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区块链来说,“去中心化”几乎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去中心化”就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思维。
但是,如今的我们基本上身处于一个中心化的世界,几乎所有的应用都是中心化的。去中心化,几乎只存在于一些已经被遗忘了的角落——比如你去街边小摊买个煎饼果子的行为就是去中心化的。
所以,去中心化的应用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很难想象的。
当然,“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而且很大程度上,人们可能早已经习惯了这个充斥着“中心化”的世界。但是在某些场景或者应用层面,“中心化”却始终无法提供给人们所需要的“最优解”。比如银行跨国交易的结算问题,这东西就是一个困扰了金融界很久的问题,传统方式效率非常低下,而又没有这些跨国银行中介都能够信得过的机构当中介。“去中心化”实际上就是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区块链的出现则给真正的“去中心化”提供了可能。
众所周知,我们社会的信任成本是极高的,银行为了让我们信任,放心存钱进去,他们每年要花掉数以万亿级的系统维护成本。但是与此同时,银行每年还能够有数以万亿计的利润,在用户的角度,这些“利润”其实就是成本,为了能够省心放心地存钱、取钱,我们每年其实也要耗费数以万亿计的成本去供养银行体系。
迪拜家族办公室推出1亿美元的区块链投资基金:金色财经报道,迪拜家族办公室“Sheikh Hamdan bin Ahmed Al Maktoum私人办公室”推出了1亿美元的区块链投资基金,以推动该地区到2021年实现将50%的政府交易置于区块链上的目标。该办公室表示将与商业公司和监管机构密切合作,寻找区块链领域的投资机会。[2021/10/12 20:21:36]
所以当比特币出来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这里面的成本可以砍掉很多。简而言之,“去中心化”能够“去信任化”,也就是降低信任化成本。
事实上,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场景,通过去信任化,都可以砍掉成本,因为“信任化”实在是社会治理和商业的底层功能。而这一层的变动,会导致很多上层应用模型可以进行重构,很多原有信任模型的业务,都可以转化为非信任模型,对应现有的场景其实是非常多的。
想想一下,如果某个,或者某几个去中心化区块链达到了如同微信或者银行或者手机这种普及程度的话,人人都可以基于它架构一个去中心化的服务来解决信任问题,大到借贷,交易,财产转让;小到打,游戏,都不需要通过第三方进行。
A股收盘:深证区块链50指数上涨0.34%:金色财经消息,A股收盘,上证指数报3506.94点,收盘下跌0.11%,深证成指报14535.1点,收盘上涨0.35%,深证区块链50指数报3624.63点,收盘上涨0.34%。区块链板块收盘下跌0.48%,数字货币板块收盘下跌2.26%。[2021/5/20 22:24:56]
这些,可能也是区块链技术被很多人所看好的原因吧,它的确给人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
但是,广阔前景的背后,我们还是需要正视,目前的区块链技术并没有能保证去中心化的实现。它仅仅只是提供了一种实现的可能,而不是已经实现。这个区别很大。
区块链技术的本意,共识协议本身不需要任何一家公司提供,但目前的大矿场正在慢慢变成“提供区块链的大公司”。比如BCH的逼捐事件,其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甚至让我一时回忆不起,除了穷途末路的倒台政权,有哪家央行会如此鼠目寸光,杀鸡取卵。
昭昭然然,“玩区块链”的大玩家们,其实并不都是什么对抗央行剥削人类的斗士,新地主不见得更加有耐心。
动态 | Stellar发展基金会加入区块链协会:Stellar发展基金会(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近期宣布加入美国区块链协会(Blockchain Association)。除Coinbase、Kraken等美国主流加密交易所之外,0x、Compound等DeFi企业和Polychain Capital等投资公司亦是协会成员。2019年10月Ripple也加入了该协会。(Crypto.Watch)[2020/2/15]
区块链技术的设计初衷,是提供服务的人就是使用服务的人本身,最理想的情况是某饭店的收银机,家里某台笔记本或者街边路人的手机共同一起见证交易,完成账本的共识维护。
比如说,如果出现了一个基于真正的区块链的新淘宝,那么它的拥有者,是所有人。每个人都贡献出一部分算力,或者流量,来维护这个平台。同时,所有人共同保护这个平台的安全。
没有一个人拥有这个平台,因此也就无权对这个平台进行任何修改。而任何升级,都需要经过大多数人同意——这其实就是区块链的概念。这个概念本身可能很难理解,简单的说就是,如果有个区块链淘宝,理论上来讲,它不会是某个公司的。
动态 | 全国首个智慧法院实验室落户广州,设有区块链研发实验功能区:9月1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广东)实验室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启用,据悉,这是全国首个智慧法院实验室。该实验室集“研发、测试、展示、培训”四大功能于一体,设有诉讼服务、办公办案、线上庭审、智慧执行、区块链研发、大数据管理等六大实验功能区,为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司法管理提供综合试验场所。(南方日报讯)[2019/9/11]
然而实际上,比特币的例子告诉我们,这种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因为有很多人会试图获得这个平台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整个比特币生态中一般来说至少有三种角色:开发者,也就是掌握平台技术的人;使用者,也就是用户;维护者,也就是区块链公式算法里规定的,参与共识的人。
理想状态下,开发者只负责开发,而使用者和维护者应该是同一群人。但实际上,开发者理所当然地希望从规则上规定自己对这个平台的操控权;而“维护”工作由于需要专业知识或者额外的开支,又使得最终维护者从用户之中分离了出来。
动态 | 兰州将大力推进区块链等技术创新:据兰州文明网消息,昨日,2019年兰州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工作会举行。会上,市科技局局长王柠就2019年全市科技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兰州市将大力推进产业及社会领域技术创新,聚焦新一轮技术变革,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基因工程、二次元产业、区块链、石墨烯、高效储能等新技术领域,超前开展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发。[2019/2/21]
现实运行下来的效果就是,矿工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POW机制的设计,是相信我们猜一个数字,放在区块数据后一“hash”,正好前30位都是0的事情很随机的,因为hash是不能逆运算出来的。这种随机性让整个区块链网络的权力是分散的,记账的权力有随机性,妙的是随机性和共识并存。难不成还有人猜hash的能力能一骑绝尘,冠于全球吗?
可是在现实世界里,真有了!
矿工的专业化程度到达了一种史无前例的程度,观察挖矿难度的指数级增长,就能非常直观得看到区块链挖矿是一件何其专业的事情。都说中国的芯片行业落后,被人卡脖子,但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驱动,中国公司设计的挖矿芯片在全球范围内大杀四方。
但是这也造成了维护者和使用者的彻底分离,用户不再只是单一的P2P对等网络的两个节点,而是分为了矿工和普通用户两类。而矿工之间的竞争也开始进入了寡头化的特征。其实谁都没办法确认,区块链世界最大的几个矿工,会不会背后是一家,或者大家形成联盟关系。
区块链技术本身是为了去中心化牺牲效率的,如果区块链没有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那么整个区块链就是浪费能源,毫无意义的无用功。不能指望大矿工们牺牲自己的利益,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力,这是不现实的。
凑hash在设计之初被认为是一种不可能形成垄断的随机性,但是这个前置命题正在被“专用芯片对通用芯片在挖矿能力的碾压”这一事实所消解。
而另一个巨头以太坊的权力结构,还不如比特币去中心化,更像是威权主义。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以太坊发展之初,因为DAO的漏洞导致了大量ETH被盗,但最后就通过小V神以及其身边少数几个人的影响力,已经足以强行的回滚ETH,并且带走了90%的算力进行分叉,而分叉出来的新币依然采用ETH的名字,真正的以太坊则被命名为“以太经典”。
而到后来的EOS和ADA时,甚至已经不再追求绝对的去中心化,而是认为:一定程度上的中心化可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他们开始尝试将“人和人之间链下的博弈”转移到“链上的博弈”。简单来说,“一切以链上投票为准”,相当于形式化了比特币和以太坊链下讨价还价的过程。
今年上半年,EOS超级节点竞选,有人提到贿选而愤愤不平,但是其实在EOS的环境下,贿选是正常的选举手段之一,甚至于是应该被鼓励的。可以类比一下现实中的美国竞选,企业家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立场和利益选择站队,而政党上台之后在相应的政策上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好处。这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利益的交换,只是更加的模糊,更加的隐性。
而在EOS的世界里,一切都可以用通证,也就是token来代表。设想一个人拥有相当数量的EOS,数量不足以竞选超级节点,但是完全有可能左右谁来成为超级节点之一。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由某些有志于竞选超级节点的团队给予这个人一些好处,然后收买这个人的选票归自己所用。通过这种方法,超级大团队来竞选节点,小团队和散户可以拿到收买的资金,相当于分享了超级节点的收益。这样的规则比线下的谈判更加的透明,也更加的有序。如果能通过智能合约临时获取投票权,而不依赖于被收买人的信用来“贿选”,可能就更好了。
当然,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就像中本聪没有预料到ASIC矿机的出现一样。同时,任何技术也都有不足,任何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都可能会变味——百度原本只是个搜索引擎,但是由于搜索结果的价值,它开始搞竞价排名。
但是,区块链技术运行到现在,的确给“去中心化”提供了可能,而且也已经证明了去中心化的交易体系是可行的。
更重要的是,区块链技术是可以升级的,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个更好的算法,使得使用者和维护者的关系能合一,或者要求更低一些,让记账的权力真正随机起来。
那么,技术上的症结,不见得是跨不过去的那种坎。
区块链的出现带来了一场“投机者的狂欢”,当然,也有一些人说,区块链带来的是一场革命。但是我认为,如今的区块链更像是一场伟大的社会试验,短短几年间,已经从纯链下的博弈,开始有逐渐往链上迁移的趋势,以后会怎么发展,拭目以待。
并且,这场实验的结果具有最终裁决权。
我们做一个实验,结果与现有书本上的理论一样,其价值相对是很小的,也就是对现有理论的验证。而如果我们做一个实验,得出来的结果,几乎与现有理论全部不相容,那么我们有可能即将获得一个惊天大发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