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维护粮价稳定的方法,看古人的宏观调控思想_VENT:Binance Multi-Chain Capital

民以食为天,粮价的稳定对百姓的安居乐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常会发生“丰收则贱谷伤农、歉收则粮价飞涨”的事情。现代社会,国家有中储粮集团负责调控粮食的价格与储备。那么,古代封建社会是如何调控粮价的呢?

平籴:问世于战国,思想延续至今

平籴:运用财政力量收购或抛售粮食从而控制粮价的经济措施,最早由战国时期的魏国名臣李悝提出,具体的方法是:

1)判断年景的好坏。把“丰年”和“灾年”分为上、中、下三等,作为收购与售卖粮食多少的依据。上等丰年收购百姓多余粮食的3/4,中等丰年收2/3,下等丰年收1/2。

2)粮食售卖的标准。上等“灾年”时卖出上等“丰年”收购的粮食,中等“灾年”卖出中等“丰年”收购的粮食,下等“灾年”卖下等“丰年”收购的粮食。

NFT聚合商DeGame获得650万美元融资:金色财经报道,NFT聚合商DeGame宣布其第二轮融资650万美元,并计划向DeGame用户进行创世空投。本轮融资由Folius Ventures、Kenetic Capital和A&T Capital领投,紧随其后的是NGC Ventures、Hack VC、Hashkey Capital、Avalanche、Golden Bull、Y2Z Ventures、Collingstar Capital、Sfermion、Bixin Ventures、Assembly Partners、FBG Capital、LucidBlue Ventures、Ranger Protocol等。

此外,DeGame 推出 Web3 贡献证明平台Web3 Proof of Contribution(PoC)Platform,将联合链游项目方开启创世空投活动,早期在 Degame PoC 社区重点贡献的个人、KoL、公会、开发者等都将获得贡献力证明,未来都将获得相应的 NFT 和 Token 空投激励。[2023/5/30 11:48:41]

3)具体操作。粮食丰收时,国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粮食歉收时,国家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售卖粮食,P2>P1,财政不会亏钱,制度才能长期运转。

过去一周USDC流通量减少65亿美元:金色财经报道,据Circle官方数据,3月10日至3月17日期间,Circle共发行22亿美元USDC,赎回87亿美元USDC,流通量减少约65亿美元。截至3月17日,USDC总流通量为369亿美元,储备量为371亿美元,其中现金81亿美元,短期美国国债290亿美元。[2023/3/19 13:12:55]

平籴法推行后,魏国社会相当稳定,很快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史称:“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平籴的思想很先进,国家利用资金优势,维护粮价的稳定,同是赚取一定的盈利,有利于维护民生的稳定,因此被后世沿用。

初创公司 Solvo 发布用于加密投资的 iOS 应用程序:金色财经报道, 金融应用程序Solvo为对加密货币感兴趣的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更简单、更透明的方式来访问高质量的加密货币产品,它宣布推出其新应用程序和初始功能。Solvo 的候补名单于本周上线,首批 iOS 客户将被邀请在 10 月份下载该应用程序。

Solvo 是一家在立陶宛注册的欧盟公司,符合 5AMLD 和 FIU 要求。该公司已提交其 Crypto Exchange 以及 Crypto Custody 注册。(finextra)[2022/10/1 18:36:39]

常平仓的出现

到了西汉,李悝的理念被桑弘羊继承,平籴法被改名平准法,内容本质是一样的,贱买贵卖以平抑物价。受益于时代的局限性,无论李悝的平籴,还是桑弘羊的平准,都是派遣官员到粮食丰收的地方收购粮食,再运到都城的粮仓,覆盖范围不大。如果是魏国那种小国,或者汉初的关中,平籴还能勉强维持。

数据:处于亏损状态的比特币供应占比达到交易所外所有比特币的48.1%:7月6日消息,Glassnode发推称,处于亏损状态的比特币供应占比已经达到了交易所外所有比特币的48.1%。在这些比特币中,近60%由长期持有者持有(占总数的28.6%)。这两个指标与2018年11月至12月和2020年3月的下跌阶段相似。[2022/7/6 1:54:59]

然而西汉是大一统的朝代,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特别是昭宣中兴时期,全国到处丰收,将粮食运到都城必然费时、费钱、费力。因此,汉宣帝开始在平准法着重实施的地区设立粮仓,收购低价粮食,平抑粮价,因此有“常平仓”之名。

西晋之后,常平仓成为历代王朝粮食存储的重要组成。两汉时期,常平仓并没有成为正式制度,时废时设。到了西晋,常平仓成为正式的制度,并被接下来的南北朝、隋唐继承,到宋元明清进一步规范化。隋唐时期,古代的粮食仓储制度得以完备,形成了太仓、官仓、转运仓、常平仓、义仓的完整体系,一直沿用到清末。

前纽交所总裁Stacey Cunningham加入Uniswap Labs担任顾问:6月15日,官方消息,Uniswap Labs宣布,前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Stacey Cunningham担任Uniswap Labs顾问。Stacey将与Uniswap Labs团队合作,在DeFi中建立更好的系统。[2022/6/16 4:30:16]

两宋,和籴兴起

平籴类似于后世的中储粮集团,需要资金运作和经营,才能长期运转,因此平籴的规模不会特别大。在重视平籴的盛唐,常平仓的粮食存量是460万石,占全国存粮的比例为5%,最大的粮食储备仍是官方的正仓和义仓,两者合计占比94%,常平仓只是起着调节粮食价格的作用。

到了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粮食、纺织品、茶叶等大宗商品的交易大幅增加,平籴由于成交量小,对粮价的作用有限,逐渐成为二线调控粮价的手段。一种新的、更大程度影响粮食供需和价格的调控方式兴起,即和籴。和籴,政府强制收购民间粮食,北魏已经出现,刚开始只是辅助平籴的手段,唐朝衰弱后才成为调控粮价最重要的手段。

那么,和籴与平籴有什么不同呢?最大的差异体现在运作方式上,平籴是政府的经营行为,财政拔出一定的资金,不断的丰年收粮、歉年售粮,循环运作。而和籴是国家为了支付军队的禄米,强制从民间采购粮食,是一种硬性的财政支出,不需要考虑本金的盈亏。

两宋时,和籴便逐渐成为政府获取粮食的主要方式。宋仁宗时期,每年用于和籴的财政支出约1000万贯,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比岁以来,三路入中粮草,度支常至一千万贯上下,边费如此,何以支吾?”北宋中期每年的财政收入约6000万贯,和籴支出已经占比1/6,是一项较大的财政负担。

什么和籴会成为影响粮价的主要手段?

一方面是商品经济的兴起。中唐之后,小农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兴起,生活物资如粮食、纺织品、茶叶等被大量商品化,铜钱逐渐替代绢帛成为主流货币。体现在国家税收上,就是实物税退居幕后,货币税收走向前台。北宋初期,财政的货币收入为1667万贯,占比61%,到了元丰8年,货币岁入已经增长到4848万贯,占比72%。国家掌握大量的货币,才具备大范围和籴的基础。

另一方面是募兵制催生了大量的粮食需求。宋代的募兵制可不是招个士兵那么简单,还需要负担官兵全家的开支,从下面禁军俸禄表可以看到,每位官兵的每年粮食支出是24石,宋朝的军队数量最高曾达126万,平均100万左右,军队口粮就达2400万石,另外还有战马、官吏的禄米,因此官府每年需要支出粮食至少3000万石,治平二年的财政收支表也能看出这一点。

宋代每年的粮食收入约2000万石,缺口需要和籴填补。北宋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商税及盐酒茶等商品的专卖,粮食税入从宋太宗至宋神宗年间,基本维持在2000万石左右,与实际需求形成1000万石的差额,因此每年需要支出千万贯用于和籴。

总结:平籴是调控粮价的主要手段,宋代的和籴影响更大

平籴与和籴是古代封建王朝调控粮价的两大重要手段。平籴自战国李悝提出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沿用,虽然名字常有修改,但“丰年购粮、歉年售粮、平抑物价”的思想没变,能够保障社会民生的稳定,与后世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思想不谋而合,是古人智慧的创举。

和籴在古代常会用于弥补军粮缺口的不足,随着募兵制兴起,在两宋被广泛使用,然而和籴常引发官府强制低价收购粮食的事件,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因此明清时期已经很少使用和籴。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水星链

[0:15ms0-0:589ms