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的Crypto市场(MiCA)监管可能成为全球标准。
现在欧洲议会批准了MiCA,它将影响在欧盟开展业务的集中式Crypto交易所。它还可能影响其他地方的Crypto监管。
作为一个合并后的贸易集团,欧盟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监管规定可能会产生全球性影响。
从数据隐私到当代反垄断法的形成,欧盟走到哪里,其他国家往往会紧随其后。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欧盟往往要求比其他国家更高的标准。
作为一个如此巨大的市场,适用于欧盟的规则可以为大型跨国公司设定全球标准。
Circle欧盟事务总监:欧洲议会就《欧盟数据法》达成初步协议,其中包括对智能合约的监管:金色财经报道,Circle欧盟政府事务高级总监 Jonas Frederiksen 发推表示,欧洲议会已就其对《欧盟数据法》的谈判立场达成初步协议,其中包括对智能合约的监管。EP(European Parliament)提案概述了智能合约的基本要求,包括稳健性和访问控制、安全终止和中断以及与传统合约的等效性。更重要的是,欧洲议会提案删除了委员会原提案中的许多严厉条款,包括合格评定和欧盟合格声明、供应商的合规责任以及协调标准。这意味着欧盟将采用更加务实的方法来监管智能合约,提供必要的保护,同时消除部署和开发的障碍。[2023/2/2 11:44:00]
毕竟在这些企业努力适应欧盟的规定后,为何要在其他地方设定不同的合规标准呢?
声音 | 欧洲议会成员:若不积极参与可能会扼杀区块链这项有潜力的技术:据AMBCrypto消息,2月10日,欧洲议会成员Eva Kaili在一个活动中谈到区块链及欧盟对数字资产的立场时表示,若不积极参与,可能会扼杀区块链这项有潜力的技术。她表示欧盟之所以没有对这项技术视而不见,是因为世界各国领导人越来越接受这种技术以及欧盟新规定。世界各国领导人和国家采取的防御立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区块链和数字资产(加密货币)正在被许多大公司和机构所接受甚至研究。此外,中央银行和政府正在考虑采用这些技术创新来改变现有框架,特别是涉及跨境支付或汇款和一般付款。[2019/2/11]
在MiCA之前,欧盟的Crypto监管依赖于现有的反(AML)立法。在反立法方面,遵守欧盟的规则对其贸易伙伴至关重要。
欧洲议会议员Kay Swinburne:伦敦需要区块链来确保“未来无忧”:Kay Swinburne是欧洲金融工具市场指令(MiFiD II)立法设计师兼欧洲议会会员,她表示,伦敦金融领域应该拥抱区块链技术,这样才能在脱欧之后确保未来前景光明。不仅如此,她还透露希望看到英格兰银行采用区块链技术,这会给英国央行带来极大帮助,因为也许未来的货币政策或许会涉及到其他支付系统。Kay Swinburne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要拥抱区块链技术的英国家。去年十二月初,英国上议院就提交一份议案,希望能够在公共服务部门中部署区块链技术,旨在提升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简化公共服务流程,减少冗员。[2018/2/14]
例如,自英国脱欧以来,英国的“反”规定一直与欧盟保持相对一致。在这方面,欧洲各地的监管机构有着相似的目标。
当然,英国并没有选择一个专门的MiCA的Crypto监管框架。
但在基本原则上,这两个司法管辖区保持同步。欧盟和英国都采取了一种方法,将该行业视为更广泛的金融服务业的延伸。
在本周与英国经济大臣AndrewGriffith会面后,Coinbase首席执行官布BrianArmstrong发推文支持英国的做法。他表示,该国“正在迅速采取明智的Crypto监管措施”。
与此同时,Coinbase最近发表了一篇博客文章,概述了英国如何成为“Web3创新中心”的建议。
在另一篇文章中,该平台称MiCA的通过是“该地区Crypto的关键时刻”。它补充说,欧洲政策制定者的工作应该作为其他国家的榜样。
在其他Crypto交易所的回应中也可以发现类似的情绪。
Kraken欧洲业务主管MarkJennings表示,MiCA可能很快成为“保护客户和提高业务效率的通用标准”。
与此同时,币安首席执行官赵长鹏在推特上表示,该规定即是“为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提供务实的解决方案。”
Coinbase将重心转移到大西洋彼岸,突显出美国监管缺乏明确性。这可能会阻碍那里Crypto业务的增长。
上周五,Armstrong在华盛顿会见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那里,他说Coinbase正在为Crypto行业推动一个明确的规则手册。
“美国不能在这项重要技术上落后,”他强调,并补充说,监管机构必须在实施政策之前制定政策。
随着企业对美国当局未能提供前进方向越来越恼火,Crypto投资正在转向亚洲。
4月10日,Crypto交易平台Bitget宣布为该地区提供1亿美元的风险基金。
同样,今年3月,香港投资公司ProDigitalFutures宣布计划向以Crypto为重点的亚洲初创公司投资1亿美元。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