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柏亮
10月31日,香港财政司正式发布《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
从这份宣言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些关键词,更清晰地了解香港财政司对虚拟资产市场的认知、态度、监管原则和创新实验。
香港财政司对虚拟资产的选择是全面性的而不是选择性的,“我们致力推动整个虚拟资产价值链上各项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制定监管规则,推进试验项目。
香港证监会、金管局和财政司多年来已经推出了多项与虚拟资产相关的监管措施。2019年就推出了虚拟资产交易所牌照管理制度,早已有交易所获得批准并营业发展。
市场关注的焦点还有散户投资者的准入、稳定币和数码港元的问题。前两者是研究中待定的问题,证监会在研究散户投资者的准入问题、金管局在制定稳定币的监管措施,都处在咨询阶段。
数码港元是本次公开的三个试验项目之一。“数码港元的意义在于其可作为衔接法定货币与虚拟资产的‘骨干’和支柱,因此能稳定价格并予人信心,而有了这两个要素,便可按不同资产类别推动更多证券型代币发行的金融创新。”根据《宣言》对稳定币和数码港元的描述,数码港元具有稳定币的功能,这不同于数字人民币,虽然两者的性质都是“央行数字货币”。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是否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加密交易还需咨询市场:1月10日消息,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加密货币更像是一种投资工具,而不是为了摆脱法定货币的束缚。许仕仁似乎初步对加密的应用持乐观态度。他表示:“这可能是社会和经济运作方式的转变,但这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我的倾向是看穿这些投资,看看它们背后的东西,它们的背后是什么。”许仕仁称最令他兴奋的是绿色债券的代币化,这使得原本繁琐的发行和投资过程变得更加简化。他还表示,在许多领域,技术可以真正解决瓶颈,例如缩短首次公开募股的认购时间。
此外,许仕仁表示:“香港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地方,只要符合我们的法律和要求的加密公司,我们都欢迎。”随着VASP制度的即将到来和协商,许仕仁表示“区块已准备好”构建生态系统,我们对自己的立场更加明确。对于香港是否允许获得许可的加密交易所为散户投资者提供服务,许仕仁回应称:“我们需要咨询市场。”许仕仁称:“这是一种进步,我们随着市场和行业的变化而变化,我们与他们一起降低风险,管理他们,并发展这个生态系统。”但他没有就监管机构可能对散户投资者制定的规则、标准和要求提供更多细节,他强调了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CoinDesk)[2023/1/10 11:04:16]
以下是部分关键词及《宣言》中的相关表述。
香港财政司司长:特区政府和金管局将积极和央行探讨数字人民币的可行方案:11月23日消息,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3日出席团结香港基金“团结卓尔论坛”并致辞表示,香港是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近年来本地金融科技业蓬勃发展,具备良好的条件在较高的起步点上探索数字货币等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我们一直留意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的发展。特区政府和金管局将积极和人民银行共同探讨各种可行方案,完善及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的渠道。”(新华社)[2020/11/23 21:50:30]
认知:不可或缺、无远弗届
有见虚拟资产对环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以及在金融创新方面得到的认同俱增,加上随着虚拟资产进入Web3.0和元宇宙领域所带来的未来机遇,我们认为虚拟资产在市场上已变得不可或缺。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而虚拟资产无远弗届,我们亦需要密切监察国际间不断演变和推陈出新的监管发展,并在制订我们的监管制度时予以考虑。
态度:认同、欣赏;开放、兼容
声音 | 香港财库局前局长陈家强:加密货币没有论据的根基: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近日,香港财库局前局长陈家强表示,Bitcoin背后的人给外界的信念是‘我们可以跨过政府、去中心化,政府出的银纸没有价值,因为他们乱出,我们做的才有价值。’这样也好信?”陈家强称,加密货币不可能是支付媒介,保值功能“单凭‘信’字”,“你一个出Bitcoin,一个出Bitcoin cash、ether,谁来监管?”陈家强认为,若金融去中心化后,监管、保障投资者以至金融安全和防止洗黑钱都会出问题,加密货币的论据没有根基。[2018/12/27]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对全球从事虚拟资产业务的创新人员抱持开放和兼融的态度。我们十分欣赏这些创新人员开展分布式分类帐技术(“DLT”)的领域,并开发更具成本效益、兼融、灵活和划时代的崭新金融创新方案。
我们认同DLT和Web3.0有潜力成为金融和商贸未来发展的趋势。
范畴:整个虚拟资产价值链
香港拥有世界级的金融基建、法律和监管制度,我们致力推动整个虚拟资产价值链上各项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当中涵盖虚拟资产发行、代币化、交易和支付平台、金融和资产管理,以及存管等。
声音 |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当局对于虚拟资产等取态非常审慎:据中新网消息,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表示,金管局早前宣布正式启动“贸易联动”,通过区块链技术,将贸易文件数码化和把融资程序自动化,降低失误及风险。他称,针对运用区块链技术,近年在国际兴起的各类虚拟资产包括“加密货币”及“数码代币”等,由于可能对投资者造成重大风险,或被不法之徒利用以“洗黑钱”等,因此当局的取态非常审慎。[2018/11/6]
监管原则: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
我们会采取“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的原则,并适时订出所需规限,一方面让虚拟资产创新能够在香港可持续地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确保能按照国际标准缓减和管理在金融稳定、消费者保障和打击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方面所造成的实际和潜在风险。
在新制度下,虚拟资产交易所将与现时传统金融机构一样,须遵守打击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和保护投资者方面的规定。
过去数年,政府和监管机构以“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的原则,制订了一套整全的虚拟资产监管框架。我们已推出监管制度,以“选择参与”的方式为虚拟资产交易所发牌。在资产管理方面,监管机构就虚拟资产基金和全权委托账户的管理事宜发布指引。此外,监管机构就分销虚拟资产相关产品、进行虚拟资产交易或提供有关虚拟资产的意见等方面,向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指引。有关监管制度亦得到业界广泛支持。我们认为透过一致、明确和清晰的整全监管框架,有助奠定稳固的基础,以迎接由全球虚拟资产急速发展所带来的金融创新和科技发展。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警告:数码代币非货币: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周三(12月6日)表示,香港金融管理局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就首次代币发行(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发表的声明和指引,性质上基本一致,均提醒参与者,现行金融监管法例可适用于有关活动,他引述证监会声明指出,如ICO中发售数码代币涉“股份”、“债权证”或“集体投资计划”权益,均被视作“证券”,就该类数码代币提供交易服务或意见,或管理或推广投资数码代币的基金,均可能构成受规管活动,强调当局过往已多次指出数码代币是虚拟商品而非货币,并无实物或发行人支持,价格波幅非常大,不具备成为支付媒介或电子货币条件,也不受香港金管局监管,基于其高度投机性,金管局也多次呼吁加倍小心有关风险。[2017/12/7]
(此前,香港证监会和财政司陆续发布了关于虚拟资产的相关文件,比如:
2017年9月5日香港证监会发布《有关首次代币发行的声明》,
2017年12月11日香港证监会发布《致持牌法团及注册机构的通函——有关比特币期货合约及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投资产品》,
2018年2月9日香港证监会发布《证监会告诫投资者防范加密货币风险》;2018年11月1日发布《有关针对虚拟资产投资组合的管理公司、基金分销商及交易平台营运者的监管框架的声明》,
2019年11月6日香港证监会发布《关于监管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立场书》,并附上《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发牌条件和条款及条件》;
2020年11月3日,香港财政司发布《有关香港加强打击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规管的立法建议公众咨询》。
监管手段:发牌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上述整全的监管框架,我们近期致力为订立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展开工作。
金融中介机构和银行将可与来自虚拟资产界别的获发牌同行合作,并在符合相关监管条件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从虚拟资产交易所的角度来看,发牌制度可让他们在香港开拓新的分销渠道,以利用本港价值超过4.5万亿美元的庞大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
在加紧筹备新发牌制度的同时,我们也乐意联系全球虚拟资产业界,邀请有关交易所在香港开拓商机。
优势:生态圈、4.5万亿美元
香港拥有蓬勃的虚拟资产生态圈,这能透过我们市场中的非同质化代币(“NFT”)发行、元宇宙开发者,以至贸易金融采用DLT活动等呈现。假如我们把目光放远到虚拟资产更多其他的用途,例如艺术品和收藏品贸易、古董物件代币化,又或在金融创新角度而言,让不同种类的产品(如债务证券)代币化,定必能够迎来更大机遇。
从虚拟资产交易所的角度来看,发牌制度可让他们在香港开拓新的分销渠道,以利用本港价值超过4.5万亿美元的庞大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
散户准入:将展开公众咨询
我们留意到环球投资者(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零售投资者)愈趋接受虚拟资产是一种可作投资配置用途的资产。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将会就新发牌制度下零售投资者可买卖虚拟资产的适当程度展开公众咨询。我们亦留意到,其他市场的零售投资者亦可经虚拟资产相关产品例如交易所买卖产品接触虚拟资产。
ETF:欢迎
对于可否在香港引入虚拟资产交易所买卖基金(“ETF”),政府抱持欢迎态度,证监会亦快将就此发出通函。
稳定币:制订风险为本、合乎比例和灵活的监管制度
稳定币是我们的另一焦点所在。有鉴于稳定币据称能够维持价值稳定,而其使用情况愈益增加,例如作为加密货币和法定货币的交易媒介,因此亦具潜力能够与传统金融市场(如支付系统)互相建立关联。汲取了虚拟资产市场近期出现的危机(加密寒冬)所带来的经验,国际间已有共识,须就稳定币的不同范畴包括在管治、稳定和赎回机制等方面订出适当的监管。
就此,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早在今年年初已针对有关议题发出讨论文件,邀请有关人士就规管涉及支付用途的稳定币的活动制订风险为本、合乎比例和灵活的监管制度,并会稍后发布咨询结果和下一步工作。
试验计划:金融科技周NFT、绿色债券代币、数码港元
政府和监管机构正研究推出下列试验计划,以测试虚拟资产带来的技术效益,并尝试把有关技术进一步应用于金融市场。从这些试验计划可见,我们有决心致力与全球虚拟资产业界携手合作,一同探索金融创新之路。
(a)为2022年香港金融科技周发行NFT,我们与金融科技和Web3社群互动的概念验证项目;
(b)绿色债券代币,让政府绿色债券发行代币化,供机构投资者认购;
(c)数码港元,可作为衔接法定货币与虚拟资产之间的“骨干”和支柱,为推动更多创新提供所需信心。
人才:欢迎汇聚
政府已做好准备迎接金融和商贸的未来发展,并支持虚拟资产背后的技术发展和社会及经济效益,我们欢迎金融科技和虚拟资产社群和人才汇聚香港。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