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言:
1、月流入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比特币数量多于流出比特币的数量。
2、自2020年初以来,这是首次逆转了近六个月的趋势。
3、这是看跌信号吗? 分析师表示,交易员可能正在寻找将比特币换成山寨币。
根据Glassnode一份新报告的数据,自1月以来,流入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比特币数量首次超过流出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比特币数量。
根据截止7月19日的数据,Glassnode发现,本月进入交易所的比特币数量已经超过离开交易所的数量。 这逆转了今年以来一直持续的比特币离开交易所而不是进入交易所的趋势。
1611枚BTC转入Bitstamp交易所 价值约1535.9万美元:WhaleAlert数据显示,北京时间07月23日17:34,1611枚BTC从1BgYc开头地址转入Bitstamp交易所,按当前价格计算,价值约1535.9万美元,交易哈希为:de3d094ca6dd915e621cbf874b6c87dc8c2018c7fdef1765c42f249aa8fe9d5b。[2020/7/23]
这种趋势正在逆转,这其中的 意义重大:3月,即受冠状病激发的市场崩盘,比特币的价格几乎下跌了一半,大约有92,000比特币从交易所流出。 这是一个月以来交易所流失的最大金额,或者,正如Glassnode本身在5月份的报告中所说的那样,“这是比特币历史上最大,最长时间的BTC交易所余额下降趋势。”
动态 | 澳大利亚邮政为比特币交易所用户提供快速KYC:据bitcoin86消息,澳大利亚邮政目前正在使用数字识别技术,使加密货币交易所能够在几分钟内完成KYC检查,从而极大地简化了在澳大利亚购买加密货币的过程。[2018/11/1]
当时,Glassnode将其视为比特币的潜在看涨信号。 该公司表示,投资者可能一直在“从交易所撤出资金,将其存放在冷钱包中,这意味着看好其长期前景。”
尽管分析师分析师表示,目前正在发生的逆转可能被解释为看跌信号,但除此之外,还有更多。
万向区块链:与“万象交易所(或平台)”及“CCEC”项目完全无关:近期,市场上出现公开宣传以“万象集团”、“万象平台”或“万象交易所”名义发行的“CCEC”币项目,并以“万象区块链实验室”的名义进行宣传。万向区块链公司知悉后,对上述内容深表关注,并于今日发布声明称: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及关联公司与任何声称为“CCEC”项目的个人或实体及其任何业务或活动完全无关。“CCEC”项目的宣传具有极大的误导性,万向区块链提醒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切勿将该公司与“CCEC”项目宣传的“万象集团”、“万象平台”、“万象交易所”、“万象区块链实验室”相混淆及误认。万向区块链同时强调,该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从未与“CCEC”项目进行过任何形式的合作,并且从未以任何形式授权、同意、或允许“CCEC”以任何形式使用该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的名称进行宣传。万向区块链就“CCEC”项目侵犯该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之合法权益,包括恶意混淆并使用任何侵犯公司名称、商标的行为,谨此保留一切采取法律行动之权利。如发现任何其他相关的误导或欺诈行为,万向区块链公司将立即报案,以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2018/2/12]
那么,是什么导致形势逆转呢? 答案之一:山寨币。 包括狗狗币,它已经是TikTok用户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共同推动的币,本月初获得了两位数百分比的收益。
交易网站eToro的市场分析师西蒙·彼得斯(Simon Peters)告诉Decrypt:“随着有关'山寨币季节'的讨论加剧,交易所流失的BTC现在有可能重新回归[并被兑换为山寨币]。”
来自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比特币净流入。 图片:Glassnode
Quantum Economics的分析师佩德罗·弗弗雷罗(Pedro Febrero)表示同意。 他告诉Decrypt,“似乎交易者正在从BTC转向山寨币”,引用CoinMarketCap的证据表明,比特币的主导地位如何下降了约3%,从约64%降至61%。
他说:
为什么要转向山寨币? Peters认为,这是由于DeFi代币的兴起,例如COMP,DeFi借贷协议Compound的治理代币,本月初问世,并在Coinbase上上市。
DeFi指的是去中心化金融,它是指非托管金融产品的范围,例如去中心化的借贷,借款和稳定币。 稳定币是与美元等其他资产的价值挂钩的加密货币。
DeFi协议本月蓬勃发展。 实际上,仅过去两周,DeFi的市值就增长了惊人的10亿美元,增长了33%。 大多数DeFi协议都基于以太坊,这给交易者提供了将比特币注入交易所并将其转换为DeFi代币的理由。
Peters说,“精明的加密货币投资者”可能正在投资可为其提供高收益的代币——这种做法被称为“流动性挖矿”——通过借出加密货币获得奖励或利息。
他还指出了稳定币的兴起。 USDT本月市值突破100亿美元,USDC突破10亿美元。 他说: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