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即法律?区块链真的可以构建“理想的乌托邦”吗?_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7年前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57岁的蒂姆·伯纳斯·李独自坐在舞台中央的电脑前,接受来自全世界人民感谢的掌声。

他在键盘上敲出了一行字显现在了大屏幕上——“Thisisforeveryone”,意喻万维网是送给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礼物。

的确,正是因为他的发明,将这个世界彻底连为了一体。

时光拉回到1990年的圣诞节假期,当时籍籍无名的网络工程师蒂姆·伯纳斯·李,利用闲暇时间创造了现代互联网的前身——万维网。

蒂姆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概念“去中心化”。一时间,“网络天生能够抵御几乎所有形式的控制”“代码即法律”……各种振奋人心的评论和报告让全世界目不暇接。

Compound Labs发布多链借贷协议Compound III代码:6月30日消息,Compound背后团队Compound Labs周二发布了多链借贷协议Compound III的代码。虽然该协议尚未推出,但开发人员可以将代码集成到现有平台,并提供改进建议。

Compound III旨在成为一种可治理的协议,在资本和交易费用方面具有低成本优势。Compound Labs的工程副总裁Jared Flatow在周三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其中一种方法是纳入一项单一的可借入基础资产,并将所有其他资产作为抵押,以降低风险和提高资本效率。

虽然Compound已经公布了其代码,但还没有公布实际协议本身。尽管如此,发布的代码标志着跨链去中心化借贷在以太坊EVM链上成为现实的重要一步。

Flatow在帖子中写道,“开发人员可以开始计划与Compound III的集成,并审核代码库以及提出改进建议。”(The Block)[2022/6/30 1:40:31]

但是最终,现实打了所有人的脸。

苏富比以540万美元售出的“互联网源代码”NFT 被发现有代码错误:苏富比以 540 万美元售出的“互联网源代码”NFT 被发现了代码错误。据悉,眼尖的这位推特用户在网上指出了这个代码错误(“” 错误的显示为 “”)。相关人士表示由于元数据似乎仍然可以更新,因此可以修复错误,并表示苏富比表示他们将与买家合作纠正错误。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个“错误”实际上可能为 NFT 增加价值,类似于运动卡和邮票等收藏品的印刷错误。[2021/7/2 0:22:34]

如今的互联网不仅被互联网巨头们所控制,就连其本身也已经堕落成了“控制”的工具。而我们也不得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虚拟世界并不是遗世独立的。

所以今天,当区块链重拾“代码即法律”的古老信仰时,我们也不禁要问,区块链真的能构建理想的乌托邦吗?还是又会继续踏进某些拙劣且重复的陷阱?

声音 | Brave创始人:宁愿关闭Brave,也不允许浏览器代码中存在后门:隐私保护浏览器Brave首席技术官Brian Bondy接受采访时表示,Brave根本不收集用户的浏览数据,因为所有数据都是用只有用户拥有的密钥加密的。此外,Bondy还表示,未来12个月Brave将有详细的开发计划公布,包括在集成、Brave的本地加密钱包和支持Brave奖励的平台方面投入更多工作。在审计问题上,一些用户对美国国家安全局、FBI等机构可能会干预Brave表示了担忧。Brave创始人Brendan Eich表示,目前并未出现这种情况。而且真要如此的话,他宁愿“关闭Brave”也不允许在浏览器代码中存在后门。Bondy称,Brave革新在线广告的努力必将遭遇一些障碍,但他相信不断创新将使一切迎刃而解。当被问及如果像Facebook和谷歌这样的主要网站决定不与Brave兼容会怎样时,Eich称,这是一场他们可能赢下的军备竞赛。他解释说,就目前而言,Brave看起来就像大多数网站的Chrome一样。(CryptoSlate)[2019/11/18]

智能合约

动态 | 报告:九成数字货币代码相似度高涉嫌抄袭:近日,Netta实验室和西安交通大学合作推出的数字货币C++代码相似度研究报告显示,该报告选取的488个数字货币中,只有38个相似度低于80%,这意味着,超过九成数字货币相似度超过80%。Netta实验室创始人谢绍蕴表示:“数字货币项目的相似度高折射了区块链本身现存的发展瓶颈,目前行业仍缺乏真正去创新突破和把解决问题,把实现应用落地放在第一位的行业务实者,而大家都抱着做实验的心态和侥幸心理在做项目。”[2018/9/8]

1996年,法律学者、计算机科学家、密码学研究工作者尼克·萨博,将法律和计算机这两门学科中的关键要素结合一起,创造了“智能合约“的概念。

所谓智能合约,实际上就是一种基于规定触发规则的、可自动执行的计算机合约,也可以看作是传统合约的数字版本。但是这项技术在被提出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因为缺乏可编程数字系统和相关技术而没有被用于实际产业中,直到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才为其提供了可信的执行环境。

2013年底,19岁的维塔利克·布特林正式发布了以太坊白皮书《以太坊:下一代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将智能合约引入区块链,不仅打开了区块链技术在货币领域之外的应用,也开启了区块链的2.0时代。

和比特币相比,以太坊的架构更加的抽象,其虚拟机不仅仅可以用来转账,还可以执行可执行代码,也就是智能合约。

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个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淘宝”,买家和卖家先在这个“区块链淘宝”上进行抵押,然后双方签名一套智能合约——由该区块链所连接的预言机读取验货、发货和收货的信息,当买家收到经过验证的真货之后,智能合约就会通过预言机接收到这个信号,然后自动执行转账操作。

再比如,我们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讨债,当欠款到期之后,智能合约便自动执行,让“老赖”根本无法赖着不还!

是不是听着很酷炫?很振奋人心?这不就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代码即法律”吗?

所以,从以太坊的出现之后,用智能合约来取代法律,便成为了一种原教旨主义式的技术信仰。

代码即法律,只是看上去很美

无论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区块链淘宝”,还是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进行讨债。它们的前景看上去确实很美好,但是,这仅仅只是理想情况。

因为智能合约的强大执行性仅仅是在区块链上的世界。

而区块链和真实世界的连接与交互,也就是预言机是非常脆弱的——谁来验货?如何保证发的货是真的?谁来保证运输的路途中没有损坏和掉包?谁来保证买家不会耍赖,收到了说没有收到,或者直接掉包?这些信息,区块链本身什么都不知道,预言机读取什么,它就会根据相应的信号来进行操作,仅此而已。

所以,现实很骨感!想要用区块链的自治规则代替法律社会,首先需要全世界的人都在区块链上进行生存才可行,否则的话,就是看上去很美!

并且,因为智能合约强大的执行性,一旦运行起来,无法在代码规则之外进行人为干预,所以如果智能合约本身存在漏洞或者问题,在运行期间是根本无法挽救的。

比如说以太坊的“DAO事件”。因为以太坊的parity钱包代码漏洞,导致有人用1美元锁死了价值1.54亿美元的以太币。所有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无法阻止,无法干预。

简单的来说,这起事件是“黑客”找到了一种方法,用智能合约起草者没有考虑的方式从合约中盗取了资金。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这个盗取资金的人,可能根本就不能称作黑客。因为他只是利用了智能合约中的瑕疵而获利,这与那些有想法的注册会计师利用税务漏洞为其客户节税实际上并无太大区别。

所以,虽然区块链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完全100%的代码信任模型”,但是因为100%信任代码,所以就必然要求代码100%没有致命问题,一旦有致命问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即意味着彻底损失掉了100%的信任,变成0%的信任。

区块链技术的确给我们未来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但是,想真要做到“代码即法律”,以当下的技术水平,或者说链上和链下的整合程度来说,还差的不可以道里计。

事实上,现在的很多区块链项目目前大都只能停留在设想上,因为真要实现起来,链上和链下的连接始终是个巨大的问题。

而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区块链在很多“宏大叙事”看不上的地方,脚踏实地,回归本源,比如具体行业的供应链交易、公司内部信息管理等方面,其实更能发挥实际的作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46ms0-0:49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