区块链将冲击保险精算师这一职业:在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中国财富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晓林在演讲中提到:保险是做风险关系,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在其中大有应用。假设一个人被监测出有癌症,这个症状就进入到了区块链系统上,可以自动立即形成赔付,一方面生成自动给保险金,另外一个方面可能给配置相应的医疗资源。这一个事情看起来简单,事实上由于一切在一瞬间完成的,这个过程当中改变原来保险相关资源。李晓林表示,这种情况下,保险精算师的定价就不需要了。[2018/7/8]

互联网上公众可触及的文博文物数字内容呈现爆炸性增长的趋势。根据数据显示,全国被调查的文物的数字化比例为44.11%,其中珍贵文物藏品的数字化比例为67.82%。而在国外,法国卢浮宫数字化程度高达75%,大英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比例也近50%。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黄震就比特币是否为泡沫发布文章:在文章中,黄震教授认为:如果用传统金融眼光来看,比特币就是一种泡沫,而且现在这个泡沫越来越大。但是现在这些数字经济背后的原理是很多人没有看懂的,特别是比特币的所谓自信任的机制,解决了货币发行乃至整个金融中非常大的痛点——信任——信奉它的人越来越多,就变得不是泡沫了。[2017/11/30]

对此,数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成为一个挑战。央财报告指出,以区块链为核心的数字技术有三大作用:规范数字内容标准、明确数字内容的权利归属、完善数字博物馆建设。因此,数字技术是促进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最优方式,区块链将成为文博文物数字化新一代基础设施。

“在推动文化艺术品的身份认定和管理时,可借助于高新技术比如区块链,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简化程序,加大处罚力度,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燕东升在论坛上表示。

魏鹏举认为,没有实现数字化,文物活起来的目标就只是空中楼阁,其承载的文化信息缺失了走向公众、走向世界的窗口,博物馆也难以在新的时代履行自身的使命和职责。

多家博物馆通过数字藏品探路文创高质量发展

根据央财报告调研显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藏品成为中国数字新文创的典型代表,2021年也成为数字藏品元年,蚂蚁、腾讯相继推出数字藏品发行平台鲸探和幻核。其中蚂蚁鲸探于10月21日推出了重点针对文博领域的“宝藏计划”,目前共为故宫、国博、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17家文博机构的提供了数字藏品服务。

“区块链技术可以对数字作品进行标记生成惟一数字凭证,同时使得数字作品在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真实可信,有效保护发行者版权和消费者权益。”蚂蚁集团蚂蚁链技术总监闫莺表示。蚂蚁链为蚂蚁鲸探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区块链、3D渲染、IoT、语音交互、虚拟现实等技术,形成一套融合技术解决方案,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新型可复制商业模式,让IP方、创作方和藏家之间形成互动关系,形成新的IP转化渠道。

魏鹏举表示,文博文创的高质量发展也必须依托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产业效益,扩大传播影响,弘扬优秀文化。

在国际上,也不乏文博NFT的案例。5月14日,意大利乌非兹美术馆把米开朗基罗的一个作品数字加密上线,跟一个艺术品公司合作卖了14万欧元,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与国外NFT应用偏向于金融资产化不同,中国在互联网公司的摸索下形成了新的发展模式,也逐渐建立了中国优势。

央财报告以蚂蚁鲸探的数字藏品为例,总结了中国数字藏品意义:一是合规可控,符合国家的法规政策,开创了一种新型可确权、可追溯的文化消费;二是中国企业有充分的自主研发技术保障,2021年全球高相关度区块链授权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蚂蚁集团是1252件专利居榜首,其后是腾讯391件,第三名是IBM拥有297件;三是用户规模优势;四是合作共赢,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因此变得更加高效;五是低碳环保,数字藏品能耗极低,不到供应链NFT的1%左右,真正做到低碳环保。

“长远来看,数字藏品将成为焕新文博的重要载体,推动弘扬传统文化的一股新气象。而蚂蚁等科技公司的数字藏品业务将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其实践也成为利用区块链技术激活文化遗产的典型探索。”魏鹏举表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15ms0-1:13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