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辉:数字信任机制可成为万物互联的可信认证工具_数字货币:哪个不是区块链特性

12月24日,在由中央财经大学主办的2020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中国银行原行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李礼辉表示,区块链可以建立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以算法程序表达规则,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通过共识协议和编程化的智能合约,可以自行确定并交付执行,交易各方认同的交易条款,可以引入法律规则和监督控制的节点,确保价值交换,符合契约的原则和法律规范,避免无法预制的交易风险。

李礼辉:有必要抓紧研究发行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数字货币的可行路径:10月22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表示,能够成气候的数字货币必须是可信任的,法定数字货币因为法定地位和国家主权背书而可信任,其他任何机构的数字货币要做到“可信任”,必须具备一些品质,包括:具有公众信任机构的信用背书,具有商业价值的客户规模,具有可审计的金融资产支撑。(金十)[2020/10/22]

数字信任机制可以成为万物互联架构中的可信认证工具。经济社会的链接架构正在由平面的、中心化互联迭代升级为立体的分布式交互,数字世界不再只是大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和低速率的互联网络,而是中心化与分布式多元符合的架构,是超规模、超高速的数字链接。

李礼辉:今年年内或明年年初进一步扩大数字货币的试点范围是有可能的:8月27日消息,《中国日报》近期邀请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李礼辉进行了专访。李礼辉表示,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一些小规模的应用场景已经得到了验证,有了公开的案例。但试点范围仍然相对较小,涉及人数较少,真正扩大试点范围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未来,数字货币试点可以考虑逐步推广,前提是保证底层技术和系统平台达到稳定运行的标准,应用场景的设计能够满足大众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从进展程度来看,今年年内或明年年初进一步扩大数字货币的试点范围是有可能的,但能否较快推广至全国还需要观察。

如果数字货币试点进一步推开,首先需要满足规模化可靠运行的基本条件,即满足“超大市场级别业务”和“高并发”的需求。“超大市场”指一旦试点扩大,将会涵盖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主要区域,范围广,消费人口密集。“高并发”指在技术层面可以保证数字货币系统能够同时并行处理相当多的用户请求。如果试点扩展到港澳地区,还要考虑相应的制度安排。涉及到数字货币跨境使用的,要有综合化的技术平台进行对接。[2020/8/27]

声音 |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区块链等技术正在重构金融的服务模式: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财经》、《财经》智库承办的2018中国财富论坛昨日在青岛举行。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表示:“这几年是发展最快的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包括现在讨论热烈的区块链,正在形成新的生产力,也正在重构金融的服务模式。”[2018/7/8]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0ms0-1:4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