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拜登政府1.9万亿经济刺激方案通过关键环节获参议院同意后,加密货币市场在股市、债市休市时出现大幅回弹,反映了市场对通胀前景的预期。
然而,今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两次突破1.6%最终站上1.6%上方,续刷近13个月以来新高;美元指数续刷三个半月新高,突破92;亚股高开低走,中日韩三地股市全线收跌,其中以中国股市跌势惨烈,被称作遭遇“黑色周一”并进入技术性熊市,沪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跌2.30%、3.81%、4.98%,恒指跌超2%。
在美股指数、纳指期货转跌后,加密市场也出现普跌,其中比特币一度跌至5万美元/枚下方。截至发稿,比特币仍在5万美元/枚附近震荡,这也是全球资产市场拉锯的状态。
2-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幅度超100个基点,打破40多年来纪录:金色财经报道,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自1981年以来首次较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逾100个基点。2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高达4.9974%,比10年期收益率高出100个基点以上。上一次2年期收益率低于10年期是在去年7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暗示终端政策利率可能需要高于此前预期。利率互换合约价格显示,3月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略高于加息25个基点。[2023/3/8 12:48:06]
究竟怎样理解1.9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不断上行的美债收益率?美元指数在这种背景下悄然走强意味着什么?全球股市面临风格切换,对主流加密资产有什么影响?
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短线跳涨,现报1.65%:行情显示,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短线跳涨,现报1.65%,日内涨1.65%。现货黄金短线跌幅扩大至10美元,现报1821.9美元/盎司。[2021/5/12 21:54:53]
通胀可能不及预期
上一篇文章提到美债收益率/无风险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胀率,这组公式不能说是错的,但对于当下的情况,理解容易出现偏差。中金公司Kevin策略研究最新报告指出,更准确的写法是通胀预期=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两者之差才是所谓的通胀预期。
这组逻辑说的是,如果实际利率以与名义利率同样甚至阶段性更快速上行,债券对于投资者来说吸引力削弱,若实际利率不会走高,名义利率走高则在通胀情况下持有债券是合适的。而中金认为当前的情形指的恰恰是第一种。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日高: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日高,现报1.640%,日内上涨1.62%。[2021/3/26 19:19:02]
若实际利率走高会带来什么情况?黄金与实际利率呈现负相关,在真实回报率抬升的背景下,现金流为“负”的黄金资产吸引力下降,另外,实际利率抬升意味着实际的融资成本走高,对于高估值、拥挤交易部分的边际影响相比单纯通胀预期抬升时更大。
根据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的观点,若只关注通胀预期,很多资产变动对不上通胀预期。但如果按照实际利率上升的这个解释,当前市场出现的美债卖压、美股风格调整、美元指数走强以及金价下跌的信息就能够对得上了,尽管美联储的官员声称并未观察到实际利率有多大变动,后者可能指的是实际利率仍在美联储能接受的范围内。
法兴银行:预计到今年年底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将达到2%:法兴银行:考虑到财政支持、基本面改善、金融环境宽松以及美联储的宽松支持,预计到今年年底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将达到2%,该预期面临的关键风险在于美联储方面的回应。(金十)[2021/3/9 18:27:17]
本周美国财政部将标售620亿美元的美债,根据CFTC报告,资产管理公司净空10年期国债创下2016年以来最高。
摩根士丹利美国首席股票策略师迈克尔·威尔逊称,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非线性波动终于让投资者意识到了风险,股市的投资者已经明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一个“假利率”,美联储在2月份将资产负债表扩大了1800亿美元,比其目标高出50%,然而美债收益率却反而飙升了,“市场正在引导美联储,而不是美联储引导市场"。
比特币当然可以继续持有
实际利率上升对于投资的影响,根据中金Kevin策略,股票资产>原油和工业金属在内的大宗商品,国债和公司债在内的债券类资产表现最差。板块层面,上中游周期品和下游消费品表现最佳,金融类板块其次,防御类板块相对落后。
注意,实际利率上升影响的是估值、拥挤交易的高风险资产,在美国科技股和成长股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而比特币虽然是高风险高波动资产,这类资产却不会产生现金流。
但在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高盛重启旗下加密货币交易部门,其加密数字资产全球市场部的负责人MattMcDermott在播客上公布对客户的调查情况,情况显示目前40%的客户在加密货币有旺盛的需求。另外其进行的另一项类似调查的结果显示,33%的人预计到年底将超过8万美元。
钱通常是聪明的,长期主义也没有过时。知名财经大V“秋源俊二”今日撰文称:“宏观不可观测,也不知道的怎么变动,现在市场都盯着十年期美国国债利率变化做投资决策,和之前,拿着零利率,长久期算稳定性公司的估值,一样是有问题的。”
比特币短期会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但长期还是看供需。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