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前:如果央行数字货币直接运行在ETH等网络,惠及没有银行账户的群体实现金融普惠_数字货币:LIBRA

据新浪财经消息,国际金融论坛2021春季会议在北京举行。在论坛“数字货币与未来数字化转型”环节,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研发需要在七个方面重点考量:一、技术路线。基于账户,还是基于代币?基于账户和基于代币两条技术路线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实质上代币也是一种账户,只不过是新型账户——加密账户。相比传统账户,用户对加密账户的自主掌控能力更强。二、价值属性。央行直接负债,还是运营机构负债?本质区别在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一栏,记录的是终端用户的央行数字货币还是代理运营机构的准备金。三、运行架构。双层,还是单层?双层架构正逐渐形成各国的共识。数字人民币也采用双层运营体系。个人以为,双层运营与单层运营也并非二选一的关系。我们可设想,如果央行数字货币直接运行在以太坊、Diem等区块链网络,那么中央银行可借助它们的BaaS服务,直接向用户提供央行数字货币,而无须借助中介机构。单层运营可以使央行数字货币更好地惠及没有银行账户的群体,实现金融普惠。四、是否计息。数字人民币目前不考虑计息。五、发行模式。发行,还是兑换?区别在于:前者由中央银行发起,属于主动供给;后者由货币使用者发起,属于按需兑换。央行数字货币的生成是发行还是兑换?取决于它的定位以及货币政策的需要。六、智能合约。数字货币不能只是对实物货币简单的模拟,若要发挥“数字”的优势,未来的数字货币一定会走向智能货币。当然,前期我们也观察到一些由于智能合约安全漏洞而引发的系统灾难,说明该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改进。所以央行数字货币应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基础上,宜从简单的智能合约起步,逐步扩展其潜力。七、监管考量。在数字世界中,数字身份的真实性问题、隐私问题、安全问题或涉及更大的社会治理命题,需要我们做深入的研究。姚前特别表示,已离开人民银行,所说仅代表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也不代表其现所在机构。

姚前:迈入Web 3.0的大变革时代:金色财经消息,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为新书《Web3.0:下一代互联网的变革与挑战》发布前言,他表示,Web 3.0是一场数据变革,数据“所有权”和身份“自主权”将从大型平台回归到用户手中,互联网将更加平等,更加开放,更加符合群体利益。它是一场信任变革,信息互联网将演化为可信的价值互联网,并衍生出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分布式经济、分布式金融。它是一场组织变革,企业的痕迹或将被“抹除”,没有董事会,没有管理层,没有公司章程……仅依靠算法就可开展各类业务活动,“无组织形态的组织力量”将成为经济系统的内在驱动。它是一场体验变革,互联网将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人性化,更加个性化。(比较官方公众号)[2022/8/31 12:58:49]

姚前:对跨国平台企业征收数字税有助于维护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表示,2020年《OECD/G20关于实现包容性数字税框架的“双支柱”路径的声明》提出的“用户参与”方案认为,用户数据是社交媒体、搜索引擎以及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业态价值的创造基础,因此赋予了用户所在国向相关数字平台征税的权力,且无论数字平台是否在本国有实体存在。同时,对跨国平台企业征收数字税,亦有助于维护来源地税收管辖权。(贝壳财经)[2020/12/16 15:22:26]

声音 | 姚前:各国央行数字货币试验是比较秘密的曼哈顿工程 未必符合开源社区的需求: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前所长姚前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将Libra与各国央行数字货币进行了对比,他表示,两者虽然均采用加密货币技术,技术路线有相似之处。但在发行方、技术平台、可追溯性、匿名性、与银行账户耦合程度、是否支持资产发行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货币层次看,央行货币是M0层次,银行存款等传统信用货币在M1和M2层次,而Libra则是在更高的货币层次。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M0与M2的比值约为4%。与数字M0相比,数字M1、M2……Mn更具想象空间。从创新角度看,各国央行数字货币试验基本上是比较秘密的“曼哈顿”工程,这种方式未必符合现代开源开放社区的发展需求。(新京报)[2019/11/14]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15ms0-1:4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